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例“安乐死”执行者:很后悔,就算给100万也不会再干了

玉箫苒 2024-06-12 16:25:27

文/编辑 玉箫苒的笔记

“孩子,别给妈妈治了,让我快点死吧!太难受了!”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很多重病的老人为了不成为孩子的累赘,为了让子女们活的轻松一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会跟医生商量着能不能提前让自己上路!

这句话,又透露出了多少心酸!

生命,总是充满了无限的变数和未知,当疾病笼罩,痛楚缠身,人们是否有权利选择安详离去?

这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自古以来便引发了无数的思考和讨论。

在这片苦海中,一段真实的故事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沉重而又让人深思的境地。

生命的绚烂缤纷

1984年10月,一个普通的午后,王明成接到了姐姐发来的电报,母亲夏素文因患上"肝硬化腹水"需要住院治疗。作为一家之主的支柱,王明成当即请假,急匆匆赶回了老家。

夏素文是一位伟大而普通的母亲,丈夫早逝,她独自一人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拉扯长大。曾经的她是如此坚强,如今却被疾病折磨的体无完肤。

王明成看着母亲苍老的面容,眼泪夺眶而出,多年辛勤操劳早已耗尽了她的体力,如今只剩下这副虚弱的躯壳。

时间一点点流逝,夏素文的病情却一日比一日严重。

1986年,她已经长期卧床不起,下肢水肿,腹部肿胀,甚至无法控制大小便。每当夜深人静,医院的走廊就会回荡着她撕心裂肺的哀嚎。

"太痛苦了,儿子啊,你要是真心疼我,就让我死去吧。"每当清醒时分,夏素文都会紧紧抓住儿子王明成的手,哀求着解脱。

求生亦或了却

面对母亲的绝望哀求,王明成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作为一个孝子,理应全力保住母亲的生命。但另一方面,看着母亲受尽折磨,他又如何能忍心呢?

在挣扎再三之后,王明成终于下定决心,前往医院寻求主治医生蒲连升的帮助。

他恳求蒲连升能够采取某些措施,让母亲免于痛苦,安详离世。

蒲连升得知后第一反应便是拒绝,毕竟,在中国,"安乐死"从未被合法化过,一旦操之过急,难免会酿成大错。

但王明成并未就此放弃,他次次前来,甚至跪在地上求蒲连升开恩。

看着夏素文被病魔折磨,蒲连升的内心也是无比痛惜。

作为医者,他们的天职是救死扶伤,但在某些绝境之中,或许安乐离世才是最后的善终。

在王明成的再三哀求下,蒲连升终于同意了。

他为夏素文开具了一张100毫克"复方冬眠灵"的处方,在上面注明"家属要求安乐死",并让王明成和妹妹王晓琳在处方上签字作证。

命运的绝路

1986年6月29日凌晨,随着液体注入体内,夏素文就这样平静的离开了人世,她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接受"安乐死"的病人。

蒲连升原以为就此了结,但接下来的种种围绕着他堆砌而起,宛如有着不可预知的凶兆。

7月,王明成的两个姐姐得知了真相后,她们愤怒万分,控告医院和蒲连升故意杀人。尽管王明成和妹妹王晓琳极力解释,但一切为时已晚。

此案作为公诉案件无法撤销,蒲连升最终遭到了逮捕。

接下来的492天,蒲连升在看守所度过了人生中最痛苦的一段岁月。作为一个执业医生,他从未想过会遭此厄运。

但更加令人痛心的是,王明成和王晓琳也陷入了旋涡之中。

直到1991年4月,蒲连升和王明成才终于被当庭宣判无罪。检方虽然提出抗诉,但最终被驳回。这场噩梦般的经历终于结束了,但代价是沉重的。

出狱后,蒲连升本以为可以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但一切都已经付之东流。他原本可以晋升的事业陷入了停滞,同事的眼光里带着嘲讽,朋友们也渐渐疏远了他。曾经的医生现在只能在办公室里摆地摊,卖拖鞋维生。

多年以后,当被问及是否后悔时,蒲连升红着眼眶说:"非常后悔,就算再有人跪下来求我,就是给我100万,我都不会再这样做了。"这一切的确是一个不啻于沉重的代价。

而王明成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下岗后,微薄的生活费根本无法维持一家三口的开销。为了供儿子上学,他只能在外打工维持生计。

就在王明成以为最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时,命运再次将他击垮。

2000年,他被查出患有胃癌,不得不住院动手术。手术费已是家里的重担,更别提后续的化疗费用了。一年后,癌细胞开始扩散转移,并发症接踵而至。

王明成

2003年,病入膏肓的王明成被再次送进了医院,这一次,他向医院提出了"安乐死"的请求,但却再次遭到了拒绝。于是,他只能继续忍受着无尽的痛苦折磨。

可能是因为有了前车之鉴,所以没有人敢接这个手!

