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了“斯普特尼克时刻”是啥意思,就懂了美国为啥对嫦娥工程过敏

东意和你不一样 2024-05-15 02:23:51

最近,随着嫦娥六号冒雨飞天,我们的登月计划稳步推进,质疑美国登月又热起来了。虽然隔着辽阔的太平洋,但依然能感受到美国老铁又被架在火上炙烤,就差一撮孜然粉了。

其实,这事从开始就充满着质疑,除了苏联质疑,连美国老百姓都不信,调侃这玩意是开着洗衣机横渡太平洋。但美国连续6次登月,把12个人送上月球后,众口铄金,大伙也就信了。

跟我们“针挑月壤”不同,美国老铁把月球刨土技能都点满了,遥遥领先!阿波罗11号带回22公斤、12号带回34公斤、14号带回43公斤、15号带回77公斤、16号带回95公斤,等到最后一次17号时,干脆背回来111公斤月壤。

好家伙!美国总共从月球刨了382公斤月壤带回地球。苏联人用月球车16号、20号和24号去月球刨了三次,才挖到326克月壤,我们用嫦娥五号挖了1731克。

其实,美国登月很难从科技层面解释,马斯克就说过:“这就好比人类突然进入了未来,并将当时的科学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话跟阿姆斯特朗的名言如出一辙:“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那小马哥啥意思呢?就是这玩意不符合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正常节奏,属于神迹。但这种神迹并非由科技创造,而是由需求创造,为啥?

因为在美苏太空竞争方面,苏联当时各种花式吊打美国。所以,美国必须占领科技“制高点”,然后阿波罗登月就突然成功了。

我们以前聊过,美国科技是从英国偷人偷技术开始的。当时,美国“国父”之一的汉密尔顿搞了个科技间谍网,派间谍去英国盗窃技术,还大力培养“英奸”,帮英国技工偷渡美国,非常贴心。

最著名的“偷人”事件就是塞缪尔·斯莱特,这哥们有两个非常矛盾的身份,美国人称他为“美国纺织业革命之父”,但英国老铁则表示:我呸!卖国贼!据统计,到1860年,美国接收移民多达400多万,仅纺织技工就超过了10%,大部分都是英国技工。

二战爆发时,美国还搞了个“回形针行动”,一项专偷德国科学家的计划,拢共从德国偷到了1600名科学家,仅火箭科学家就有104名。其中就包括德国人冯·布劳恩,阿波罗登月的运载火箭就是他鼓捣出来的。

所以,美苏科技争霸说穿了还是苏联科学家VS欧洲科学家,尤其是德裔科学家。接下来,我们简单聊下美苏太空竞赛,大伙可能就明白美国的科技底蕴了。

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完成人类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赢下美苏冷战太空竞赛第一局,美国老铁顿时就被干懵圈了。

1961年5月15日,美国人艾伦·谢泼德进入太空,比加加林晚33天,第二名。

但这个世界很少有人能记住“第二”。大伙都知道珠穆朗玛峰,但很少有人知道第二的乔戈里峰;普希金为了捍卫他老婆娜塔利亚的荣誉,跟丹特斯决斗,得了第二名,连命都丢了。

正是因为加加林拿走了“太空第一人”荣誉,让苏联占据了科技制高点,导致始于1958年的美国第一个载人航天工程——“水星计划”虎头蛇尾。

为了扳回败局,美国干脆把目光投向了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并于1961年开启了“阿波罗计划”。

按照将3个人送上月球所需要的火箭推力,冯·布劳恩掐指一算,我的天呐!这玩意需要高度超30层楼的火箭,3000吨以上的澎湃动力,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精密、复杂和庞大的机械。

然后,美国就开启了全民“大炼火箭”,一级火箭由波音负责、二级火箭由北美航空建造,三级火箭由道格拉斯手搓,火箭大脑“Saturn数字计算机”由IBM负责……然后,承包商再各自分包,巅峰期有40多万人参与这项工程,零部件超过300万个。

等到承包商把火箭拼凑起来后,冯·布劳恩就一溜烟跑过去拆火箭,以此确保每个零部件都丝毫不差。搞得承包商一顿骂娘,连NASA局长詹姆斯·韦伯都觉得他瞎折腾:老冯!你得相信大伙!

但老冯也不客气,面不改色地掏出一条工人遗留在火箭里的毛巾,看到没?这玩意就是在火箭里面发现的,我信你个大锤子!

