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硅谷而无钢铁,美国六代机版“星球大战计划”能忽悠到我们吗?

东意和你不一样 2024-03-20 09:09:36

近日,美军公布了六代机最新进展,再结合早先英意日抱团研制六代机,以及法德西公布六代机模型,西方新版“星球大战计划”正在组团忽悠我们,引诱我们进入他们所预设的军备竞技场。

我们常说美国战略收缩,其实,美国军事上的战略收缩始于奥巴马政府时期,标志事件就是2011年7月任命莱昂·帕内塔为国防部长。对于这位老兄,大伙可能一脸问号。

其实,他毕业于圣塔克拉拉大学法学院,只在美国陆军服役了两年,然后就做办公室主任写材料去了,后来又从事了多年预算工作。所以,他并非军事专家,而是一位财政专家,擅长精打细算。

事实上,帝国末年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财政问题,财政战略才是一个国家最核心的战略。记得网上有个大英帝国亡于丘吉尔的说法,其实,这个说法来源于经济学家凯恩斯。

凯恩斯认为:是无限膨胀的军费摧毁了英国,是丘吉尔的“无敌舰队”摧毁了大英帝国。

从2011年7月到2013年2月,莱昂·帕内塔出任美国防部长虽然不到两年,但却从财政层面确定了美军的收缩战略,啥意思呢?就是美国将逐步脱下世界警察的警服,以保障美国本土安全为主,全球安全保障则由“面”转向“点+线”。

这就意味着美国将逐步放弃全球军事占领,放弃部分海外军事基地,放弃对非美国国家核心利益目标的军事保护,尤其是从内陆地区撤出,将兵力部署在沿海节点地区,并强化重点地区的军事部署。

比如中东地区,美军很可能会放弃伊拉克境内的军事基地,死保约旦和叙利亚境内的军事基地,为啥?

因为只有保住约旦境内的军事基地,才能保住以色列;因为只有保住叙利亚境内的军事基地,才能扼住中东与欧洲的能源管道。

另外,美军会逐步放弃直接下场介入模式,采用间接介入模式,俄乌冲突就是这种模式的成功应用。在这种模式下,战场可能打的不好看,跟二战似的,但战略层面无疑是成功的。

其实,美国压根就不在乎乌克兰能否赢得这场战争,他只在乎战争能否持续打下去,哪怕以最低烈度打下去都行。所以,他才高呼“战至最后一个乌克兰人”,他要的就是欧洲持续乱局,凌迟欧洲产业和资本。

这里有一个悖论,既然美国呼吁战至最后一个乌克兰人,那这场战争就应该是一场持久战,一场人民战争,“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魔幻的是,我们没有看到任何人民战争的迹象。

其实,俄军早先也非常害怕乌克兰打人民战争,所以俄军刚开始是以“王者之师”形象出现的,非常节制,甚至出现了俄装甲部队过马路等红绿灯的魔幻现象,目的就在于瓦解乌克兰人的斗志。

事实证明,俄军目的达到了,因为直到现在,乌克兰都没出现游击队和路边炸弹之类的持久战迹象。

诡异的是,欧美不仅没有帮助乌克兰进行全民军事动员,反而开放边界,大规模接收乌克兰难民,以至于乌克兰很多地方出现了“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的景象。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可能压根就不希望乌克兰赢,为啥?

因为只要山河破碎,乌克兰就是欧洲的伤口,会一直腐烂流脓,祸乱欧洲;因为只要俄罗斯赢了战争,它就会成为悬在欧洲脑门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欧洲老铁就会对他提心吊胆,就会有求于美国,欧洲从此就再无和平可言。

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也同样采取了这种模式,非常不体面,无论胡塞武装怎么打脸,就是死活不下场。实在抹不开面子了,就派空军去轰几轮,走个过场,唬人为主,主要精力则放在了嘴炮和新闻通稿上。

比如巴以冲突刚爆发时,美国一溜烟派两艘航母跑过去,强力围观,幻想着“不战而屈人之兵”,把大伙唬住。但唬了两个多月,不仅没唬住,胡塞武装还出现了暴走迹象,美国就麻溜的把航母撤回去了,免得偷鸡不成蚀把米。

其实,一旦采用间接介入模式,唬人就成了美军底色,能唬住当然最好,唬不住也没啥成本。啥?太丢脸了?其实,对大国而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滚刀肉才是长寿秘诀。

从古至今的强权,没有一个不受辱的,无论是过去的汉唐、罗马和波斯,还是现在的美、英、法、俄,包括我们在内。汉有白登之围,唐有长安六陷。辉煌如朝露,卧薪尝胆才是常态。

