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侣不能满足我的需求,内心非常想出轨该怎么办?心理学告诉你答案!

陈曼心理 2024-06-05 10:57:04

“我结婚3年了,老公比自己大10岁,现在有个可爱的儿子。现在生活波澜不惊的像一碗水,他不懂浪漫不讲情调,不会过所有节日,只是很顾家,生活上是照顾我的。但在那方面甚至不能完全满足我。在一起7年才结婚,是我的初恋,千里远嫁。现在内心寂寞孤独,想有甜甜的恋爱,想有人宠我,想和有个懂情调的懂浪漫的人有一段。但就是想想,并没有真的去做,想出轨了,怎么办,这个想法在内心盘踞,怎么办?很挣扎很难过,我不想破坏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也不愿意破坏别人的。”

不能满足自己需求的婚姻该怎么继续?难道只有出轨这一条路可走了吗?

实际上,背叛从来不是填补匮乏需求的唯一解,倘若自身人格成熟度太低,即便换一个人也未必能实现你想要的东西。

很多人不知道,亲密关系中的满足感并不完全来自于现实层面获得了多少,更多来自于主观层面我们能体验到多少。

而所谓的人格成熟度,便是指一个人的主观感受和现实情况之间的差值。差值越大,人格成熟度越低;差值越小,人格成熟度越高。

也就是说,当你对自己的婚姻感觉不满,甚至不满到想出轨时,你最需要做的并非去纠结到底该不该出轨,最好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主观感受这么糟,它和现实情况真的匹配吗?

别觉得荒谬,很多来访者在仔细梳理过这个问题以后,都会发现两者之间其实是不怎么匹配的。这也是不少女性尽管总是抱怨自己对婚姻的不满,却始终下定不了决心离婚的真正原因。

其实,任何婚姻问题从策略层面上看都是非常容易解决的,比如你觉得这段关系完全不能满足你当下的需求,那么你就可以直接放弃,去建立新的关系;或者你当你觉得这段关系里还有你不能舍弃的部分,那么你就可以在维持关系的情况下去寻找其他改善的可能性。你的婚姻你自己说了算呀!

但是很多人痛苦就痛苦在,不管是直接离婚还是改善现有关系,他们似乎缺乏足够的动力。他们能做的就只是不断陷入对当下状况的不满中,持续地抱怨或者干脆用出轨这种陷自己于不义的方式来抵抗内心的匮乏感。

等到婚姻关系因为出轨酿成更大的危机以后,才猛然发现出轨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却为时已晚。

归根到底,不论是你絮絮叨叨的抱怨还是蠢蠢欲动的出轨欲望,都只是你人格成熟度不高的一种体现罢了。因为人格成熟度不够,当遇到问题时,你便无法为自身提供一个清晰的行动路线以及执行的动力。

所以,习惯性摆烂的人往往都是人格成熟度不高的人。

为什么我要在这篇文章里反复强调人格成熟度的重要性呢?

因为,人格成熟度往往对应着一个人自我负责的能力,它包括认知和行动两个层面。认知层面表现在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越是喜欢非黑即白或者故步自封的人,他的人格成熟度就越低;而行动层面指的就是一个人愿意在多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解决问题,而不只是待在原地反复抱怨,却不愿意承担任何改变的痛苦和风险。

在一段关系里,你的人格成熟度决定了你是否具备维持幸福的能力,毕竟婚姻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结婚只是关系的开始,而能否合力把婚姻经营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符合我们自己的期待,才是绝大多数人真正面临的问题。

那么既然人格成熟度如此重要,它到底是如何影响婚姻,以及我们该如何培养自己的这种能力呢?

先说认知层面的人格成熟度。

当我们在谈论关系这个词时,默认的一个大前提应该是关系是由两个主体共同搭建形成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发现很多人总是会习惯性的把全部视角放在自己身上,具体表现为只关注自己需要什么、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把对方当成一个仅仅提供服务的工具人。

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本身没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在一段关系里过多的把视角局限在自我之上,由此产生很多不够客观的判断以及由此衍生的负面情绪和应对方式。

就比如,当你在婚姻中只关注自己的体验是否舒服时,但凡有点不满意,你势必会把责任归结到你的伴侣身上。事实上,对方可能并没有做什么,你就在脑海里把他批判了无数次,进行过各种恶意揣测了。接下来你会继续观察他的行为,一旦发现他居然还不改,就会把问题上升到这个人性格品性的高度,萌生这种男人留着干嘛,我还不如出轨图自己开心呢!

可事实上呢?你的所有情绪起伏不过是你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场内心戏,他从头到尾都不知情,又怎么可能给你任何正向的反馈甚至改变呢?

