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历史骗了,朱棣北伐功绩远不如朱元璋

俇攘 2024-03-02 16:07:59

历史似乎总是任人打扮,当你不喜欢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你可以去掉其人生的高光,掐头去尾,只留下其许多糟粕,然后在这上面浓墨重彩,甚至夸大其词,就好像商纣王,扫荡东夷开疆拓土,却因为穷兵黩武所为诸侯不满,在失败之后,被永远钉在了昏君的耻辱柱上;再比如隋炀帝杨广,一生破突厥,开科举,建东都,经营西域,修建运河,却因为穷兵黩武三征高句丽失败而被刻画为千古暴君。

而对有些帝王,却只保留了其人生的高光,选择性忽略其犯下的很多历史错误,比如汉武帝,人们只会记住其用卫青和霍去病北伐所创下的赫赫战功,凭借一己之力打出了强汉的威名。但是却忽略了其重用酷吏,穷兵黩武,晚年回馈,差点自毁长城,若不是霍光在其之后辅政,或许西汉就亡了。同样的道理,还有清圣祖康熙,人们只知道其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定噶尔丹的历史战功,却忽略其晚年昏聩,任由九子夺嫡,导致国库亏空,差点将新兴的大清王朝推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好在继任者雍正累死累活,才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救了回来。

永乐时期疆域

而关于明成祖朱棣,历史评价褒贬不一,最高的评价是将其和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相比较,甚至定义朱棣统治时期的大明疆域远迈汉唐。对其最差的评价,主要是觉得其心胸狭隘,特别是在对建文旧臣杀伐过重,最大的吐槽点就是其穷兵黩武,还得位不正。

当然,朱棣为了洗刷掉篡位这个历史标签,在位期间一直在努力建功立业,以证明自己是个出色的皇帝,更是一个比建文帝更加称职的皇帝,所以朱棣一生勤勉,从登基开始就不消停,编纂永乐大典,五次北伐塞外,平定南方的安南,同时还营建北京,最后迁都幽燕之地,天子守国门。

当然朱棣确实是一个军事才能极为出众的皇帝,其一生真正拿得出手的战绩颇多,即使在谋略上远不如朱元璋,但是凭借临敌致胜的临战指挥能力,朱棣也足以被推上历史帝王的顶尖水平,军事才能比肩或者胜于明成祖朱棣的帝王屈指可数,似乎也就宋武帝刘裕、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唐太宗李世民、梁太祖朱温、后唐庄宗李存勖、还有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这有限的几位。

明朝北伐

首先我们来看看朱棣的真实战功,朱棣最为著名的战绩之一就是他发动的“靖难之役”。这场战役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明朝的建文帝,夺取皇位。在这场战役中,朱棣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他精心策划了战役的每一个环节,从战术布局到兵力分配,都做到了尽善尽美。

当然在初期,还是得到了很多天时的相助,要不是两次救命的狂风,朱棣也许早就埋骨于河北大地上了。到了后期,自然也是运用了姚广孝的奇谋,找到了建文帝排兵布阵的弱点,将绝对主力陈兵山东和徐州一线,而朱棣则率领骑兵绕开建文帝正面,直奔南京而去,在他的指挥下,燕军如同猛虎下山,势不可挡。他们连续攻克了多个重要城市,最终成功地推翻了建文帝,朱棣也因此登上了皇位。

朱棣北伐

除了“靖难之役”外,朱棣还发动了一系列对外战争,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对安南的征服。安南(今越南)在明朝时期是中国的藩属国,但由于其内部政治动荡,安南国王请求明朝出兵相助。朱棣抓住了这个机会,亲自率领大军出征安南。在战争中,他再次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他采取了分兵合击的战术,成功地击败了安南的军队,并迫使安南国王投降。这场战争不仅巩固了明朝在东南亚的势力范围,也使得朱棣的威名远扬海外。

除了对安南的征服外,朱棣还发动了对北方蒙古的多次征讨。蒙古在明朝时期是明朝的主要威胁之一,他们经常侵犯明朝的边境地区。朱棣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多次亲自率领大军出征蒙古。在战争中,他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术,时而采取正面进攻,时而采取侧翼包抄,成功地击败了蒙古的军队。这些战争不仅保卫了明朝的边境安全,也使得蒙古在一段时间内不敢再侵犯明朝的领土。

朱棣的军事生涯充满了无数辉煌的战绩,这些战绩不仅彰显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也为明朝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战绩不仅在当时震动了整个世界,也对后世的军事战略和战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明朝的“永乐大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军事统帅和皇帝。

永乐盛世

而在朱棣最强盛时代,则是派遣郑和下西洋,对亚太地区和南亚地区的小国,那是恩威并施,尽显天朝强盛实力,朱棣是历史上第三个做到万国来朝的皇帝,前面两位分别是隋文帝杨坚和唐太宗李世民,在展现大国威仪这一块,朱棣可以说是个十足的显眼包。

但是朱棣真有这么强吗?开篇我们说了,历史对于很多人生经历荡气回肠的人物,总是掐头去尾,朱棣确实发动了很多对外战争,也确实取得了许多的胜利,但是这些胜利的价值很高吗?却也不尽然,比如其在蒙古草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每次都能把鞑靼和瓦剌打得溃不成军,但是又能如何?等你胜利班师回朝,蒙古人的骑兵又重新杀回了长城沿线。而朱棣耗资巨万打下来的安南,常年国内闹矛盾,在其死后三四年便脱离了明朝的控制。

