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因满分作文破格录取的蒋昕捷,后来的人生比满分作文更精彩

三楼有泡芙 2024-06-05 10:10:57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随着天气的逐渐变热,又来到了这个每年一度的时间了,无数学子就将要面临检验自己这么多年以来学习成果的时候了。而那么多学科当中,最让人没有把握的应该就是语文或者说是作文这个题目了,毕竟这个题目有着相当的主观判断因素在里面,很难像那些对错分明的题目一样,但是在高考的历史上仍然有那么几位取得了满分作文,是怎么做到呢?[啤酒]

1

引发关注的《赤兔之死》

当年的报纸截图

首先要说的这位应该很多人都不陌生,这也应该是很多人头一次听说“满分作文”的新闻。事情是发生在2001年的时候,在一个普通的考场里面,其他人都在抓紧宝贵的时间奋笔疾书,但是其中一个考生却有所不同,就连当时的监考老师都不断的从他身边走过,在看他写的内容。

而且他写的也确实不简单,那一年的题目其实不算难,立意可以说是非常的简单核心就是围绕着“诚信”这个主体发挥。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题目,在这名考生的手里却描绘出了“妙笔生花”的感觉。在写完以后他自己都觉得非常的满意,出来以后他就对自己的家人说自己写了一个非常厉害的文章,大家等好消息就行了。

考完以后他就出去旅游了,而家人们也在焦急期盼的等待着公布结果的时候。事实上他真的没有夸大自己,就在成绩出来了以后他果然拿到了一个非常优异的作文成绩,那就是满分,不但如此他的文章还被大量的转载刊登在报纸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报纸。

其实在看他的文章的时候,就给人一个感觉,那就是仿佛是在看那些古代白话文名著中的一段似的。特别是他所描绘的那个场景,还有很大程度是取自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部分提炼出来的,看着简直不像是一个高中生在高考有限的时间中编写出来的,反而更像是从古代历史小说里面截取出来的一样。

当年的考题

这就让当时的评审组也犯了难,当时里面有很多不同的意见。有一些认为是不是存在着一定的跑题,还有一些认为确实写的非常的优美流畅,但是犯了一些小小的错误,那就是一开始的时间有明显的错误。而一开始有过一个意见是给58分算了,这个分数已经不低了毕竟满分也只有60,但是最终结果还是给了他满分。

其实很多人看到这些的时候可能已经知道这里所描写的是谁了,没错这里所描写的人物就是当时那位凭借着一篇《赤兔之死》引来了巨大关注的考生——蒋昕捷,而关于他的《赤兔之死》这篇文章,它通过讲述赤兔马的故事,表达了对忠义诚信的赞美和追求。文章中的赤兔马不仅是一匹忠诚的战马,更是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坚定信仰的英雄形象。

它虽然历经磨难和困苦,但始终保持着忠诚和信任,最终为了维护主人的尊严和荣誉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同时文章也通过赤兔马的口吻,表达了对忠义诚信的深刻理解和追求。借此表达了,忠义诚信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精神追求,不仅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更是社会的基石和国家的灵魂。只有坚守原则,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2

“泯然众人”的才能?

其实他的成绩在当年并不算特别好,严格来说放在今天只能勉强进一个普通学校,但是因为这篇传遍了当时国内的文章,而被南师大给特招录取了。这在当时也引发了剧烈的讨论,大家都认为他在大学期间可以继续发挥,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章。可没有想到大学这些年他仿佛消失了一样,再也没有传出来什么优秀的文章,时间久了大家都认为他是不是“泯然众人”了。

鲁豫有约采访蒋昕捷

可没有想到几年过去了以后,这个被大家认为“陨落”的文学天才,竟然从另一个角度让大家重新认识了自己,这就要从他大学所选的专业开始说起了。实际上他大学所选的专业不是大家所想的语言文学类专业,也不是他一直学习的理科,而是投身了新闻学,而他对于所学专业的态度也像自己文章里所写的那样秉持忠义诚信。

在学校经过了系统性的培训以后,他在实习的时候就准备好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当时大家还不是特别重视的食品安全问题(当时为2004年左右)。为了宣传食品安全问题,引起大家的重视他深入调查了多年,明白了行业的问题,最终靠着一篇曝光“地沟油”的文章瞬间引起了全国的轰动,大家这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每天吃的看着不起眼的食用油都有这么多问题。

