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刘平平突发脑溢血昏迷,刘源亲自看护,11年后她在沉睡中去世

历史实战派 2024-06-19 10:56:32

在很多人的心中,刘少奇是一个政治上严肃、作风严谨,生活朴实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但在家中他似乎却并不像是一个父亲,甚至还没什么人情味。

刘少奇教育子女,基本方法有两个。第一是管,第二就是要放。

不学习、品德不好、没礼貌要管;放是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这样才能对他们的成长有帮助。

刘少奇一共有九个子女,和王光美有十个孩子。他非常重视孩子们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虽然工作繁忙,但他仍然利用一切机会,给孩子做工作。

有时,他会利用全家聚餐的机会,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在外地的时候也会给他们写信。

刘平平是刘少奇的三女,父亲对她也非常宠爱。

在1963年4月,刘少奇出访东南亚时期,曾在昆明停留。他们想到刘平平的生日快到了,决定给她写一封生日贺信。

信中,刘少奇给女儿提出一个问题,在14岁,生理上已经成为青年,智力上也要有思考的能力,希望她能考虑一下,以后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之后,他明确表达,希望他能做一个进步、革命的青年。

这封信,不仅仅是一位老父亲对女儿的亲切期望,也是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年一代的期望。

刘少奇还特别注重孩子们的独立生活能力,也经常让他们去艰苦的生活中锻炼。

刘源在上中学的时候,暑假就会被父亲带去部队锻炼,每天和战士们一样训练。刘少奇也说这样能锻炼身体,就这样,刘源在中学时期的三个暑假都是在军队度过的。

1965年夏天,王光美参加四清去农村。刘少奇拿着写给王光美的一封信,决定让平平送去,谁都不要帮助她,一切都让他自己办。

秘书担心平平年纪还小,还没出过远门。刘少奇却说,正是因为她没出过远门,才让她这么做。她们不能依靠父母,让他们自己锻炼才是爱他们。

而刘平平也顺利地独自坐火车去了河北定兴县,找到了母亲。当她出现在王光美的面前时,大家都惊呆了,王光美也很是震惊。他们问平平是怎么来的。刘平平却自豪地说道,是他自己来的,谁也没送,是爸爸让我这么做的。

在1959年5月10日,刘少奇邀请平平和刘源一个学校的老师前来家中做客,商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他告诉老师们,他工作忙,没去参加过家长会,但我和光美的意见是一致的,就是希望你们把孩子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去严格教育。

不要因为他是我的孩子,就特别对待他们。他还问起了两个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让他们实话实说。班主任也表示孩子们在学校都很努力,当他们犯错误的时候,他们也会没有顾虑地批评。

王光美听后也非常高兴,一位老师也说,两个孩子的勤俭和朴实在学校是出了名的。

对于平平来说,她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那次爸爸让她独自去找妈妈。

在她童年的记忆里,唯一特殊的是和中国第一代革命家们的接触。她曾两次和父母在一起上庐山开会,平时也会见到中央领导人。可在她的眼里,那些人都是亲切和蔼的叔叔伯伯。

她说,毛主席最爱逗他们,每次见到他们就用手指做一字状、圆形和人字,说这是平平、源源、亭亭。

和主席一起看京剧,平平也会天真地询问毛主席问题。

多年后,平平也才知道她和周总理的许多次接触中,有一次是和政治事件联系一起的。

1963年的一天,总理突然打电话让平平和几个弟妹去打乒乓球,他和孩子们玩了一下午。原来总理得知那天在柬埔寨出访的刘少奇面临一场预谋暗杀,于是他把孩子们叫到了身边。

因为周总理的措施及时,刘少奇也安然无恙。离开时,总理告诉平平:“要好好爱你们的爸爸。”

到了1978年,刘平平成为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而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还取得了公派留学的机会。专业是食品工业,她一直有个伟大的梦想,那就是能填补我国在现代食品工业中的空白。

在美国,她勤工俭学维持生活。终于,她顺利从纽约大学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之后,继续去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在海外留学的日子,她想着要和父亲一样去建设自己的国家。

她也思考着一个重大的问题,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改良中国的食品工作,把中国的食品工业化生产。终于在1986年,她决定把豆浆工作作为自己博士论文的课题,之后迅速回国展开了调查。

回国之后,她进入北京各大豆制品厂,与一线工人进行交流。在她的努力下,我国第一条豆浆生产线开工,豆浆也开始进入家家户户。

毕业后的她终于回国,也始终投身在我国的一线。可她因为工作努力,在工作中突发脑溢血昏迷,即便抢救及时,她还是成为了植物人。

刘源得知后心痛万分,把她接到自己家中照顾着,母亲王光美也陪伴在侧。

可即便有家人的精心照顾,她还是没有醒过来。在2009年,在沉睡中逝世。

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父亲对她的期望。

2 阅读:1387

历史实战派

简介:讲好历史故事,还原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