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离奇“间谍案”,促使李斯写出奇文,毛泽东大赞:说服力强

正梧说历史 2023-08-24 03:23:00

我国的国安部向来一个工作高度保密的“神秘部门”,但在今年7月实施《反间谍法》以来,加大反间谍力度后,国安部不断有消息发布到网络上——国安部先是在微信开通公众号,随后在8月1日发表题为《反间防谍需要全社会动员》的首篇文章,吹响全民反间谍的动员号角。

在短短两周内,国安机关曝光了两起起涉及美国中情局的“间谍案”。

8月11日,国安部在微信公众号通报,一名52岁的军工集团工作人员曾某某在意大利公派留学进修期间,结识一名美国驻意大利使馆官员,此后双方通过聚会、郊游、观赏歌剧等活动逐步密切关系。美方官员“图穷匕首见”,最终亮明了中情局罗马站人员身份,并承诺支付巨额报酬和为曾某某全家办理赴美移民,要求曾某某提供中国军事方面敏感信息。在巨大诱惑面前,曾某某与美方签署参谍协议,并接受考核和培训,回国后继续与中情局人员秘密接头,提供大量中国的核心情报,收取间谍经费。

8月21日,国安部又高调曝光了一起牵涉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间谍案”:一名“80后”中国国家部委干部郝某在日本留学期间,因为办理赴美签证,结识了美国驻日本使馆官员,被策反后成为美国中情局间谍。郝某在美方人员的要求下,回国进入“核心要害单位”工作,还与美方签署了间谍协议,接受考核和培训,并在境内多次同中情局人员秘密接触,提供情报、收取高额报酬。

其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只要强大的敌国存在,间谍渗透和“反间”的尖锐的惊心动魄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早在二千二百多年前的秦灭六国的过程中,曾发生过一起离奇的“间谍案”。

公元前247年,楚国上蔡人李斯来到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的秦国,正赶上秦庄襄王病死,而继位的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尚年幼,秦相国文信侯吕不韦当权。

李斯遂投到吕不韦门下当“舍人”,很快受到器重,被邀参与编写《吕氏春秋》并被任命为秦王的侍卫官——“郎”。

此后,李斯利用接近秦王嬴政之便,多次陈述自己的政见。他向嬴政上书,描绘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宏伟蓝图,进一步分析了关于天下必然统一的历史趋势,并且说:秦国已具备统一天下的条件,六国实际上已降到秦的郡县地位了。凭着秦国的强大和秦王的才干,可以像炊妇扫净灶头一样,吞没六国,完成天下一统的大业。李斯郑重指出:这是秦国几代君主经过长期努力才发展起来的大好形势,不能缓失良机呵!

这正与赢政兼并六国“成帝业”的志向相合。秦王非常高兴,相恨太晚,立即拜他为长史。后来,由于李斯的建议产生了卓著成效,秦王又任用他为客卿。

公元前238年,秦国发生了嫪毐叛乱。翌年,吕不韦免相迁往河南。因吕不韦的门客多为“客卿”,因此秦国的一些宗室大臣要求秦王“一切逐客”。同时,又发生了一件离奇“间谍案”:

与秦接壤的东邻韩国派了一名说客,名叫郑国,是位水利专家。来到秦国,郑国竭力建议在关中修一条长达三百里的灌溉渠。这似乎是为秦国着想的,但其本意是想让秦国把人力、物力投入到这一大型水利工程上,拖住秦国,使其无力出兵东伐,这就是所谓“疲秦”之计。其根本,是替韩国着想的。因此,这位水利专家郑国,其实是韩国的间谍。

不久,这件“间谍案”的内幕被捅了出来,秦国的宗室大臣们又借此大做文章,纷纷向秦王嬴政反映说,其他诸侯国的人入秦做事,皆有“各为其主”的不可告人的目的,都是坏蛋、间谍,应该把他们一个不留地驱逐出境。