然后,零件大了就重新磨,零件小了就重新搓,一遍一遍修正,在几十万一线工人、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努力下,美国人终于鼓捣出了“土星五号”,高110.6米,起飞重量超3000吨,由5台推力680吨的F-1火箭发动机提供动力。

当时,苏联老铁也在大炼N1火箭。但他们的思路比较清新脱俗,走的是大力飞砖的路子,就是“机多力量大”。人家绑5台发动机,他们就一股脑绑30台“NK-15”发动机,内圈6台,外圈24台。

从1969-1972年,苏联总共发射了四次N1运载火箭,但均告失败。1969年7月那次因为发动机涡轮泵爆炸,火箭发射仅23秒后就炸了,跟核弹似的,爆炸碎片被喷射到10公里之外,当场一波带走150多名科研人员,直到现在还是人类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

所以,“机多力量大”的后遗症就是“机多必失”。等美国不再鼓捣“阿波罗计划”后,苏联老铁才在1973年彻底安静下来,下决心研发RD-170发动机。但等到这玩意成功发射,已是1985年10月,黄花菜早凉了,连他自己都快凉透了。

其实,美国虽然搓出了“土星五号”,但等到1968年时,“阿波罗计划”却跌入了谷底,NASA局长退休,副局长辞职,“水星七子”之一的宇航员阿修拉退役,整个班子都散伙了,散伙的原因可能就是绝望,为啥?

我们的登月计划分为七步:无人绕月→无人落月→无人登月返回→载人绕月 →向月面无人运送物资→载人登月返回。

美国“阿耳忒弥斯”登月计划也差不多:无人绕月→无人登月返回→三个假人+小动物绕月→三个假人登月返回→ 最后载人登月返回。

之所以要不断验证“绕落回”,目的就是确保计划万无一失,确保宇航员的安全性。但“阿波罗计划”哪怕折腾到“阿波罗10号”,也仍然落后于苏联。

1967年1月-1968年10月,美国都还没完成飞船发往月球并收回环节,直到1969年5月,美国老铁还在绕月呢。

但仅仅2个月后的1969年7月,美国人就好像受了啥刺激,突然打通任督二脉,“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跟开挂似的。查了下那个时段的美苏争霸大事件,也没发生啥大事啊!唯一的大事就是美国总统换人了。

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宣誓就职美国总统,而且是首次使用两部《圣经》宣誓,但第一次就职游行就被示威群众给打断了。呵呵!有“水门事件”兜底,大伙对这位总统的德行应该很清楚吧!不换思路就换人,换人就是换思路,思路一换宇宙宽。

接下来,我给大伙还原下“阿波罗11号”登月时的情形,跟相声段子似的。

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阿波罗11号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7月20日18时11分进入月球轨道。辨认出登月点之后,登月舱与指令舱分离,指令长阿姆斯特朗和驾驶员奥尔德林就驾驶着鹰号登月舱朝月球飞奔而去了。

计划是迈克尔·柯林斯留在指令舱,由阿姆斯特朗先登月,如果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都嗝屁了,他就独自返回地球。其实,嗝屁概率还是蛮高的,因为载具糙得不得了,他们本来就是一边飞一边修,才到达月球轨道的。

结果,登月舱在着陆月球时堪称险象环生。当时,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着登月舱飞向月球,地控中心由26岁的史蒂夫·贝尔斯负责。我的天呐!才26岁,跟NASA实习生似的。我给大伙学舌一下当时的情况。

阿姆斯特朗:卧草!小贝……1202是个啥?(计算机突然亮起编号为“1202”的警报。)

贝尔斯:1202?……1202……到底是个啥呢?

奥尔德林:小贝……这玩意到底啥意思嘛!在线急等!

贝尔斯:……1202?……有谁知道吗?……(地控中心陷入懵圈状态。)

奥尔德林:小贝、贝帅哥、贝贝……这可不能开玩笑,真的会死人!

贝尔斯:啊……嗯……哦……我也不知道……

阿姆斯特朗:Oh my god!还有20秒就进入“死亡区间”了,你跟哥们说不知道,搁这儿玩呢!

贝尔斯:……是否继续登月,你俩自己定吧!

阿姆斯特朗:麻辣隔壁!人与人之间还有感情没……好吧!任务继续,来都来了,总不能空手回去吧!

贝尔斯:自由女神保佑,耶稣显灵,哦玛尼贝贝哄,急急如律令……

奥尔德林:小贝!1201又是几个意思啊?(计算机亮起编号“1201”的警报)

贝尔斯:同类警报,一切正常!

奥尔德林:一切正常?……小贝!你蒙我呢!

贝尔斯:一……切……正……常……恭喜你们刚刚度过“死亡区间”。

阿姆斯特朗:我勒个去……(登月舱继续掠着月球飞行)

贝尔斯:两位大哥!有个坏消息要告诉你俩……登月舱燃料好像不够了!……只够再烧60秒!

奥尔德林:小贝!你搞什么飞机?地面测试每次都绰绰有余,为啥这次不够?

贝尔斯:还剩30秒……(登月舱距离月球表面不到30米时,登月舱向前倾斜,以55千米/小时擦着月球飞行。)

贝尔斯:大哥……大哥大……大哥哥……说话呀!(贝尔斯以为他俩挂了)

……

奥尔德林:打开接地灯,控制模式换至自动挡,关闭引擎……月球,俺们来了!

阿姆斯特朗:休斯顿!休斯顿!鹰号已安全着陆!

