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武则天非杀“儿子”李贤,你看不杀,她的下场会有多惨?

禾珯茬读历史 2024-05-27 02:25:44

李贤是武则天的次子,唐高宗李治的第六个儿子,史称章怀太子。

一、

由于太子李弘突然离世,李贤就成了新的皇太子。李贤容貌俊秀、举止端庄。

长得帅就算了还特别有才华,放在整个大唐皇子中也是佼佼者。高宗李治三次命他监国,他都处理得非常好,不仅深得高宗的欢心,也受到群臣的拥戴。

李治对这个新太子还是很满意的!

并且,李贤跟哥哥李弘、父亲李治不一样,他的身体非常的健康强壮。这也是李治非常看重的一点,不管是自己还是父亲李世民,都是饱受病痛折磨的人,知道大唐江山想要长久,就得交到一个身体强健之人手上。

然而,武则天却打心里不喜欢这个儿子。

永徽五年(655年)十二月,李贤出生于父母祭拜太宗昭陵途中。

同样也是在这一年,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就是那位被王皇后掐死的小公主。这就有些让人不解了,一个女子怎么可能一年内生两个娃?除非是双胞胎,但是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两人是双胞胎。

再说,李贤出生在十二月,那可是个大冬天呀,一位临产的人怎么会往昭陵那儿跑!不是应该待在宫里养胎吗?这出生时间和地点,显然是被改动过的。

还有一点让人不解的是,我们很难从史书上找到一条有关“李贤童年被武则天宠爱”的记载。

相反,关于大哥李弘被武则天宠爱的记载就很多,例如李弘八岁就被留在长安监国,李治和武则天两人则跑到洛阳享清福。这个时候李弘因思念母亲哭闹不休,武则天就赶紧派人将其接到洛阳来。

生三儿子李显时武则天难产,为了让李显能健康长大,武则天还为他求佛保佑,让李显拜高僧玄奘为师,被称为“佛光王”。四儿子李旦被任命到北方去当都督,临走前抱着武则天的腿撒娇,说“能不能不去”,结果就被留了下来。

最小的女儿太平公主就更不用说了,她受到的宠爱简直就是大唐公主的天花板。

难怪宫中一直有传闻,说李贤不是武则天的亲儿子;现在看来,武则天对这个二儿子确实有些刻薄了。

二、

同样的,李贤当上太子后也没给老妈武则天好脸色。

上元二年(675年),李贤当上皇太子后,高宗就命他留守长安监国,自己则跑到洛阳享清闲去了。

这期间,李贤处理政务明确公允,朝堂内外都很满意,大伙都对大唐的明日之君充满期待。

在处理朝政之时,李贤还招集当时的大学者一起注释范晔的《后汉书》,史称“章怀注”。 清代学者王先谦称赞:“章怀之注范,不减于颜监之注班”,将李贤的注释比肩颜师古,可见评价是极高的。

这样一位有才华、有名望,又善于理政的皇太子,自然会受到众人的爱戴。高宗还亲笔下诏表扬李贤,说他好善正直,深受百姓爱戴,是国家的希望。

当时,唐高宗李治已到了晚年,武则天成为帝国的权力中心,竟然独自一人登上洛阳城楼接受群臣和百姓的朝贺。太子李贤肯定无法接受这样的事,而武则天为了强化自己不可冒犯的权威,多次书面训诫这个不听话的儿子。

随着名望越来越大,李贤跟武则天母子的关系也变得越加紧张。

就在这时,宫中就传出了一则流言说李贤不是武后亲生,而是武后的姐姐韩国夫人与高宗所生的儿子。

要知道,这个流言的杀伤力是巨大的,这等于是直接否认了李贤的嫡子身份,间接否认了他当太子的合法性。

这个流言是谁传出来的,李贤肯定不知道,也无法调查。就在这时,他的眼线又给他带来了另外一个不好的消息。

术士明崇俨深得高宗和武后的信任,曾对武后说“太子不堪承继,英王李显貌类太宗,相王李旦的面相最贵”。明崇俨这是在变相怂恿武则天废太子,可想而知李贤得知后会是什么反应。

自此,李贤就将明崇俨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三、

时间来到了仪凤四年(679年)夏,明崇俨在家中院子睡觉时,被突然跳墙而入的歹人所杀。此事惊动了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下旨严查。

查了很久却迟迟抓不到凶手,久而久之就成了悬案。对外人来说这是个悬案,在武则天看来此事定是太子李贤所为。

武则天一直下令查清此事,她希望从幕后挑出太子李贤这根线。

这下子,两母子本来就紧张的关系,彻底压不住了!

