从放羊老头到神探,一人破了全县三分之二的案子

爱讲故事的舌头 2024-06-11 18:53:46

1、

1959年农历腊月二十九的晚上,内蒙古赤峰市水地乡供销社被偷了。

小偷盗走了4条香烟、7斤糖果、一桶豆油,4匹棉布,还有300元的现金。

在那个普通工人工资只有十多块的年代,被盗物资算起来无疑是笔巨款。

案件又是发生在春节期间,在群众中间影响恶劣。市里领导相当重视,把这个案子列为重点侦办,并且限期破案。

刑警队长史海滨带着队员赶到案发现场。根据侦查人员反馈,小偷是用铁镐撬坏门锁进入现场的。

那个时候没有什么监控摄像头,全靠现场留下的痕迹来寻找凶手。

侦查人员在中心现场发现两组可疑足迹,两组足迹分别属于两个人。一个是穿着胶鞋,一个是光脚。

侦查人员追踪两组足迹往外走,出了大门。外面路上有很多不同脚印覆盖,很难再继续追踪。

虽然采集到一些可疑指纹,但如果没有方向地进行排查,无异于大海捞针。

外围走访也没有找到目击证人,案件似乎进入了死胡同。

“要不把马玉林找了看看?”有人提议道。

马玉林何许人也?

马玉林是当地一个放羊的老人,他有一个辨认足迹的绝活。村里谁家丢了牲口或是东西,都会找他去帮忙寻找。

一来二去,马玉林在方圆几里出了名。村里有些人背地里说马玉林是狐仙转世,神得很。

刑警同事连夜去请马玉林。

第二天一早,马玉林就骑着毛驴赶到了现场。

队长史海滨上下打量着这个其貌不扬的老羊倌。老头五十多岁的样子,皮肤黝黑,样子憨厚老实。

史海滨心中有些打鼓,毕竟找人跟找羊找牛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马玉林也很谦虚,他说:

“史队长,我先试试看。也不一定能帮上忙。”

说完,马玉林就开始查看地上的足迹。

有人给他递过一卷皮尺,他摆摆手不用。

他蹲在地上,仔细观察小偷留下的足迹。一会用手比划,一会托着脑袋沉思。

大概一根烟的工夫,马玉林站起身对一旁的刑警说道。

“两个人一个四十多岁,一个二十多岁。”

“年轻的那个人,穿着胶鞋身高1.65米左右。年纪大的光着脚,身高1.7米。”

此话一出,在场的人都吃了一惊。马玉林仅凭足迹就能给出这么具体的嫌疑人特征。

还不等众人反应,马玉林已经快步朝大门外走去。

只见他随手找来一根树枝,开始在地上边走,边画圈。

侦查人员紧跟在马玉林身后,人们发现画圈的地方有的有脚印痕迹,有的完全看不出有什么痕迹。

而且圈里的脚印也不明显,需要趴在地上仔细看才能发现。

“这个圈里也没有脚印啊?”有人提出疑问。

“你再仔细看看,是不是有块小石子翻白了?那就是小偷踩的。”

马玉林回头,指了指地上一块不起眼的石头说道。

众人齐刷刷地看去,果不其然,圈里有个小石子。

石头朝上的一面有湿土,朝下的一面却是干的。这说明有人不久前刚踩过,把朝向土里的一侧带出来了。

人群里传出一阵叹服之声。

“那这些既没有脚印,也没有石子的圈又代表什么呢?”

一个年轻的侦查员来了兴趣,指着其他几个圈问道。

马玉林咧嘴一笑,解释道,“这些地方本应该是有脚印的,但是已经辨认不出脚印了。”

“我画10个看不到的脚印,就能在第11个地方看见脚印。”

站在一旁的队长史海滨心里暗自赞叹,马老真是把步法追踪的绝活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此时,马玉林在后院的一个小土包前停住了。

“那个穿胶鞋的人,当时就站在这个小土包上,朝店里盯梢。对了,他的胶鞋应刚是刚买不久的新鞋。”

说罢,马玉林继续低头寻找着足迹。他追着胶鞋足迹,一路走到黄土梁子村一户人家门口,向院里瞅了一眼摇摇头,回身去找光脚足迹。

可是,没走多远,光脚足迹消失了。

“老马,怎么样?”

