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几种细菌性病害的症状及防治用药

淇泉老翁农业 2024-05-15 20:43:06

番茄的病害分生理性和病理性,而病理性又分真菌性、细菌性和病毒性的几种。本文仅介绍细菌性的几种病害。细菌性的病害与真菌性病害最大区别是:细菌性病主要是使番茄时片坏死,病斑呈多角斑后期中部坏死,形成穿孔。植株多汁柔嫩部位被细菌侵染,表现为腐化,流出带有臭味的粘性液汁,脓状物。主要是侵入植株的维管束,破坏输导组织,致使植物茎、叶枯萎。有时使植株的根、根颈成侧根以及枝杆上造成畸形,呈瘤肿状。

细菌性病害可经过植株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病斑呈水浸或油浸状,边沿有点透明,有黄色晕圈,湿润条件下,在发病部位可见亮黄色小珠状菌脓,表面光滑。系统性侵染植株,植株地上部分未见任何异常现象,突然地上部均枯萎,阴天和早晚有所恢复,仿佛健株,不久便枯萎,呈青枯症状,过程进展十分迅猛。具体各病有自己的特点,下面进行一一介绍:

一、青枯病

症状表现:多在开花结果期开始发病,植株先是顶端叶片萎蔫下垂,然后下部叶片凋萎,最后中部叶片至全株萎蔫。有时仅一侧叶片萎蔫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发病初期,病 仅在白天萎蔫 ,傍晚以后恢复正常。重病株不能恢复。发病后如土壤干燥,气温偏高,2~3天全株凋萎。如果气温较低,连阴雨或土壤含水量较高时,病株可维持一周后枯死,但叶片仍保持绿色或浅绿色,故称青枯病。观察可发现病株茎表皮粗糙,维管束变褐并产生不定根,根部变褐、腐烂。横切病茎,轻轻挤压,可流出白色菌液。

防治用药:发病初期可用86.2%氧化亚铜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或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灌根处理。

二、细菌性髓部坏死病

症状表现:属于系统性侵染病害,主要为害茎、枝和叶、果,多在结果期发病。发病初期嫩叶褪绿,严重时植株上部褪绿和萎蔫,随着下部jing的坏死,病茎表面产生褐色至黑褐色斑,外部变硬,

纵剖病茎可见髓部变为黑色或出现坏死,干缩中空,维管束褐变,髓部发生病变的地方可发生不定根。生产上当下部茎被侵染时,常常造成全株死亡。湿度大时菌脓从茎伤口和不定根溢出,有别于遗疡病。

防治用药:发病初期可用以下药剂防治:86.2%氧化亚铜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46.1%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1000-1200倍液20% 菌铜悬浮剂1000~1500倍液、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 600~800倍液、60%琥铜·乙滕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7%春雷·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等,兑水喷雾,5~7天防治1次。

三、疮痂病

症状表现:主要为害茎、叶和果实。近地老叶先发病,发病初期叶背出现水浸状小斑,逐渐扩展为近圆形或联结成不规则形黄褐色病班,粗糙不平,病斑周围有褪绿晕圈,后期干枯质脆。茎部先出现水浸状褪绿斑点,后上下扩展成长椭圆形、中央稍凹陷的黑褐色病班,病部硝隆起,裂开后呈疮 状。幼果和青果染病,果面初生圆形的白色小点,后中间凹陷成暗褐色隆起环斑,病斑近圆形,粗糙,逐渐木栓化,易落果

防治用药同细菌性髓部坏死。

四、软腐病

症状表现:主要为害基和果实。茎部染病多始于整枝、打叉造成的伤口,一般近地面茎首先出现水渍状污绿斑,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褐斑,严重的髓部腐烂,失水后茎部染病组织干缩中空,维管束保持完整,病茎上端枝叶萎焉后,叶色变黄。果实染病,多发于伤口处,初期病斑为圆形褪绿色小白点,后变为污褐色斑,逐渐扩展至整个果面。果皮虽保持完整,但内部果肉腐烂,有恶臭。

防治用药同细菌性髓部坏死。

五、溃疡病

症状表现:全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茎和果实。幼苗染病茎上真叶由下向上萎蔫坏死,胚轴或叶柄上产生凹陷坏死,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髓 部空洞。成株期染病,初期下部叶片边缘枯萎似缺水状卷缩,有的植株一侧叶片凋萎,随后全叶呈青褐色皱缩干枯,但不脱落。病茎出现褪绿条斑,似溃疡状,维管束变褐,髓部变褐腐烂或在部开裂生长不定根,潮湿时有白色脓状物流出。果实发病,果面产生中央暗褐色的疣状突起,病斑似鸟的眼故又称鸟眼病,后期果肉腐烂,并可使种子带菌,果实易脱落。

防治用药同细菌性髓部坏死。

1 阅读:31

淇泉老翁农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