为了跟母亲对抗,李贤就悄悄的养起私兵,一来求自保,二来也有搏一搏的打算。李贤还是太嫩了,他低估了自己的母亲,这事很快就被武则天给发现。

武则天并不急着处理,而是静静地等待机会,等一次可以彻底让李贤万劫不复的机会。

很快,机会就出现了,而送上机会的人竟是李贤自己。

四、

就如上面分析的那样,李贤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储君,可惜他有一个特殊癖好就是喜欢养男宠。

这点跟他的伯伯废太子李承乾一样,当初李承乾就是因为宠幸男宠称心才被魏王李泰抓到把柄,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大怒处死了称心,李承乾因为怕被废才要谋反的。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只是太子换成李贤,男宠换成赵道生。

主动送上来的把柄,武则天怎么可能放过。

有了李承乾的先例,武则天就可以好好做文章了。她立刻命人举报李贤“纵情声色”,然后就命宰相薛元超、黄门侍郎裴炎,会同御史大夫高智周,组成三司合议庭对李贤进行审查。

好家伙,这是没审就将李贤给定性了!出动三司会审基本都是谋反大罪才会有的待遇,武则天的意图已经很明显。

李贤毕竟是太子不好动刑,薛元超和裴炎直接就将赵道生抓了起来,还没有动用大刑赵道生就将李贤卖个干净,他招认是太子李贤唆使他刺杀了明崇俨。

这下子性质就不一样了,之前只是保养男宠的“风化案”,可大可小。如果皇帝愿意,骂几句就完事了。现在已经变成“教唆杀人案”,按律当斩。

不过,此时高宗李治要是想法外开恩,将事情给压下去也不是不行。

武则天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

五、

为了将此案做成铁案,几个主审官在武则天的受意下,又从东宫的马坊中搜出了几百副崭新的盔甲,私藏盔甲等同谋逆。

至此,案件已经从“教唆杀人案”变成了谋反案。

武则天看到奏报后非常满意,马上为此案定调,宣称太子李贤谋逆,立刻将其软禁起来等候处理。

得知消息的高宗立马就急了,李贤是他最喜爱的儿子,大唐的未来还要靠他来延续,他是很想宽恕李贤的。

只是,朝政大权几乎掌握在武则天手中。李治虽为皇帝也得看武则天的脸色,就腆着老脸去向武则天求情,希望武则天能放李贤一马。

武则天好不容易逮到机会,又怎么可能会放过李贤,她对高宗说:“为人子心怀谋逆,应该大义灭亲,不能赦免罪行。”

这话说得大义凌然,高宗竟然也无法反驳,如果李贤只是风化问题还好说,现在是谋逆大罪,就算自己是皇帝也没办法徇私。

调露二年(680年)八月,李贤被废为庶人,幽禁在长安宫禁中。

六、

如果你认为武则天就这样放过李贤,那就把武则天想得太仁慈了!

李贤被废后,武则天就趁机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清洗。但凡跟李贤走得近的,都难逃被清洗的命运。那些平日里跟武则天不对付的人,也被某须有的罪名给牵连上,或贬或流放。

至于李贤本人,在深宫被幽禁3年后,武则天又将其一家老小流放到巴州(今四川)。走时妻儿仆从衣缕单薄,十分凄凉。皇太子李显为此上书恳请帝后怜悯,稍赐春冬衣物,真的是人走茶凉。

要是李贤能在巴州度过余生,那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然而,武则天并不会让他如愿的。

就在李贤抵达巴州没多久,噩耗传来,高宗李治驾崩,李贤痛哭不止。一个多月后,又传来了继位不到一个月的中宗李显被武则天给废黜了。两个坏消息一前一后的传来,李贤知道自己活不久了。

不久之后,左金吾卫将军丘神勣奉命前往巴州逼死李贤。临死前,李贤悲愤欲绝说:“我已废为庶民,母亲为何还不肯放过我!”​

说罢,就拿起白绫自缢而亡,享年三十一岁。

七、

那么,为何武则天会那么冷血,非要置儿子李贤于死地呢?

论才华,李贤则是大唐皇子中的佼佼者。二十几岁就能统召帝国杰出的学者们注释晦涩难懂的《后汉书》。作为太子,在处理朝政方面也是可圈可点的。

这个年轻的太子绝对可以堪当大任,成为大唐帝国合格的接班人。

然而,他碰到了一个强势且权力欲旺盛的母亲;这就导致他的能力越强,最终的命运也就越悲惨。

李贤不管是能力还是名望,都是众兄弟中最能威胁到母亲权力的人。

太子李弘体弱多病,三子李显几乎就是废材,四子李旦则个性淡泊、胆怯。

要是武则天让李贤顺利继位,按李贤的性格必然要将武则天赶回后宫去,失去权力的武则天比死还痛苦。如果李贤真不是武则天亲儿子,一旦他登基后势必要为生母复仇,那个时候武则天连当太后的机会都没有了。

所以,武则天必须要将李贤给废掉。

随着高宗李治的驾崩,武则天的权力欲更加旺盛,她想要更进一步。李贤虽然已经被废为庶人,但是他的威望还在,随时都会被有心人利用拿来反抗自己。

李贤死后第三年,李绩的孙子徐敬业起兵反叛武则天,打着就是章怀太子李贤的旗号。人死了还有那么大的威望,可见武则天忌惮李贤不是没有道理的。

从上元二年(675)六月被立为太子,到永隆元年(680)八月,李贤只当了短短5年的太子,最终也难逃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可怜,可叹!

0 阅读:128

禾珯茬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