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强战斗机,为什么没能服役?原因与歼20有关

娱酱拌饭啊 2024-06-26 17:31:28

对于现代武器装备来说,"中期升级"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话题。无论是动辄服役30年以上的军舰,还是同样要服役数十载的战斗机,在其生命周期的中段进行一次大规模技术改造,已经成为一项约定俗成的"保养秘笈"。

在一次长春航展上,解放军公开展示了一款白色雷达罩的歼-11B战斗机,这款被称为"歼-11BG"的战机,正是歼-11B的"中期升级"版本。那么,歼-11系列战斗机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这次的升级又有哪些亮点?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空军开始装备由沈飞组装生产的苏-27SK战斗机,并将其命名为"歼-11"。2000年后,随着国产化程度的提高,歼-11A应运而生。相比苏-27SK,歼-11A使用了更多国产材料和设备,但总体性能提升有限。

真正的突破发生在歼-11B身上。这款战机不仅大量采用复合材料,降低了空重,更换装了国产雷达和航电,使作战效能大幅跃升。关键的是,歼-11B能够挂载国产空空导弹和对地弹药,使其具备了多用途作战能力。自2005年起,歼-11B就成为了解放军空军和海航的中流砥柱。

与美军的F-15、F-16相比,歼-11B在性能上依然存在不小差距。有见及此,沈飞开始了新一轮的升级设计,歼-11D由此诞生。这款机型拥有与歼-16相媲美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还能携带PL-15远程空空导弹、激光/北斗制导炸弹等先进弹药,堪称一款全能战机。

遗憾的是,歼-11D的出世恰逢歼-16和歼-20这两款新锐战机的崛起,再加上其定位与歼-16颇为相似,最终难逃"打入冷宫"的命运。但空军并没有完全放弃歼-11D的设计成果,而是在此基础上,为现役的歼-11B推出了一套"简化升级套餐",也就是我们在航展上见到的歼-11BG。

那么,这款"简化升级套餐"究竟为歼-11B带来了哪些改变呢?从航展上歼-11BG的外观来看,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其纯白色的雷达罩。这一细节暗示着该机很可能换装了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使其探测、跟踪隐身目标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不过,歼-11BG在其他方面的改进似乎比较有限。它依然沿用了WS-10"太行"发动机,而机翼结构也没有明显加强,这意味着其挂载重型对地、对海武器的能力仍不如歼-16。但值得一提的是,歼-11BG能够搭载电子战吊舱执行电子干扰任务,为其注入了一些"多面手"的元素。

总的来说,对歼-11B进行"中期升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其制空作战能力,同时赋予其适度的对地、对海和电子战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空战的需要。虽然歼-11BG的性能提升不如歼-16那样全面,但考虑到升级成本和歼-11B的机体寿命,这种"小步快跑"式的改进无疑是一种务实的选择。

对于已经服役多年的歼-11B而言,歼-11BG的出现无疑给了它第二次"生命"。在歼-16、歼-20逐步成为解放军空中力量新中坚的过程中,这款升级版的"老兵"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从另一个角度看,歼-11BG的升级之路也折射出一个更加普遍的规律:唯有与时俱进,在关键时刻"改头换面",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现代战场上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对装备的升级,永远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话题。

1 阅读: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