而朱棣最引以为傲的远迈汉唐的历史功绩,其实是对于外东北的控制,朱棣时期,费尽千辛万苦,从东北各民族手中取得了奴儿干都司的控制权,但是却并不是直接统治,而是名义统治,早在宣德时期,明朝就彻底失去了对外东北的名义统治权了。所以,有些地方能不能打下来,和能不能控制住,是两回事。那朱棣劳民伤财五次集全国之力北伐,意义真的很大吗?要知道,蒙古人早在朱元璋时期就被打趴下了,连元廷都被蓝玉端了,而朱棣时期却大动干戈,虽然位大明朝赚取了名声,但是多少有些公器私用的成分。

洪武时期疆域

其实,人们在定义一位历史人物之时,总是喜欢进行互相比较。就比如人们总喜欢拿朱棣和朱元璋进行一个全面对比,但是这其实没有什么可比性,朱元璋在政治才华上就远高于朱棣,在军事才能上,朱元璋是从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这些历史顶尖人物中杀出来的绝对王者,特别是在谋略布局和精准判断这一块,强于朱棣。

在文治这一块,算是各有千秋,朱元璋所做的是勤政爱民,堪称我国历史上最爱民的一位皇帝,甚至有民本位思想,然后就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明朝在朱元璋时期实现了高速发展,洪武时期就已经实现了国力强盛。而朱棣继承了朱元璋所留下的强盛帝国,帝国财富充盈,开始办大事,那就是著书名留后世,朱棣即位后,安排文官修订了永乐大典,号称古今第一的百科全书,成为华夏著名的文化符号。

朱元璋和朱棣都曾组织过大规模的北伐,首先来讲讲朱元璋时期的北伐,洪武北伐总共有十三次军事行动,规模最大的首先是常遇春和徐达的北伐,一路攻破大都,拿下太原和兰州,帮助大明王朝在四百多年后重新收回了燕云十六州。第二次北伐,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岭北之战,也是超级名将徐达一生中鲜有的败仗,朱元璋为了一次性解决北元问题,派出三路大军北上,徐达的主力中路军大败,李文忠的东路军得失相当,仅冯胜的西路军获胜,傅友德在此战中一战成名。

蓝玉北伐

在经历了几次小打小闹后,蓝玉为首的第七次北伐,一举灭掉了北元朝廷,基本肃清了北元残余势力,蒙古重回草原部落时代。之后十多年间,还曾有六次小规模北伐,在关外和塞外设置了东胜卫、开平卫、大宁都司、安东卫、吉林船厂、兀里卫、建州卫,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拓了疆土,将大明实际可控的边境线向前推进了数百里,所以别看朱棣时代万国来朝,其实明朝最强盛的时代是在洪武年间。

朱棣时代,五次亲征北伐虚张声势,其实在北方持续在丢地,朱棣时代表面上看是不断发动对外战争,但是真实确实采取的守成姿态,首先来讲,朱棣为了感谢兀良哈三卫对朱棣在靖难之时的帮助,在登基之后,放弃了大宁卫,给兀良哈发展空间。这样的后果就是,朱元璋时代,好不容易打下来的长城以北数百里地带成为了真空,蒙古各部纷纷南下牧马,明朝很快就失去了这部分土地,后期给明朝北部边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然后,朱棣又放弃了东胜卫,东胜卫是明初设置于鄂尔多斯地区的卫所,相当于刻意管理三套平原,也就是今天的宁夏平原、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这些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镇,秦朝、汉朝和唐朝时期对此都格外重视,但是朱棣放弃东胜卫,导致了河套地区很快就成为了蒙古和明朝争夺的焦点地区,双方几度易手,最终在嘉靖时期彻底失去了河套。

洪武北伐

总体评价,朱棣北伐,基本上是雷声大雨点小,其作用远小于朱元璋时期的北伐,洪武时代北伐,一步一个脚印,打下了就要站住,而且要把蒙古打疼,在蒙古草原创下了赫赫威名,但是朱棣时期,虽然组织了几次针对鞑靼和瓦剌的北伐战争,但是还是以政治分化为主,军事行动意义很小。而且朱棣军事收缩之下,洪武时期北伐所取得的大量成果丢失,为后期明朝北部防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正因如此,明朝北部防守压力贯穿了几乎整个二百多年历史,而这就是朱棣北伐的历史功绩不如洪武北伐的根本原因。

2 阅读:1428
评论列表
  • 2024-03-07 19:20

    朱棣时期,可以到西亚去宣读诏书,训斥各个大汗,把教皇卑微的信使都惊呆了

  • 155 2
    2024-03-10 14:41

    [笑着哭]救命狂风这你也信?

  • 2024-05-18 21:23

    朱棣是够勇武的,也敢用兵,但是架不住他爹留下的遗训说十五不征之国,打下了点地方,他朱棣一死他后代就抛弃了他打下的地方,朱棣泉下有知,会揍死他的好皇孙

  • 2024-03-20 16:29

    呵呵!都不正面战斗,那当然没啥战果了,多么简单的道理。

俇攘

简介:研史,读书,写诗,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