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啥要打虎?华南虎灭绝是好事,还是坏事?

瞻云 2024-02-15 13:52:30

建国初期,华南虎约有4000只,分布于湖南为首的南方各省,以猪、鹿、狍为食。

一只老虎需要70km2的森林,200只梅花鹿、300只羚羊,以及150只野猪。

1950年代,中国百废待兴,开垦野岭荒山。生存空间被压缩的野生动物破坏农田,政府号召狩猎,野生虎无食可吃。

江西、湖南爆发虎患,十年之间,仅湖南被吃掉的人便多达2000。

50年代开始,兴起全国性的打虎运动,仅1956年,全国收购的虎皮便达1750张。

政府悬赏动员打虎

从50年代至80年代,四川、安徽、陕西、浙江、河南、山西等地华南虎相继绝迹。

1986年11月6日,湖南安仁县夹子捕获一只华南虎幼崽,15天后因伤死亡。这是国家林业局最后一次接到野生华南虎的报告。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华南虎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至此后,再无野生华南虎个体被发现。

除了2007年周正龙“华南虎造假事件”,再也没有华南虎目击事件,基本野外灭绝。

关于华南虎的结局,中文互联网上至今依旧争论不休。

在互联网上,对于华南虎灭绝的看法,大致分为五种:

1、必须灭绝论。

2、灭绝无所谓论。

3、可持续发展论。

4、悲悯者。

5、爱心泛滥者。

必须灭绝论,是纯粹站在人类的立意,但同时也不考虑长远利益的论调,或者认为灭绝物种不对人类产生影响。

灭绝无所谓论,单纯觉得动物灭绝司空见惯,人类灭绝一两种也无所谓。

关于可持续发展,中学课本讲得很清楚,就不细说了。

悲悯者,老孟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正常的悲悯者,只是单纯同情动物或者物种的遭遇,但面对人类整体利益的问题上,是会站在人类立场的。我属于可持续发展论,当然也属于悲悯者之一。

爱心泛滥者,这就是所谓的圣母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讨论人类的利益,只看动物本身的利益。当然,如果一边要求他人变成圣母,自己私下里又各种反面行为,那就是圣母biao了。

最后再回到华南虎问题上。

人民网当初有所“公论”:

饿虎之灾的突如其来与激烈的收尾,是在湖南山林中逍遥纵横了数百万年的华南虎消失前的最后一场表演。因为手段落后、认识和方法有限,打虎,成了当年解决人与山林间矛盾的唯一手段。但这结局却提醒着我们,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类应该发挥出均衡与和谐的大智慧,才能不在将来留下遗憾。

说穿了,在人类不够强大的时候,华南虎是人类的敌人,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当人类成长为“巨人”,能够空前影响,甚至掌控一些物种存活的时候,那华南虎就是人类手中的“资源”之一了。

能力越强,责任越大。

这个责任大的真正来源,并不是因为强,而是因为破坏力。

有很大部分的人小时候都很爱破坏(熊孩子倾向,或者本身就是熊孩子),但如果已经是成年人之后,还像小时候那样爱破坏,那就会危害社会公共安全了。

华南虎灭绝当然不是好事,但华南虎泛滥成灾也不是好事。

其实中国的尴尬主要还是在于,人口众多,华南地区能够提供给华南虎的生活空间太少。像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的两千只雪豹,由于人烟稀少,怎么保护都没有多少的问题。

如果华南虎还有一两千只,的确得建立一个类似于东北虎的保护区。

东北虎保护区

保护区的选择也是一个问题,中国耕地少的大环境下,保护区肯定主要选择林区。范围足够大,同时没有耕地的林区,华南地区实际不多的。

如果保护区不占有耕地,自然不会拖经济后腿。能够做到像东北虎相关林区那样,旅游业也不会有任何的问题。如果旅游业实在是带不动经济,国家当然会补贴当地人。

当然,如果相关问题不能解决,华南虎大量存在的话,的确会出现印度那样的问题。

或许,华南虎的悲哀不在于它灭绝的本身,而是和人类共争资源,“不得不”灭绝。

所以,中国的领土面积还是太少了,毕竟我们还需要弄来一块地,专门来养华南虎嘛。

其实如果华南虎真的没有灭绝,哪怕和其它国家合作都行。寻找人烟稀少,类似的生态环境。

但灭绝了,那就什么可能性都没有了。

就好比原始人抓到狼,如果直接杀掉,那么就永远不会有狗了。

0 阅读:1162
评论列表
  • 2024-02-17 15:32

    不打老虎也没法生存,人口太多,挤压了老虎的生存空间,食物不足。

  • 2024-02-17 17:27

    当时前瞻性做不到。。。如果放到这几年,在中西部专门划出几千方的动物保护公园是问题不大的。

  • 2024-02-22 06:58

    动物物种消失是自然。

瞻云

简介:科普作家,生物学、物理学领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