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匠巧手打造“上海样本”

中工网 2024-06-09 08:10:33

原标题:上海市总工会成立创新联盟和服务队,赋能助力城市更新(引题)

劳模工匠巧手打造“上海样本”(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裴龙翔

地处上海南京西路的张园,曾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园”,见证了上海的第一盏电灯、第一场电影,甚至第一个玩起了现代游乐园里才有的“激流勇进”和“过山车”……20世纪初,张园被逐步改建为石库门里弄住宅,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张园的历史在“七十二家房客”的烟火气中延续。随着时间推移,一间房里三代同堂,百年张园昔日的辉煌成了窘迫,也成为上海亟待解决的民生难题。

经过多位上海劳模工匠的精心设计打造,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如今的张园成为集“文+商+旅”为一体的全新都市名片。

今年初,上海举行全市城市更新推进大会。作为超大城市,上海正面临着由增量模式向存量模式、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重大转变。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正是上海新时期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举措。

无论是老旧工业区、商业商务区,还是风貌保护区的更新改造,上海的劳模工匠都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市总工会构建起“上海劳模工匠助企行——助力城市更新创新联盟和服务队”,为上海城市更新赋能、助力高质量发展。

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就来自劳模工匠的匠心巧手。

善用匠心巧手

书墨飘香的福州路是市中心著名的文化街,距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外滩金融集聚带核心区域近在咫尺,被确定为64条永不拓宽的道路之一。一栋由维多利亚风格和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交融而成的大楼坐落于此,这里曾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楼,之后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上海市政府大楼。

作为上海市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和外滩“第二立面”改造先行启动项目,这里的改建事关城市文脉延续,受到各方关注。

“我们始终坚持发扬‘我在外滩修文物’的工匠精神,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施工。”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上海建工二建子公司总工章谊介绍,“在劳模工匠的带领下,项目部每名员工都具备‘绣花’的专注和细心。”

据介绍,此次改造将弥补“老市府大楼”未能按照初始设计图纸围合的百年遗憾。“新老建筑不仅要实现内部结构联通,还要达成外部建筑美学上的和谐。”章谊表示。

匠心不仅体现在修复工程的细节之处,更体现在保留老建筑历史价值、文脉记忆的同时赋予区域更多功能和更高价值。上海工匠、上海静安建筑装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高工顾雪峰透露,在张园修缮前期,他们就在全市率先开展历史建筑“一幢一档”建档工作,为园内40余幢历史建筑建立了完整详尽的资料库,同时成立全市首家“历保委大师工作室”,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法与经验,填补行业和领域内的空白。

在上海市总的组织和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劳模工匠投身城市更新之中。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冯蕾投身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2023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领军先锋”、上勘集团董事长陈丽蓉积极开展城市更新地下空间改造利用;上海首席技师、上海新长宁集团建筑装饰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坚坚守修缮一线,让老建筑、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

破解旧改难题

遍布老城区的里弄,被称作上海建筑的灵魂。然而,里弄的使用功能已远远落后于现代生活需求,同时房屋老化存在安全隐患,成为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里弄更新改造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同时,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坐落于百年愚园路的岐山村是上海颇为著名的新式里弄之一,完工于20世纪30年代,看似外表光鲜的老房子里,居民面临着煤卫合用、白蚁肆虐、房屋变形等问题。

面对岐山村的难题,上海工匠、上海新长宁集团建筑装饰实业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陈建福迎难而上。他说:“历史建筑的保护性修缮,要尽可能地还原历史,大到整幢楼外立面拉毛及清水墙翻修,小到进门楼梯的马赛克修复。此次修缮工程,街道和施工方将整栋楼由内而外进行了全面的修缮。”

作为上海现存不多的完整石库门建筑,虹口北外滩“春阳里”的更新同样引人注目。上海工匠、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谷志旺和同事首创了里弄建筑内部空间重组设计技术,创新研发了现代功能植入技术。将历史建筑修复技术和现代科技手段有机结合,一方面,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建筑外壳临时“撑”起来;另一方面,将厨房和楼梯间等公共空间重新整合,提升居住功能。

“春阳里”改造项目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学术论文12篇,上述科研成果经专家鉴定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立创新联盟

奋战在助企行一线,投身城市更新的劳模工匠,如今有了交流借鉴和集智攻关的新平台。

今年4月,“上海劳模工匠助企行——助力城市更新创新联盟和服务队”正式成立。

如何更好汇聚劳模工匠集体智慧团队合力,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上海城市更新发展大局?

上海市总着手构建由相关行业劳模工匠联动创新、携手助企的工作机制。市总联合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市住建委,邀请上海市城市更新专家委员会成员,建筑建材、土木工程等相关行业的劳模工匠50多人组建创新联盟和服务队。

“成立之后,将组织联盟内劳模工匠联合攻关,实现资源有效衔接。”上海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上下游、同行业劳模工匠组团创新,探索建立‘助企行’的工作新模式,更好地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

上海市职工技协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联盟成立后,将聚焦所属城市更新产(行)业,组织联盟内劳模工匠服务企业、深入项目、走进现场,为城市更新领域相关的技术难题提供建议方案、为相关疑问提供技术咨询。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