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人口老龄化到中国人口老龄化:未来老年人是否会出现无家可归的境地?

大眼知天下 2023-12-17 11:13:41

近期《华尔街日报》的一份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社会问题:老年人在美国无家可归人口中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这一现象的背后有着一系列原因,包括经济衰退、高昂的住房成本以及经济适用房的短缺。尽管美国社会保障的生活成本调整(COLA)在未来3年将增加2.2024%,与通货膨胀率相匹配,但这并不足以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无家可归困境。

根据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医学教授兼弱势群体中心和贝尼奥夫无家可归者和住房倡议主任玛格特·库舍尔(Margot Kushel)博士的观察,美国老年人的无家可归率持续上升。在2020年为美国老龄化协会撰写的一篇期刊文章中,Kushel指出,在90年代初期,所有无家可归的单身成年人中,有11%的年龄在50岁及以上。然而,到2023年,这一比例已经激增至37%。

美国老年人无家可归问题的崛起引发了对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的深刻思考。在我国老龄化进程或许更为迅猛,老年人无家可归问题或将成为未来的社会挑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挑战日益明显。据估计,到2035年,60岁以上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构成全球最大规模的老年人口群体。而中国的家庭结构也一直在经历变革,早已由传统的多代同堂转变为核心家庭。这种变化就只能导致老年人的独居或空巢状态,面临着照料和陪伴的缺乏。在我国老龄化也给养老服务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社会养老机构的短缺和服务水平的不足,使得老年人可能陷入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成为无家可归的一种可能路径。

在这个演变中,老年人无家可归问题愈发引起社会的关注。在传统强调家庭责任的同时,社会对于老年人特殊问题的关怀与责任凸显。公共政策也在逐步调整,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建立,但在老年人群体中的特殊问题,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关注。社区服务的发展或将成为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应通过建设更为健全的社区层面老年人关怀网络,实践对老年人的责任心。

在医疗服务和康养服务方面应该更深度的结合,构建老年人全方位照料的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并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扩大其容纳规模,同时加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支持,以满足老年人群体多样化的需求。还应制定更为完善的法规和法律,明确老年人权益保护,尤其是无家可归老年人的权益,为他们提供法律保障。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中,我们是否足够重视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尤其是无家可归老年人的处境?社会是否能够通过政策和制度的不断完善,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0 阅读:38

大眼知天下

简介:大眼知天下,是您获取深度社会新闻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