战略是刀尖上的学问,是如何有效节制暴力的学问。真美女不争珠宝,真兵家不争城池。

从奥巴马时期确定战略收缩后,美军就慢慢进入了蛰伏期。大统领时期,他甚至主动暴露北约内部分歧,把欧洲国家骂成“北约蛀虫”,不允许美国向“不缴纳足够军费”的北约国家提供军事庇护。

在此起彼伏的威胁声中,欧洲国家开始逐步向美国妥协,德国把军费开支提高到占比GDP2%。其实,无论欧洲国家是否提高军费,美国都是要撤军的。

比如2020年7月,美国就突然从德国撤走了1.2万驻军。而美国现任政府最显著的事件就是阿富汗撤军。

美国军力一旦撤出,就会出现军事真空,全球热点地区就必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混乱。大伙就会吵成一片,打成一团 ,区域性大国会快速填补美军所遗留的权力真空。

比如,大熊开始大力介入中东、西亚和非洲事务,印度更是在印度洋上怒刷存在感。在这个过程中,区域性大国也会互掐,个个鸡贼,见草就割一茬,遇羊就薅一把。

比如尼日尔政变、加蓬政变,西非和北非国家的乱局背后,瓦格纳的身影若隐若现。再比如,印度军队遭到了马尔代夫驱逐,斯里兰卡出动海军扣押印度船只,主打一个反杀解气,跟网络爽文似的,让人爽得直哆嗦。

总之,没一个善茬,没一盏省油的灯。但通过观察美军撤离阿富汗,围观俄乌冲突,摸鱼巴以冲突,大伙都明星感受到了美国战略定力之强,甚至一度忍辱负重。说实话,具有这种强大战略节制能力的美国是可怕的,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另外,美军战略收缩不仅会带来全球布局变化,也必然带来武器装备层面的新变局。从海外军事基地收缩来看,美国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必然收缩。

但为了守住美军具备全球快速部署和打击能力这条底线,美军必然会在空军领域进行扩军备战,强化其在太空、网络和电磁战等领域的军事力量,尤其是立体综合打击能力。

而这玩意的核心就在于信息化,在于卫星导航系统,在于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和链路化。试问这种条件下的六代机研制,是法国、英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家能研制的吗?啥?欧洲有自己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俄罗斯还有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呢!俄乌冲突爆发后派上用场了吗?其实,我早先也以为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牛逼,毕竟30颗卫星全部发射完了,24颗工作卫星,6颗备份卫星。

但2019年7月,这货突然就嘎嘣了,24颗工作卫星全部瘫痪失联,地面信号全部消失,持续时间超过100个小时。至于为啥瘫痪失联,至今灯谜。但只要看下谁有能力,谁胆大心黑脸皮厚,擅长草菅人命,就知道是谁干的了。

基于此,无论是法国、意大利,还是太君的六代机研制,都是蹭流量起哄而已。他们能做的就是手搓香奈儿、阿玛尼,盘子刷七遍。其实,从他们放弃五代机研制开始,战斗机就跟他们无缘了,无论他们咋嚷嚷,都只是五代机坟头哭丧而已。

2019年,当第一个“六代机三国小组”——法国、德国和西班牙嚷嚷打造三位一体未来空中作战系统中的核心六代战机FCAS,甚至在巴黎航展上展出FCAS全尺寸模型时,美国人笑而不语。

2023年,当第二个“六代机三国小组”——英国、日本和意大利签署共同研发六代机协议,三国国防部长手牵手,意气风发时。美国人依旧冷眼旁观,为啥?

因为美国深刻明白未来作战模式,没有强大的信息化综合能力,这些六代机就是一堆废钢铁,一片绿油油的韭菜,最终都会沦落成美军外挂。反正“肥电”已经把老兄弟们坑了一回了,也不差第二回。

其实,未来作战模式肯定是“空权至上”,以穿插渗透为手段,以精准打击为目的。传统的全面围堵应该不存在了,所谓岛链“C型包围圈”也不会存在了,为啥?因为这种当面锣对面鼓的战争思维,是典型的陆军机械化战争思维。

现在想想,我们日常挂在嘴上的岛链,可能是被美国人误导的结果。如果说美国早先确实采取了围堵策略,那随着美军战略收缩的开始,以及我们对第一岛链的突破,岛链布局肯定会被重新调整。

但美国肯定希望我们继续按照围堵思维去思考问题,继续下饺子,就像当年大英造“无敌舰队”那样。这可能就是为啥美国明明在战略收缩,而亚太这几年反而刀光剑影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觉得这是美式战略忽悠,他希望我们依旧抱着“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陈旧思维,希望我们继续躲在战壕后面。那我们上当没?从今年开会对于轰20的剧透来看,我们压根就没吃他们这一套,而是按照我们自己的节奏在推进。