队长史海滨焦急地问马玉林。

“跑不了,他应该就是这个村子里的人。”

“你把全村成年的爷们都召集过来。女人就不要叫了。”

马玉林一副成竹在胸地说道。

很快,村里成年的男人都被集中到了晒谷的场院里。

场院里已经按照马玉林交代,在地上撒了一层薄土。

生产队长指挥众人按五人一组站好。然后一组一组地从土上走过。

马玉林则站在一边,仔细辨认着地上的足迹。

队长史海滨这次可是开眼了,他从警这么多年,还没有见过这样找嫌疑犯的。

每组人走过之后,马玉林都会用扫帚扫平上一组人的足迹。

也就半个钟头的时间,六十多个成年村民走完了。只剩下最后五个人了。

围着看热闹的人也在低声议论。“不会是看走眼了吧?”

马玉林不急不恼,仍旧招呼剩下的五个人过来走一圈。

五个人走完,大家都在等着看马玉林的反应。

只见马玉林毫不迟疑,上前拽住一个四十来岁的汉子大声叫道。

“就是他!”

这个中年汉子脸色一沉,一面挣扎,一面破口大骂。

“你别冤枉人。装神弄鬼地骗人。”

“我要是看错了,就让你挖掉我的眼睛。”

马玉林斩钉截铁地说道。

“你,你有什么证据?”

中年人理直气壮地反问。

马玉林镇静地指了指地上的脚印说道。

“凭什么?就凭你的脚印,还有你步伐特征。”

男人不再争辩,只是在一旁喘着粗气。

队长史海滨吩咐警员把这个人带回警局问话。

“马老,那还有个穿胶鞋的人怎么追查?”

史海滨凑到马玉林耳边低声询问道。

“不用找了。那个胶鞋足迹我认识。”

看着一脸诧异的史海滨,马玉林接着说。

“穿胶鞋的那个小伙是我远房外甥。今年才17岁。”

警察很快抓住了小伙子。在马玉林的开导下,小伙子很快就交代了。

他认识了一个姓张的刑满释放的中年男人,两人臭味相投。整日好吃懒做,又想着赚钱。

两人合计后,一致认定供销社里有钱的东西多,去那里干一票。

他们选在春节那天下手。由于过节,那天供销社晚上没人值班。他们轻松得手。

偷来的东西还没来得及销赃,他们把东西藏到一个草垛里了。

根据小伙子的供述,警察找到了草垛,并从草垛里找到了赃物。

人证物证俱在,那个张姓男子也无法再抵赖,只好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

2、

案子告破,马玉林在十里八乡的名声更响亮了。

队长史海滨也被马玉林的技术深深折服。这样的奇人如果只是在村里放放羊,那真是太浪费了。

史海滨马上给局里领导打了份报告,申请把马玉林招进公安队伍里。

1959年7月,史海滨的报告被批准了。

马玉林成了赤峰市公安局刑警队的编外刑侦队员。每月薪水三十三元五角,没有编制,不穿警服。

就这样已经年过五旬的马玉林正式开启了他传奇的刑侦生涯。

没过多久,马玉林的名号就响彻警界。很多破解不了的大案要案,当地警局都会来找马玉林去分析现场足迹。

1973年,河南安阳市发生了一起抢劫杀人案。

安阳市一家银行分点遭到抢劫。保险柜里的五万六千三百元现金不翼而飞。

更恶劣的是,夜间值班人员也被凶手残忍地杀害。

值夜班人员躺在血滩当中,身上还有多处血口。一把锋利的三角刀正插在这名值班人员的口中。

劫匪手段残忍,抢劫现金金额巨大,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恐慌。

当地的警察在现场勘查中,发现了几枚可疑的足迹。其中,最为可疑的是一枚清晰的回力牌胶鞋的足迹。

由于案情重大,安阳市公安部门迅速成立专案组。组织了将近三百人的警力,加班加点排查了二十多天,依旧毫无进展。

“内蒙古不是有个老马吗?听说他对足迹很有研究,能不能把他请来?”

