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为何会失去世界金融中心地位?

樊稠我见 2024-04-23 02:00:30

国际金融中心是指聚集了大量金融机构和相关服务产业,全面集中地开展国际资本借贷、债券发行、外汇交易、保险等金融服务业的城市或地区。

其能够提供最便捷的国际融资服务、最有效的国际支付清算系统、最活跃的国际金融交易场所的城市。金融市场齐全、服务业高度密集、对周边地区甚至全球具有辐射影响力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特征。

金融中心是伴随经济中心的发展而形成,也是经济中心的最高形态。当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形成以某一城市为中心以后,一方面从生产流通领域游离出大量的货币资金需要寻求投资的场所;另一方面生产和流通领域又需要不断补充大量的货币资金进行运转。

因此,只有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十分雄厚,已经成为一定区域的经济中心之后,它才可能产生、积聚和使用巨额资金,才使金融中心的形成有了基础。

金融中心要依托广阔的经济腹地,形成发达的资金市场网络。城市经济本身,尚不足以支撑金融中心的形成。因为资金作为一种资源,必须有十分坚实和可靠的资源供给地,才能集中起来形成巨大的资金运动,在运动中形成调节的中心。

众所周知,世界三大金融中心是纽约、伦敦和香港。香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金融中心,数十年来一直是东西方之间的桥梁,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是中国通往国际市场的门户。

香港的世界金融中心城市地位一直以来十分稳固,到2018年,香港已经连续24年获得评级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经济自由度指数排名第一,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香港作为老牌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也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之一,这里拥有全球第六大规模的股票市场。这里有第一个人民币离岸中心,随着人民币的进一步国际化,香港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越发重要。

然而,目前香港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已被新加坡所取代。2022年9月22日,中国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联合发布了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32)。

该指数从营商环境、人力资本、基础设施、金融业发展水平、声誉等方面对全球119个主要的金融中心进行了评价和排名。

根据该报告,中国香港丧失了亚洲第一大金融中心的地位,由新加坡取代。在最新的排名中,新加坡超越中国香港成为亚洲金融中心,全球排名第3,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则继续保有全球第一和第二大金融中心的位置。旧金山则上升两位,紧邻排名第四的香港,进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的前五名。

经综合排名,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依次为:纽约、伦敦、新加坡、香港、旧金山、上海、洛杉矶、北京、深圳、巴黎。

自2022年以来,索尼音乐、戴森、VinFast、莫德纳、台积电等大型跨国企业都选择了新加坡,在此设立其亚洲地区或全球范围内的总部。与之相对应的是,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的外国跨国公司数量的下降。

法国兴业银行、花旗集团和摩根大通等银行,都将大量员工从香港办事处迁至新加坡。这些大型跨国企业的选择,都在说明近些年来新加坡的发展或已超越香港,成为新的亚洲金融中心。

与此同时,香港入境新加坡的人数也较以前翻了一番,新加坡就业总人口增加了4.2万人,其中,有85.7%都是外籍人士。

香港为何会失去世界金融中心地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政治动荡导致社会不稳定

从2019年开始,香港连续出现多起重大暴力案件,引发了一场大范围骚乱和公共安全危机,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反对党和乱港分子以选举为平台,以破坏香港社会秩序为目的,企图推翻香港特别行政区及中央政府的法律权威。

在此混乱局面下,许多港人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于是他们决定逃离香港,去国外寻找更安全稳定的生活。

二、外资撤离

自2019年香港发生修例暴乱以来,外资整体外移已经成为影响香港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外资撤离不仅对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造成了不利影响,也对香港的经济发展前景造成了不小冲击。

资金大量外流,导致香港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受到严重影响。持续3年的疫情给香港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导致香港经济出现自2004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困局。自2021年底美联储开启持续加息措施以来,在美元汇率不断上升的驱动下,全球资本出现大迁移,大量资金回流美国。

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香港因此备受牵连,从2022年6月开始,香港资本大量外流,规模之大,导致香港的银行体系结余资金不足千亿港元,几乎达到了需要香港金融管理局通过特别措施向银行体系注资的地步。

在此情况下,国际金融大鳄趁机兴风作浪,对香港联系汇率下手,唱衰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并且扬言要做空港元,导致香港金融市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给外界造成一种金融危机似乎可能爆发的感觉。

2023年11月28日,美国众议院外事委员会以30比0的票数,全票通过了一项涉港法案。该法案要求美国政府重新评估香港驻美国经贸办的特殊外交待遇和豁免权,进而决定是否延长这些特权。

该法案强调香港需要维持“一国两制”下的自治权才能继续享受这些特殊待遇,并指出随着国安法在香港的实施,香港的“人权”和“自由”正面临威胁,因此需要重新审视香港驻美经贸办的外交待遇。

如果三个香港驻美经贸办关闭,将会对美国在港企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因为香港的美资企业很多,这些企业的经营都会因此受到冲击。

三、人口外流导致资金和人才流失

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和亚洲金融中心的香港,曾经吸引了世界各地众多优秀人才。然而,随着香港经济的逐渐衰退以及社会的变迁,人才流失的问题日趋严重。许多优秀人才离开香港,去寻找发展机会。

统计数据显示,最近3年,香港人口连续3年减少,跌至733万人,近年来香港人口净流失的情况也比较严重,过去3年间,有约100万香港人及其家属移民海外,仅经由机场离港人数就高达53万。

2022年,香港拥有100万美元净资产的人数为12.51万人,相比上一年减少了14%,排名下滑4位,跌至全球第12名,首次跌出榜单前10。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香港百万富翁和高纳税人群的规模,这些富裕人口的离开,对于香港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然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此外,香港中小学生减少了6.8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减少22万人。香港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年轻人口比例下降,导致劳动力市场面临紧张状态,成为制约香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人口减少和劳动力流失对香港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也暴露出香港在教育、就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亟需进行改革,与时俱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

当今社会,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人才则是第一资源,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失去了人才的香港,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竞争力。

四、产业结构单一化

香港经济过度依赖金融和贸易等虚拟经济,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难以支撑经济稳定发展。上世纪70年代,制造业外迁导致香港实体经济规模大幅缩减,经济结构出现空心化。到2010年,香港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占比已不足1.7%。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已经改变了东亚地区的产业格局,但香港却未能及时适应这一变化,导致其经济地位逐渐边缘化。失去了制造业的香港经济与内地联系变得更为松弛。

而且香港服务业难以与内地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珠三角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产业联系的加强,使得珠三角服务业趋向本地化,这对香港服务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港府的应对措施

针对香港经济的不利局面,香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措施:

1、放宽人才引进政策

为了解决人才流失问题,香港政府推出了高才通计划、放宽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的门槛、延长工作签证年限、优化科技人才入境计划等一系列政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香港预计3年内引进10.5万人才,然而,2023年就已经完成了这一指标。

不仅如此,香港去年净增加了17.4万人口,几乎把过去3年18.73万人的流出量补回来了。

2、引入公司迁册机制

针对吸引外资,香港引入了“公司迁册机制”,让那些在外地注册,尤其是以亚太地区为业务中心大企业,可以更容易将注册地迁至香港。

3、重启投资移民计划

时隔8年,香港再度启动了投资移民计划。新版的投资移民计划将以在香港投资股票、基金、债券等资产达3000万港元以上为门槛,此举将会吸引大量的企业、人才、高净值人群,从而起到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目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0 阅读:0

樊稠我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