王明成和妻儿

最终,在2003年8月的一个夜里,王明成就这样撒手人寰,离开了这个世界。

对此,网友们也是表示:

在生不如死的病痛折磨之下,凭心而论【安乐死】应该是是人道的最有尊严的死法!

我认为安乐死非常有必要,在病人确诊医治无效后,安乐死是最好的,也是最仁慈的选择,那怕是非自愿的选择也是应该的,因为无效的医治,即使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那也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对家属的残忍折磨,那才是最不道德的。

安乐死合法化,这是一把双刃剑。有的是自愿安乐死,有的是子女不愿赠养病痛缠身的老人,买通医生强行给让病人安乐死,所以安乐死合法化无法界定。

人生无常 安乐之路

在这场生死交织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纠结,作为一个孝子,王明成希望母亲能多活一阵,但作为一个儿子,他又如何能忍受母亲受此折磨?

蒲连升临危不惧,施以"安乐死"之手,但这一切在法律的视野里,却成了一锅汤水,致使他在狱中度过了492漫长的日日夜夜。

"安乐死"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支持者认为,活着只是为了受折磨,与其让病人苦苦挣扎,不如让他们能够保有最后的尊严。但反对者则坚持生命的神圣,认为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他人的生命。

在争议之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一方面,看着亲人万分痛苦,我们怎能忍心?

另一方面,生命的神奇又让我们不愿轻易放弃。这种矛盾的心理挣扎,是每个人在面对生死之际都难免会经历的。

也许,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生死,在瑞士,曾有一位植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古德尔做出了另一种选择。

和夏素文、傅达仁不同,他既没有绝症,也没有身体上的痛苦折磨。但当年纪渐长,生活质量下降,他选择在104岁生日后的第二个月,前往瑞士结束自己的生命。

古德尔的做法或许会引起一些人的困惑和质疑,但这正是生命权利的另一种体现。

生命不应只被生物学定义约束,更重要的是心理和精神层面的体验。当快乐和尊严无法被维系,人应当有权利选择合适的离开方式。

在现实中,这种选择权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和赞同。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已经开始将"安乐死"合法化,为那些生命最后时刻的人提供了新的出路,但这条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据调查显示,在2002年下半年开始的一年里,荷兰有近40%实施"安乐死"的案例都是非自愿的。

这意味着,一旦"安乐死"被滥用,便可能成为一种伤害和威胁。家属和医生的"共谋"可能会令人失去对生命的最后尊严和选择权。

这种可能性无疑让人不安和忧虑,生命的最后一程,理应得到极大的尊重和保护。

一旦"安乐死"被滥用,它就会从一种解脱变成一种威胁和伤害。这不仅违背了"安乐死"最初的善意,也将彻底剥夺人们对生命的主宰权。

因此,在推行"安乐死"合法化的同时,我们必须三思而行,制定严格的准则和规范,确保每一个选择"安乐死"的人,都是出于完全自愿的前提,并经过了审慎的考虑。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避免"安乐死"沦为一种伤天害理的做法。

生与死,向来是人生两大奥秘,在这片苦海中,我们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是坚持再坚持,努力寻求生的希望?还是放手一搏,摆脱痛苦的折磨?也许,正如古人所言:“大智若愚,解脱无疑。”当生命的意义和尊严无法被维系,安乐离去也许就是最好的出路。

无论如何,生命的主宰权终归应当属于自己。

当行至最后一程,我们是否拥有选择权,将决定着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这需要我们在法律和伦理的高度妥善权衡,为生命勾勒出一条光明的出路。

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议并未止歇,但愿有一天,我们能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答案,让"安乐死"不再是一种痛苦和伤害,而成为生命最后的祝福。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

玉箫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