这实际上就是认知层面的自我封闭化,总是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过多的重视“我”发生了什么,而忽略了对方的声音,没有去站在对方的视角上梳理问题,以达到主观感受和客观现实贴合的目的。

比如你觉得伴侣不懂浪漫,不够在言语上给你提供情绪价值或者在行动上为你制造惊喜,这是站在你自身视角上对对方的批判。但是换一个视角来看,对方可能觉得自己一方面在努力赚钱,为家庭提供更好的经济支撑,另一方面,也在家务琐事上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协助,他可能觉得自己已经用了全部精力来付出了,并没有什么对不起你的。

那么不管这中间谁的问题更大,你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看见对方的这一部分付出,而不是固着在对方没有做到的那一部分之上。很多时候,当你总是用单一视角来看问题时,更容易把自己圈在受害者的身份上,不仅放大了痛苦,也忽视了对方为这个家庭所做的其他努力,让伴侣背上不公平的罪名。

如何协调自身认知里长期固化的“正常”和“不正常”观念是你提高人格成熟度的关键。人最忌讳的就是既要又要,想要在现实的婚姻生活里获得踏实的幸福感,你就必须区分清楚到底是自己的那些浪漫化需求更重要,还是对方为你提供的经济支持更重要;一个人究竟是面面俱到正常,还是各有各的局限性正常。

所谓成熟,不能仅仅只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需要看到对方的优势与困境。也只有用这样主观客观更加协调的思维模式去看待关系,你才能对关系中的具体问题有一个更精准的判断,从而既不放大不关紧要的苦难,也不让那些真正的问题从眼前溜走。

除了认知层面的转变,你的行动力也是体现人格成熟度的重要一环。

认知最终都是为了行动服务的,为什么很多人宁愿选择背叛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方式来解决婚内的匮乏问题,都不愿和伴侣好好沟通,共同来经营婚姻?究其根源还是很多人并不真正具备解决问题的动力和能力,他们一方面逃避改变要面临的的痛苦,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忍受毫无滋养的关系,所以只能想出背叛这种赌徒做派来为自己谋得一线生机。

一个真正能获得幸福的人势必是一个能够自我负责的人,婚姻中的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系统问题,而不光是人的问题。说得更直白一点,哪怕你的伴侣在社会评价体系里已经差到垫底了,比如他总是不尊重你、打压你,也无法给你在经济上提供任何支持,只要你没有立刻拍屁股走人,就说明这其中一定有某些让你愿意为之不断忍让和妥协的东西留住了你。

指望通过背叛来换个人满足你的需求,令现实关系里的问题一劳永逸地得到解决时,这种想法未免也太天真了!

因为在任何一段长期关系里,快乐和痛苦都是此消彼长的,匹配度再高的夫妻也无法做到时时刻刻保持幸福。如果你缺乏自我负责的能力,无法对关系里的冲突和矛盾建立足够的耐受度,无论建立多少关系都只能是旧瓶装新酒,只是不断重复过去的婚姻悲剧罢了。

所以体现一个人人格成熟度的根本还在于她要具备解决问题的勇气,当你在认知层面看清楚了自己的现状和困难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去充分发挥你的主观能动性,去一个一个的解决你目前面临的问题。

觉得对方不能满足你的性需求,那么就去和对方坦诚沟通,一起商量出一种更好的解决办法;觉得对方无法给你情绪反馈,那么可以先去表达需求,再通过良性互动拉动这种互为反馈的相处模式;或者在看清楚了自己的真实需求之后,不再纠葛于这些小细节之上,对对方和关系抱有一种更加宽容的心态。

不管你的行动方向具体是什么,重要的都是走出原地抱怨、等人“救助”的恶性循环,通过行动来拉动正向循环。每改变一点现状就能够获得一些正反馈,从而促使你去更加积极的行动和沟通,如此一来,两个人都会去朝着经营关系的方向努力,而不是互相放弃,让关系彻底陷入死局。

没有完美的婚姻关系,所谓的完美其实都是你在现有的基础上幻想出来的,在实际生活里,一个人永远都是AB面兼具的,当你在渴求另一个人身上的B面时,很可能也意味着你也要同时忍受他性格中的A面。

所以当你试图通过背叛来解决问题时,不如把视角放得更宽广一些,多看看自己拥有什么;再把主观能动性拉得更大一些,想想自己还能在关系里做些什么。即便这段关系可能真的不符合你的期待,也需要明白,只有人格成熟度足够高的人,才具备适时放弃的能力。否则就会如你一样,离不了又过不好,只能通过幻想出轨来自我折磨了。

0 阅读:4

陈曼心理

简介:专业解答情感问题,教你如何理性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