这就是他们的登月过程,手动操作往月球盲跳,跟开盲盒似的。6个小时后,阿姆斯特朗走出登月舱,踏上月球,说出了那句吊炸月的名言。15分钟后奥尔德林踏上月球,成为第二位登上月球的人类。

之后,美国又来回折腾了5次,每次都是两人登月,一共把12位地球人送上月球。按说6次登月,美国在太空科技方面应该突飞猛进,但却在空间站竞赛中依然被苏联吊打,好像登月没有丝毫溢出效应,跟白登了似的。

输了登月之后,苏联立马把赛道切换至空间站。1971年,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折腾10几年,一直迭代到礼炮7号才算把空间站玩明白。1986年,苏联搞出了划时代的多接口、多模块的“和平号”空间站。

美国赶紧跟上,在1976年发射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但这玩意的技术水平仅相当于礼炮2号,故障不断。

连太阳能电池板都只能展开一边,跟折翼之鹰似的,后来连防护罩都放飞自我跑了,实在没法子,就临时加盖了一把“太空遮阳伞”。结果仅在轨运行3年,就砸印度洋里了。本想优雅转身,不料华丽撞洋,老惨了!

那会,苏联老铁在太空玩得风生水起,美国则冷锅冷灶,咋办呢?国际合作呗!1983年,美国提出国际空间站模式,忽悠其他人入伙,主打人多力量大。等到苏联鼓捣出“和平号”时,美国人顿时就不淡定了,但也没啥好办法,只能兢兢业业地苟住。

直到苏联解体,美国也没把国际空间站造出来。其实,技术与实践从来都是纠缠进化的,而美国则一直在改方案,按下葫芦浮起瓢。但好在菩萨保佑,苏联解体了,而俄罗斯又穷得一批。然后,美国就忽悠大熊加入了国际空间站计划。

大熊负责建设多功能货舱、服务舱、万向对接舱、对接段、对接与储存舱等最难的舱段,美国和其他国家则负责建设实验、能源、居住和后勤等舱段。直到空间站建完,大熊才发现,卧草!和着你们啥都不会啊!

然后大熊说,那谁,动力舱是我建的,轨道控制必须由我管,我想咋飞就咋飞。美国老铁表示:李菊福(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大熊您说了算!

所以,美国直到现在都没真正掌握现代空间站技术,这也是为啥大熊每次拿国际空间站说事时,美国都一副楚楚可怜的丫鬟造型,没法子嘛!真把大熊惹毛了,这货要是撒手不管,国际空间站可能第二天就砸印度洋里了。

其实,现代科技发展,迭代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经历厚积薄发才能水到渠成。比如神舟系列,一直迭代到2003年的“神五”才实现载人航天。2008年“神七”升空,才完成首次太空行走。

2011年9月“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2个月后“神八”升空完成无人对接。2012年6月“神九”升空,实现首次载人交汇对接,等到今年4月25日发射神舟载人飞船时,已迭代到“神舟十八号”了。

从2003的“神舟五号”到2024年的“神舟十八号”,近20年时间迭代13次。所以,科技进步只有依靠扎实工作,脚踏实地和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来不得丁点华而不实、投机取巧和数据造假。

但美国本土白人人似乎从未潜心研究技术,因为他们的崛起路径就是靠“偷”。所以,他们执著于搞间谍活动,老想监听全世界。监听啥呢?除了窃听所谓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就是偷窃技术。

记得2022年6月有条新闻,中国西北工业大学遭到美国网络攻击,超过140G敏感数据被盗。

所以,美国登月是否造假,估计大伙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有些事情看破不说破,毕竟美国越来越靠脸活着了,如果失去人类科技制高点,美国科技霸权坍塌,那军事霸权和美元霸权也会立马稀碎一地。

其实,美国本土白人虽然不咋潜心研究科技,但却异常崇拜科技。美国有个名词叫“斯普特尼克时刻”,来自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率先进入太空。美国老铁深刻感受到了威胁和挑战,然后就施展魔法,展示了阿波罗登月神迹。

所以,一旦他们真切感受到威胁时,会引发极大恐慌。一旦恐慌,这货很可能会狗急跳墙走极端,战争爆发概率就会被空前推高。目前,我们没必要为了登月而“捧一踩一”刺激他,毕竟时间依然在我们这边。

无论咋说,他都是我们的强劲对手,尊重对手,就是尊重自己。哪怕确实是假的,也没必要针锋相对硬刚,表面认同,扎实发展就行。在这点上,我觉得大伙都应该像任总学习,只要说到美国,他就给美国竖大拇指。

其实,我们的目标从来都不是取代或超越美国,而是不断超越自己。对于国家和个人而言,最可悲的失败是败给自己,最可贵的胜利则是超越自己!真正的强大不是碾压别人,而是不怒自威,非常柔和,让人如沐春风,像温水煮青蛙那样安适如常!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得不错,请随手点个赞,感谢阅读!

3 阅读:35

东意和你不一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