造舰方面,2016年危险期过后,我们基本停止了下饺子模式,重回“小步快跑”模式。

至于已经下水的军舰,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还历史欠账。另外,我们对外贸易实在是太大了,而海上商贸路线又很长,尤其是印度洋上的海路,需要强大的保障力量护航。

据美国《空天力量》杂志报道,美国空军计划在5年内投入284.8亿美元,用于推进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斗机项目(NGAD)和协同作战飞机计划(无人驾驶的半自动护航飞机),预计将在2030年左右取代F-22战斗机。

不知道大伙看出来没有,这玩意不就是“歼-20双座+忠诚僚机”吗?明显是抄我们作业嘛!就像美国海军新一代的DDGX造舰计划完全抄袭055大驱的设计。

但即使这样,我也依旧不看好他们,为啥?因为美国虽有“硅谷”高技术,却无“钢铁”大工业。虽然从奥巴马开始,美国就开启了再工业化进程,这几年甚至掀起了高端制造业回流热潮。

但波音给了美国老铁当头一棒,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没有中低端制造业的支撑,一切高端制造都是水中花镜中月。

大伙都知道波音是美利坚长子,但这个长子现在就跟街溜子似的。民用领域,仅2024年开年以来,就发生了10起以上匪夷所思的事故,老惨了!

一会是应急舱门和桌椅在空中私奔,一会是风挡玻璃精神分裂,一会是起落架轮胎自由奔跑,一会又是空中即兴表演喷火秀,一会又跟得了帕金森似的空中抽抽……非常放飞自我,搞得现在坐波音飞机,都跟开盲盒似的。

航空界有个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也就是说当你看到角落有一只蟑螂时,看不见的地方大概率有一千只蟑螂在聚会轰趴。

对于波音,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民用领域,其实,波音还占据着美国空军装备的半壁江山。

B-52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F-15系列重型战斗机、F/A-18系列战斗机、EA-18G电子战飞机、环球霸王战略运输机、鱼鹰倾转旋翼机、科曼奇武装侦察直升机、支奴干运输直升机、阿帕奇长弓直升机等都出自波音。

波音制造F15魔改版F15EX战机,从2021到2023年仅交付两架,为啥?因为制造错误导致了交付延迟,啥错误呢?

说是波音工人在4架F15EX的挡风玻璃上钻孔时,把螺丝孔钻错了。怎么就钻错孔了呢?说是搞错了英制单位和公制单位,气人不?能忍不?

然后,波音老员工约翰·巴尼特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当起了吹哨人。等哨子吹响后,他就在出庭前一天的3月9日“自杀”了。其实,他曾告诉朋友,“如果我出事了,绝不是自杀”。但调查结果充分表明,他就是“自杀”,就问你服不服?

同样,如果长子波音都是这副造型,那洛克希德·马丁、雷神公司、诺斯洛普·格鲁曼等美国军工集团又能好到哪去?这事说到底还是美国人才体系崩溃,制造业空心化,空得一心一意,裸得一丝不苟。

记得俄乌冲突刚爆发时,乌克兰对毒刺导弹需求量贼大,雷神公司打算重启产线,帮一下乌克兰老铁。

然后大伙拍拍灰尘,打开图纸一看,哦豁!工人们都表示看不懂,欣赏为主,理解为辅。妈卖批!能不能上点心?其实,也不是铁子们不上心,而是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今天,我们的工业制造为啥越来越牛逼,产品质量为啥越来越好?因为我们的零部件技术起来了。

一旦零部件质量上去了,产品质量就自然不会差。但掌控零部件技术的并非小米和理想之类的品牌整合商,而是那些多如牛毛的零部件供应厂家。

它们可能并不高端,但却像人体毛细血管一样不可或缺。所以,无论美国怎么咋呼六代机,我都不看好他,也许他的PPT图纸很科幻,但实际却非常梦幻。

因为他的中低端零部件体系早就坍塌了,因为他的工业已经没有造血能力了。基于此,不管他的星链和GPS有多牛逼,也只能在浩瀚的太空里一圈圈空转。

所谓虚实结合,实是虚的基础,虚是实的扩展。信息技术从来都不是目的,而是赋能手段,没有实业支撑的信息技术注定虚空一场。所以,“他打他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我们没必要跟着他的“节奏”起舞。

所谓“节”,就是从竹而节。竹子有节,一段一段,节节高升;人生有节,以度为尺,适可而止;国家有节,重在节制,持节而奏,宠辱不惊!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得不错,请随手点个赞,感谢阅读!

2 阅读:13

东意和你不一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