一个技术警员向专案组领导请示。

接到协助办案公函的马玉林赶到了安阳。

在听过当地刑侦同事对案情的介绍后,马玉林要求马上去现场看看。

在案发的值班室里,马玉林蹲在地上仔细观察那枚回力牌胶鞋的足迹。

“他们有两个人。”

马玉林猛然抬头,有些兴奋地说道。

“这个胶鞋足迹上重叠着一个布鞋的足迹。”

马玉林又对整个现场进行了一番辨认,他给出了嫌疑人的特征。

穿回力牌胶鞋的人是个年轻男性,年纪大概二十多岁,身高1.67。

根据鞋印前端边缘不实,形成重叠的情况来看,这个人是小脚穿大鞋。

马玉林一直追踪着回力胶鞋的足迹,找到了案发银行南边的一个生产队附近。

专案组成员受到鼓舞,马玉林提供的线索增加了他们破案的信心。

经过侦查,案件很快有了进展。

在案发期间,生产队的一个知青曾向别人借过一双回力鞋。

马玉林鉴定了他的足迹后,当即认定就是他。

在审讯人员的强大政策攻势下,这个知青做贼心虚,终于交代了抢劫杀人的罪行。

他还供出自己有一个同伙,也是一个知青。那人正在准备外逃。

不久,这个同伙在新乡落网。

追回赃款五万三千多元。两个犯罪分子已经挥霍掉三千多元。他们打算把剩下的钱打蜡埋起来,等风声过了再挖出来。

让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马玉林到达安阳后第二天就抓到了他们。

这起轰动一时的特大抢劫杀人案就此侦破了。

3、

马玉林的破案效率令人惊叹。

有人统计过,仅1969年一年,马玉林一人破案六十多起,几乎占全县破案总数的三分之二。

更让人佩服的是,马玉林逢案必去,每去必破。

在马玉林破获的案件中,最有灵异色彩的要数去北京抓鬼那次。

1972年夏天,北京海淀区突然发生闹鬼事件。

大家都知道,海淀区有许多院校,还有托儿所。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胡同里会出现一个披着长头发的“鬼”。她的脸上画得惨白惨白的,穿着一身白衣服。

只要遇到路人就张牙舞爪,做出狰狞的样子,然后大声地喊着。

“我是鬼,我是鬼。”

很多在附近的学生和居民都遇见过。大家也知道这个不是真的“鬼”,一开始觉得可能是精神病。

但大晚上总是这么闹,也挺吓人的。而且每次闹鬼事件发生,都有居民报警说自己家被盗了。

这样的盗窃案前后发生了十多起。

北京警方经过分析,认为一定是有人在装神弄鬼,然后借机偷东西。

但是在现场没有发现太多有价值的线索,案子一直没有破。

警方也增加了夜里巡逻的警力,还是没有抓到犯罪嫌疑人。

最后,毕竟北京警方请来了马玉林。

马玉林达到北京的当天晚上,闹鬼事件再次发生。有人家里被偷了。

接到报警后,马玉林顾不上吃饭,就跟着同事赶往案发现场。

0 阅读:8294
评论列表
  • 2024-05-27 04:58

    穷人何必为难穷人

  • 2024-05-27 14:20

    现在即便有那样的能人相关部门也不请的,那样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 2024-06-13 10:21

    多年前就听说马老的传奇经历,其步伐追踪独树一帜,屡破大要奇案,堪称警界神探,建议公安部以其为原型,拍摄电视剧和单元电影,展示火红年代人民警察的风采。

爱讲故事的舌头

简介:多点关注,持续更新好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