一时, “排外”的言行形成一股势头,秦王于是也下了“逐客令”。李斯是楚国人,当然也在被逐之列。在此情形下,李斯给秦王上了一份著名的《谏逐客书》。

李斯

李斯的上书,开头回顾了春秋战国以来秦国历史上几个辉煌的时期:穆公用了百里奚等人,称霸西戎;秦孝公用了商鞅,变法殷富;秦惠文王用了张仪,扩大版图;秦昭王用了范睢,奠定帝业。这些智谋之士都不是秦人,而是客卿,他们于秦是有功的。

接着,李斯又以帝王所好的珍宝、美女来自四方所献,不过只在于“快意当前”而已,秦的目标应该是“跨海内,制诸侯”,没有“术”怎么能成功?没有人才怎么能成功?如果“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那就是损害自己、资助敌国的愚蠢举动,“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的出发点是为秦国考虑的,就事论理,比喻精辟,颇有气势,秦王赢政被这篇《谏逐客书》深深打动,立即废除了“逐客令”,派人追至骊邑,召回李斯。

雄才大略的秦王嬴政不仅听取了李斯的建议,并赦免且重用了有间谍身份的郑国。郑国坦诚地对嬴政说: “始,臣为间;然渠成,变秦之利也。”说修此渠不过“为韩延数岁之命”,为秦却“建万世之功”。秦王于是让他继续主持这项工程。

令韩国人始料未及的是,郑国渠的修建却使关中地区更加富饶,秦国更加强大。韩王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是在苦心为秦人作嫁衣裳。

郑国主持修建的灌溉渠工程宏伟,规模宏大,称得上是两千多年前之壮举。它用富有肥力的泾河泥水灌溉田地,淤田压碱,变沼泽盐碱之地为肥美良田,使关中一跃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据《史记》记载,此渠修成后, “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灌溉渠使关中的干旱平原成为沃野良田,粮食产量大增,直接支持了嬴政统一六国的战争。

为纪念郑国的功绩,秦人遂称该渠为“郑国渠”。郑国渠和都江堰一北一南遥相呼应,如同张开的两翼,东方六国都处在其阴影之下,秦灭六国已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

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李斯的传世杰作《谏逐客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于1959年底至1960年初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曾说:

“李斯的《谏逐客书》,有很大的说服力。那时候各国内部的关系,看起来是领主和农奴的关系,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战车、武士。”

毫无疑问,毛泽东也关注到激发李斯写这篇文章的郑国“间谍案”

秦王撤消了“逐客令”后,李斯屡建功勋,被提升为廷尉(全国最高司法长官)。他所拟定的统一六国的“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和先发动强大的政治攻势、再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建议,都得到秦王嬴政的赏识和采纳。

李斯成为秦王进行社会变革、坚决推行法家路线和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强力助手。在李斯的辅佐下,秦王嬴政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先后灭掉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大秦帝国,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

1964年8月30日,毛主席在谈话中说:

“李斯是拥护秦始皇的,思想上属于荀子一派,主张法后王。后王就是齐桓、晋文,秦始皇也算。”

毛主席认为李斯的政治思想特征在于“主张法后王”。李斯在初说秦王时,按照历史的演进,把秦的发展史分为穆公时期、孝公时期和当今时代三种情形、三个阶段,以此来说明先王不足法,应根据不同情势采取不同的策略和行动,而不能恪守陈法,刻舟求剑。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李斯为了反驳洙泗儒学的代表人物淳于越提出的“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的观点,给始皇帝上书说“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明确指出古代的习惯和法则,并不一定就是指导当下政治实践,有时甚至是有害的。

而当淳于越高举“师古”的旗号,用“周、殷之千余岁”来论证诸侯分封制的合理性时,李斯当即指责这是“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并随后参与制定了“使天下无以古非今”的政策,并最终产生了“收去《诗》《书》百家之语”、“明法度定律令”、“同文书”等“皆以始皇起”的制度改革和创新。

然而,李斯的“薄古厚今”和“法后王”的政治哲学,蔑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整合,在文化传承和整合上破坏了获得旧势力和士人广泛认同的基础,为秦朝的迅速覆亡埋下了祸根。

对“厚今薄古的专家”秦始皇颇为赞赏的毛主席,对于“拥护秦始皇”的李斯及其“薄古厚今”、“法后王”的政治主张,当然是有好感的,因而他在谈话中常常提到并称赞李斯。

0 阅读:55

正梧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