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光年外,这是韦伯拍到的一张宇宙深空图,图像的中心令人深思

窥探宇宙法则 2024-03-19 01:04:44

这个是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拍摄的一张图片,很震撼,它的内部仿佛另一个世界,感觉就像悬浮在宇宙中的时空之门一样。

这张图片是一个距离我们大约2500光年的行星状星云。

它的内部,是恒星的残骸。

简介

这片星云名为环状星云。

它最初是于1779年被梅西耶发现,被收录于梅西耶天体列表中第57号天体,所以现在我们也称它为M57。

环状星云是很受欢迎的一个深空目标,夏季的夜空大家都很喜欢观测它,它的位置是位于天琴座。

天琴座

这个方位很容易寻找,因为织女星是这个星座最亮的一颗恒星,所以找到织女星我们就能找到天琴座的方位。

织女星和四颗明亮的恒星

在织女星的周围,我们会看到四颗明亮的恒星,它们的连线组成了一个四边形,环状星云所在的位置,就是位于底下这两颗星γ和β的连线之间。

不过肉眼是看不到M57的。

环状星云的视星等是8.8等,这已经超过我们肉眼观看的极限,我们肉眼能看到最暗的天体是6星等左右。

视星等说的是我们看到天体的亮度,数字越大,表示越暗。

比如,这片区域中最亮的织女星,它的视星等是0.02,还有环状星云两侧的恒星天琴座γ和天琴座β,它们的视星等分别是3.2和3.5,而环状星云则是8.8星等。

肉眼不可见,不过借助小口径的望远镜,我们就可以看到这片梦幻的星云。

那是一片模糊的斑点,望远镜的口径越大,看到的细节则越多。

环状星云

哈勃的拍摄

哈勃拍摄的环状星云

这张图片是哈勃于2013年公布的环状星云。

这是韦伯拍摄之前细节最为详细的一幅图,图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中心淡绿以及蓝色的圆形结构,它似半透明,犹如湖面,看着很平静,同时又充满着梦幻,给人无限的遐想。

类半透明的结构显示这是一个低密度区,而淡绿以及蓝的颜色,这是元素氧被电离之后所发的光,外围是由黄和红构成的椭圆光环,它们很稠密,这和圆形半透明的中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红的颜色,这是氢被电离之后的颜色。

其实星云之所以有这么绚丽的颜色,正是因为不同元素被电离,就像地球上的极光一样。

通过哈勃拍摄的照片我们还可以看到光环之外有一些弧线,这些弧线造型也很奇特,它们好像花瓣包裹着这片美丽的星云。

环状星云周围的光晕

环状星云的直径大约1光年,这个尺寸目前还在增加当中,因为它在不断的膨胀。

几十年的观测显示:环状星云正在以每秒约20公里的速度向外膨胀,根据这个速度估算,环状星云的年龄大约在6000年至8000年之间。

也就是说,环状星云大概是在8000年前形成的。

那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答案啊,环状星云它的内部。

环状星云的内部

观测环状星云的内部我们会看到一个微弱的亮点,这个亮点是一颗死亡的恒星。

环状星云内部

这颗恒星是于1880年,被德国的天文学家哈恩发现,1886年天文学家拍到了这颗恒星的图像,它是一颗白矮星。

白矮星是小于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在生命末期所留的内核。

恒星的死亡指的是内核聚变反应的停止,那么当小于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内核聚变停止后,它不会发像超新星那样产生剧烈的爆发,而是喷发外壳中的气体,形成星云,最终留下一个主要成份为碳和氧内核,内核的大小同地球差不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白矮星。

白矮星艺术图

环状星云的内部,便是这样的天体,恒星的残骸--白矮星。

所以环状星云,可以说是恒星末年演化一个完美的例子。

从星云中诞生,最终,回归于星云。

太阳最终的结局也会如此,内核变为白矮星,外壳化为气体云。

只是不知道,太阳化为的星云,会不会也是如此,这般的梦幻。

韦伯的拍摄

韦伯望远镜的拍摄

韦伯望远镜这次公布的图片细节很多。

比如,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内环复杂的细丝结构,它们看着好像蝌蚪,也好像彗星,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致密的团块。

韦伯拍摄的特写1

这次拍摄的中心呢,也不像哈勃拍摄的那般纯净,我们会看到一些零散的尘埃云,漂浮在其上。

中心特写

视线往外移动,韦伯望远镜的强大再次显现,在环状星云的边缘,它拍到了一些遥远的星系,虽然有点模糊,但其轮廓依然可以辨认。

外围的星系

这个就是有关环状星云的一些介绍

我是腾宝,一个热爱天文的科普创作者,还希望大家多多关注与支持

点击主页,查看更多宇宙探索视频

0 阅读:4

窥探宇宙法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