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不宜用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归芍地黄丸、人参归脾丸等

周大夫说中医 2024-05-20 19:38:10

在中医药的宝库中,有许多经典的中成药备受推崇,如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归芍地黄丸、人参归脾丸、五子衍宗丸、逍遥丸、附子理中丸、香砂六君子丸等。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配方、功效和用途,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人群需要慎用。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杞菊地黄丸

【药物组成】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方解】熟地黄滋肾填精,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山药补脾益肾,共为臣药;泽泻利湿泄浊,牡丹皮清泻肝火,茯苓健脾渗湿,枸杞子、菊花养肝明目,共为佐药。全方共奏滋肾养肝明目之效。

【功效用途】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慎用者】

1. 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以免闭门留寇,导致病情加重。

2. 脾胃虚寒、大便溏稀者慎用,因其滋腻之性可能会加重脾胃负担。

二、知柏地黄丸

【药物组成】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方解】在杞菊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知母、黄柏,增强了清热降火的作用。

【功效用途】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慎用者】

1. 虚寒性病证患者慎用,如怕冷、手脚发凉等。

2. 孕妇慎用,以防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三、归芍地黄丸

【药物组成】当归、白芍(酒炒)、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方解】以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补肾肝脾之阴,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丹皮、泽泻清泄肝肾之热。

【功效用途】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脚跟疼痛。

【慎用者】

1. 湿邪较重者慎用,以免助湿生痰。

2. 感冒期间不宜服用。

四、人参归脾丸

【药物组成】人参、白术(麸炒)、茯苓、炙甘草、黄芪(蜜炙)、当归、木香、远志(去心甘草炙)、龙眼肉、酸枣仁(炒)。

【方解】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补脾益气,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

【功效用途】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慎用者】

1. 身体壮实不虚者不宜服用。

2. 有出血倾向者慎用,以免加重出血。

五、五子衍宗丸

【药物组成】枸杞子、菟丝子(炒)、覆盆子、五味子(蒸)、车前子(盐炒)。

【方解】菟丝子补肾益精,枸杞子补肝肾明目,覆盆子固精缩尿,五味子补肾宁心,车前子利湿泄浊。

【功效用途】用于补肾益精,主治肾虚精亏所致的阳痿不育、遗精早泄、腰痛、尿后余沥。

【慎用者】

1. 下焦湿热者不宜服用。

2. 感冒发热者慎用。

六、逍遥丸

【药物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炙甘草、薄荷。

【方解】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祛湿,炙甘草调和诸药,薄荷疏散肝经郁热。

【功效用途】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慎用者】

1. 孕妇慎用,以免影响胎儿。

2. 过敏体质者慎用。

七、附子理中丸

【药物组成】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方解】附子温阳散寒,党参、白术、干姜健脾温中,甘草调和诸药。

【功效用途】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慎用者】

1. 阴虚内热者禁用,以免助火伤阴。

2. 孕妇慎用。

八、香砂六君子丸

【药物组成】木香、砂仁、党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制)。

【方解】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木香、砂仁行气醒脾,陈皮、半夏燥湿化痰。

【功效用途】用于脾胃气虚、湿阻痰聚所致的胃痛痞满、食少便溏、呕吐呃逆等。

【慎用者】

1. 口干、舌红少津者慎用,因其偏于温燥。

2. 孕妇慎用。

总之,在使用这些中成药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病情,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合理选择和使用。如果在服用过程中出现不适或异常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专业人士。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对于疾病的康复和预防也至关重要。希望大家都能正确认识和使用这些中成药,让它们更好地为我们的健康服务。
0 阅读:3

周大夫说中医

简介:未医彼病,先医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