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义乌丨浙中故事会:竹编大师揭秘不为人知的故宫文物修复传奇

友蕊义乌 2024-06-23 10:41:18
今日义乌丨第十期浙中故事会:故宫背后秘闻,何福礼祖孙三代九度进故宫,竹编大师揭秘不为人知的文物修复传奇

夏至时节梅雨长 竹弦入耳心清凉。浙江省义乌市城西街道办事处五楼大会议室迎来了《浙中故事会》第十期开讲。本期故事会于2023年6月21日下午3:30准时举行,特邀嘉宾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竹工艺大师、义乌乡贤模范何福礼先生,分享九次进京修缮故宫文物的传奇经历。

是次故事会由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义乌市作家协会主办,义乌热线、义乌市城西街道乡贤会协办。参加今天故事会的有(排名不分先后)义乌市人大原副主任楼林禄,义乌市政府原副市长楼初阳,义乌市自贸区管委会三级调研员王晖香,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主席何建农、常务副主席江胜忠,义乌市文联副主席、义乌市作家协会主席何恃坚,原义乌电视台副台长龚昌明,原义乌市经贸局副局长楼芳艺,义乌市大酒店副总经理周准文,金华市科普作协副主席王文辉,义乌市科普作协副主席朱庆先,义乌市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书记黄庆平等及城西街道乡贤等近100人现场参加故事会。

何恃坚主持今天的活动。

何福礼先生在故事会上讲述了自己的从艺经历。

何福礼先生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编(东阳竹编)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竹工艺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他14岁进厂学艺,师从东阳竹编厂,开始与竹编结缘,其技艺成就功底深厚,经验丰富,一直是原东阳竹编厂的业务骨干和技术权威。独创了多种编织手法,作品多次获得行业内最高殊荣,如《九龙壁》获百花奖珍品金杯奖,《望月楼》获国际艾琳金奖。1997年香港回归时,受邀带队特制竹编作品《工艺长龙》,全长达2500米,创下世界最长舞龙吉尼斯纪录。

何福礼先生以其精湛的竹编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故宫博物院选中,负责修缮乾隆御书房“倦勤斋”的竹编部分。他凭借近50年的竹编生涯和卓越的技艺,成功完成了这一重要任务,为故宫的修复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他详细介绍了自己与故宫修缮项目的结缘过程。他回忆道,当故宫博物院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合适的修复人选时,他得知了这一消息,并毫不犹豫地前往应试。经过多轮严格考察,他凭借出色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成功获得了修缮倦勤斋竹编部分的资格。

何福礼先生还分享了他在修复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和心路历程。他讲述了故宫内建筑的精美绝伦和工艺的精湛绝伦,以及自己与故宫文物之间的深厚情感。他强调,修复故宫文物不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项文化传承和历史责任。

据了解,2004年,故宫进行百年大修,何福礼因技艺高超被选中,参与修复倦勤斋等建筑,期间祖孙三代九次进故宫修缮,攻克了竹丝镶嵌和“反簧”技术难关,恢复了乾隆皇帝御书房倦勤斋的历史原貌。其工艺被誉为“让人大开眼界”,被誉为“天才的艺术家”,大大提高了“百工之乡”东阳的知名度。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晋宏逵称其为“故宫大修中内装修部分的试验者”。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副总裁吴·亨利则称何福礼为“天才的艺术家”。

2007年5月,时任《科学与城市》杂志主编何建农、副主编马华彪采访何褔礼大师。

何福礼先生的讲述引人入胜,现场观众表示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故宫修缮的艰辛与不易,更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承的重要性。此次讲座不仅弘扬了中华文化,也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浙中故事会》作为一档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节目,自创办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本次邀请何福礼先生作为主讲嘉宾,不仅丰富了节目的内容,也为观众们带来了一次难忘的文化盛宴。

何福礼之子、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何红兵分享了跟随父亲进入故宫参与修复工作的故事以及感悟。

主办单位之一的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主席何建农先生表示:弘扬中华文化,讲好浙中故事,《浙中故事会》将继续举办更多精彩纷呈的活动,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期待更多像何福礼先生这样的文化传承者,能够加入到这个浙中故事会的大家庭中来,共同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撰文丨江南图片丨吴优赛编辑丨金华编审丨CFRS
0 阅读:0

友蕊义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