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故事,普陀山海岛乡村轶事。

向雁普陀山 2024-06-11 13:50:29

海军故事,普陀山海岛乡村轶事。

——纪念逝去的普陀山海军岁月!

普陀山是一方净土,东海知名的海岛,生态环境好,风景秀美,一个千年福地,多年佛教文化浸润,一致公认的好地方。九十年代名气已经很大,大家都说是好地方,身在海岛三年多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好,搞不清楚到底好在哪儿,反而是海岛艰苦生活体验感受了不少。淡水资源稀缺,饮水有困难,自来水价格昂贵,生活用水极其不便,单是洗澡一项长期是困难的事。普陀山每天早上有一班上海客轮到港,晚上有一班客轮出发驶向上海港,至于连接舟山本岛及外岛的轮渡航运班次少,通行往来受不方便,一般下午4点半停航,岛屿岛彻底断了交通往来。岛上有一个小小卫生所(医院),一旦遇到突发急难病症,只能找私人小木船,颠簸航行送到沈家门码头,再转运去定海的大医院。现在普陀山翻天覆地变化了,各类公共基础完善了,道路干净漂亮,水电气油十分充足,商场、医院、学校及银行等一应具有,生活相当便利,生活在此说不上天堂,称为世外桃源不为过,真是越来越好的一个地方。

1990年10月到普陀山,当时没有进山门票,只要坐着渡轮停靠普陀山码头,下船后就可以游览普陀山。全山经济的唯一支柱业是旅游,没有旅游没有游客就会没有收入,一切以游客为中心,为游客有偿服务实现收入,住宿、餐饮及小商店构成三大产业,岛上居民大多从事以上几个行业,从业者还有很多宁波、临海等地区人,福建、上海的从业者也有,但是非常的稀少,岛上从业者只能算是解决生存温饱问题,整体生活还不富裕。岛上有二种居民结构:一种是城镇居民,大多进入普陀山镇的乡镇机关或集体企业,主要进入园林管理局所辖单位,从事旅游配套管理服务工作,例如卖景点门票、做景区保安等都有、当时岛上山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在办民宿或餐厅,一部分没有办的,也在给办的拉客赚取提成收入;一种是农村户籍居民,尚未完全脱离务农工作,耕地面积不大,没有种粮食,全部是栽蔬菜及茶叶,岛上纯渔业渔民少,大家根据全山规划便利商业位置,充分利用住房区位优势,开办民宿,开餐馆及小商店,想方设法给游客服务,通过有偿服务赚钱养家生活。

海防新村是山民聚居地之一,位于普陀山客运码头旁,十多栋白墙灰瓦的小三层楼栋,海军部队一墙之隔,马路一侧是部队,一侧就是海防新村,部队二号门岗到楼栋最近不到十米,真是普陀山海军部门邻居。到部队距离最近的一栋楼,有个王大哥,职业是渡船司机,负责沈家门到普陀山的航线,算是编内员工,家中也办民宿。王大哥有三个女儿,老大初中毕业后进入体制内单位,每天正常上下班,老二老三初中没毕业便辍学,每天到客运码头为民宿拉游客。他家的民宿距离海军二号门岗很近,只间隔五、六米宽的水泥路,三女儿刚刚初中辍学,立刻投入到拉游客服务工作。每天听到客运轮船码头汽笛响起来,有轮船即将靠停普陀山,海防新村民宿拉游客的从业人员,三三两两汇合成一群,听不懂的方言叽叽喳喳,有说有笑的向码头走去。有时闲下来,王家老三会在民宿门前做点家务事情,有时会与在门岗值班的我们聊聊,说说近几天拉游客的事,因此对民宿及游客大体有些了解。

舟山作为千岛城市,主要有定海与普陀两个区,普陀山是个乡镇,隶属普陀区管辖,全山设有海防新村、西山及龙湾等几处村落,规划哟住宿、餐馆及商店。海防新村修建要迟些,看起要新要气派些,独栋楼房作为山民聚居地,居住有城镇居民户,也有农村居民户,普陀山比舟山其他岛居住条件好。王大哥同栋楼的林姓邻居,在一楼开办家庭旅馆,一个标准的农村妇女,天天都要见面,慢慢地成了熟人,成为了聊聊天的朋友。林大姐与我们同岁,皮肤被晒的黑黝黝,五官端正个子不高,胖乎乎臃肿的身材,大部分时间都是光脚穿着拖板鞋,海绵拖鞋后跟磨薄变形了,说话绝对的嗓门,一口普通话勉强能听懂。林大姐的父亲,在西山脚下有一片耕地,栽种各种蔬菜及红薯,还养几头猪,每天要进部队里挑泔水。

