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想汽车的突然裁员,剖析企业人员优化背后的三种动机

摸猫猫校尉 2024-05-25 11:48:48

5月中旬,有多家媒体称国内知名车企--理想恐将宣布新一轮裁员计划,比例预计可能接近2成,按照理想此前3.6万名员工规模来测算,预计此轮裁员近7000人,算上外援团队,估计最终人数会超万人。而另有报道说,人事部门和研发部门是此次裁员重灾区,预计分别削减7成到4成不等。

而就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理想汽车因为预订量远超预期,还在迅速招兵买马,扩张团队。仅仅时隔半年,就形势大变,这可能是对过往扩张过猛与业务发展之间矛盾的一次纠错,只不过动作比较激烈罢了,而这样的事情可能在未来中国企业间将会越来越多的被采用,打工人也将会越来越习惯这种突然而至的裁员潮。

我们不清楚理想汽车自身内部的问题,但是我们借此来试着分析一下,为什么一家看着运营正常,前景良好的企业会突然采取这种激烈的方式来裁员呢?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逻辑与考量?

在企业管理流程中,裁员是一个企业在面对市场外部变化、自身经营压力,或者做出某种战略调整时而采取的一种正常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属于短期快速削减人工成本的方法。

大致来分,裁员可以分为三类:经济性裁员、结构性裁员和优化性裁员。

经济性裁员从字面上就比较容易理解,这几年国内经济大环境不是太好,很多企业都有人员优化需求,基本都属于这类原因。就是因为企业内部经营不善、外部应对市场不佳,企业运转出现困难,营收压力增大,甚至威胁到了企业自身生存,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而被迫采取的裁员行为。

结构性裁员则往往是企业自己主动发起的,基于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判断,对业务方向主动做出调整,从而对组织架构进行重大改变而引起的裁员,理想汽车有相当部分原因应该属于这一种。

这种裁员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减少重复职能,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实现长期发展目标,通常这种裁员都会伴随企业较大规模的战略调整和组织重组需要而实施。

优化性裁员,则是属于企业内部根据绩效考核、业务奖惩结果,对不符合企业发展或者不遵守企业规章的员工进行的一种自然淘汰与优化,属于小范围调整性的裁员,一般不像前两种那么激烈,人数也会少一些,相对温和。

早一二十年,裁员这种事在国内企业还比较敏感,当时有个替代性的词汇-----“下岗”。但是做为一家企业组织,人员有进有出,有正常招聘录入,自然也会有正常的退出和淘汰,都是属于企业经营行为的一种常态化操作,只不过在当时的经济与社会环境下,国内经济发展还没有遇到太大阻力,所以发生的概率比较低,引发的社会影响面较小而已。

随着国内市场化经济宽松度越来越高,企业经营行为也更多的遵循市场自然规律,未来通过裁员这种方式进行短期成本优化恐将成为企业的一种常态化选择,民众对此的接受度也将越来越高。

企业裁员,本质是为了缩减管理成本、提升同业竞争力、应对经济不确定性而采取的主动性行为,但是裁员不可避免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会造成员工忠诚度下降,社会负面舆论压力增大等等,所以,企业采取裁员行为时应该慎重,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负面影响。

当然,国内的国情不同,政府也需要制订更加合理的保障机制,来确保裁员的公正性和合法性,维护企业与员工双方的正常权益和利益,并缓解员工层面的困境与不满情绪。

0 阅读:46

摸猫猫校尉

简介:专注职场智慧,分享管理心经,解读企业管理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