在阿里的蒋昕捷

但是没有想到由于这一件事情得罪了大量的相关利益群体,很多人开始对他进行“死亡威胁”甚至背后还在偷偷调查他的来历,说句搞笑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行为,大家才发现原来几年前那位“满分作文”的考生,现在居然用这样的方式再一次的出名。只不过这一次不再是因为他的文笔和才华,而是因为他的勇气和能力了。

后来的这些年他逐渐离开了新闻相关的行业,转而用多年积累的人脉和资源开始从事一些其他的行业,他做过一段时间的新闻编辑做过一段时间的销售相关,甚至还在阿里做过一段时间的公关工作,目前根据最新的公开信息应该是在老牌零售公司银泰担任高管。

3

拙劣的“模仿者”

黄蛉

但是其实也不是没有人试图去模仿他的这种行为,只可惜只模仿到了表面没有学到其中的精髓。很多人也没有想到有一天居然连高考阅卷组的老师都有“不认识”的字,阅卷老师的办公室因为一篇文章而犯了愁,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那正是因为这篇作文并不是用现代文字写的,而是通篇使用甲骨文和少部分大篆。

当时的作文

这种东西你别说普通人了,就连那些语言学相关的学者如果没有长时间的钻研,也不可能认得全的啊,最后这份试卷甚至被提交给了语言学的专家们去研究和评估。最后经过专家们漫长的评定,认为这篇文章实际上是完全偏离了题目,而且行文当中充斥着逻辑上的错误,最终只能给一个8分,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黄蛉。

看着这一次“标新立异”的行动似乎是得不偿失了,但是对于这篇文章的作者来说这才是他想要的结果,因为他的目的就不是写出一个优秀的文章,而是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从而制造出一个“古文字天才”的人设,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他想要进一个好的大学,但是他非常清楚自己的成绩想要进那些顶尖大学是没啥可能的,因此他选择剑走偏锋用甲骨文来完成作文。

何教授和黄蛉

实际上最终的结果和他想象的没有太大的差别,因为作文仅仅只得了几分,他的成绩恐怕只能申请一个非常普通的三本院校,但是因为他的这个行为,所以四川大学考虑破例给他一个机会把他招了进来。拿到入学资格以后的他感觉十分满意,不过他心里其实非常清楚,自己这个所谓的“古文字天才”就是他制作的一个人设罢了。

说实在的他其实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实力,因此他在入学以后就曾经多次的在同学面前否认自己是所谓的“甲骨文天才”,希望以后可以平平静静的上完自己的学。但是没有真材实料确实会“漏底”。学校为了发挥他的特长,专门给他定做了一套学习方案,甚至还给他安排了一个一对一的教授。

但是没有想到经过了两年的系统学习,教授很快就发现似乎和自己一开始设想的不太一样,这家伙貌似没有什么语言学文字学上的特殊天赋啊,而且不单单是这样在研究学习的时候还经常乱讲大话。深感自己是在浪费时间的教授果断向学校说:教不了也没法教。随后黄蛉也从大家的视野里面消失了。这件事情传出来以后,社会也对这种制造自己是“怪才,偏才”从而在考试中获取更多收益的行为进行了反思。

毕竟这种行为严格来说,是为了照顾一些极少数的对于学习和理解世界方式与常人不太相同的人的,或者说确实有一部分的能力特别突但是整体水平一般的人,现在却成为了一些人用来“走捷径”的方式,不过这件事情也让大家对于这种“特招”的行为有了更多的反思。还有几天就要高考了,希望广大的学子们都能在考场上最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特别是在作文上祝愿大家都能获得一个好成绩。

参考资料:

【1】菏泽日报 - 2011.11.07《川大教授拒教甲骨文特长生 已向学校提交辞呈,因为“这个学生有些浮夸”》

【2】中国日报 - 2017.06.02《高考40年之“最”大盘点,总有一个能勾起你的回忆!》

1 阅读:117
评论列表
  • 2024-06-07 06:22

    我那年高考作文是材料作文讲的是探险者与蝴蝶

三楼有泡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