九十年代的普陀山海军,个别单位有养1-2头猪,其他单位没有用剩饭菜(泔水)养猪的情况。林大姐父亲不是白得泔水,要到这些单位洗洗刷刷,把食堂清洗打扫干净,才能获得泔水,一般能装满二个黑橡胶塑料桶。在门岗值班时,经常能看到林爸挑着泔水,沿着部队二、三百米长的围墙,慢悠悠走回西山山脚。林爸年龄比我父亲小二岁,满脸白发白胡,皱纹褶子密布,不修边幅,不擦护肤油,看起来感觉比我父亲老十岁。不过那时,普陀山尚且是舟山的好地方,生活比较富裕的海岛,即便如此,从事务农工作的人员,生活依然十分艰辛,生活真的还不富裕,养家糊口,吃饱添暖是急切任务。

1990年10月起,到普陀山当海军,对普陀山开始有了了解,慢慢的认识一步步深入,对它的认知程度加深了。普陀山设有幼儿园、小学及中学,不过感觉山民不喜欢讲读书事情,教育基本没有人提及,全体山民只对四个字感兴趣,就是“游客、赚钱”。大量普陀山民是小学或初中毕业,15岁小学毕业的人多得是,有些人上了初中,没读到毕业就辍学不读了,然后开始做游客服务工作,他们说读书没有大用处,不是天赋异禀的天才,至于念大学觉得像外星球的事,连想都不敢想。当时的普陀山不重视教育,读书无用论左右了人们的思想,王大哥的三个女儿,大女儿初中毕业,二、三女儿初中未毕业辍学,林大姐则是小学毕业,初中都没念过,当时岛上山民大多是这类受教育情况。战友老谭夫人周老师,普陀山小学的语文老师,每天学校下班后,会在游客经过的马路上,摆上地摊售卖旅游地图及纪念品,算是一份兼职小商贩工作。一切为了生存,一切为了生活,一切为了养家,一切为了吃饭,一切为了赚钱,这些都是九十年代初普陀山真实写照,

海防新村民宿从业人员,一群晒得黑乎乎,长相极其普通,丝毫谈不上靓丽好看,甚至有点丑相,穿着普通没有丝毫华丽,穿金戴银的稀少,大多穿着破旧拖鞋,说句不中听的俗话,看起来不修边际稍显邋遢,真实的情况就是如此。这么一群从业人员,到客运码头,没有任何的标志牌,讲着夹生的普通话,想法设法说服游客到民宿及餐馆去,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不过没有办法啊,一切都是为了生活!九十年代岛上的山民,没有现在的城府,十分善良与淳朴,对待军人不算好不算差,以诚相待的多,利益左右的少,这种情况下建立的友谊很牢固。三十多年过去了,2002年、2012年、2019年三次回普陀山见到了林大姐,除了年龄长大了,一切都没有改变,说起当年还是记忆犹新,有说有笑乐呵呵的。1991年到1993年,普陀山海军生活条件差,冬天部队没有热水洗澡,常会到林大姐民宿蹭洗澡。普陀山没有营业性的澡堂,海防新村民宿使用液化气罐能源,当时算是比较高级的,冬天在林大姐民宿洗热水澡,一种莫大的享受,关键还是免费没有收钱。

说起普陀山冬天洗澡,虽说过去三十多年了,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那段艰苦部队生活,运气不错遇到好心的善良人。海军的故事,毕竟过去三十多年,海军的故事很多,不要太当真,也不要对号入座,因为你听见的也许和我不一样。不论怎样,海天佛国”、“南海圣境”,大自然的祥和宁静之地,值得你亲身去体会与感悟。

2024年6月于成都

0 阅读:3

向雁普陀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