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内篇》名句集

周易岐黄春秋 2023-05-28 08:15:34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抱朴子内篇》,东晋葛洪撰。葛洪(284—364),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其著作还有《抱朴子外篇》《神仙传》《肘后备急方》等。

《抱朴子内篇》的核心内容是阐述道教的修道成仙。全书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阐述了以“玄”“一”“玄一”“真一”为代表的道教哲学思想,为养生成仙寻求理论上的支持;二是论述了对神仙的虔诚信仰;三是介绍了养生学仙的具体方法。《抱朴子内篇》是对战国以来、直至汉代的神仙思想和炼丹养生方术所作的系统总结,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玄妙的大道,是自然的始祖,是万物的本原。

玄之所在,其乐不穷;玄之所去,器弊神逝:玄妙的大道所在之处,就会情趣盎然而其乐无穷;玄妙的大道消失之时,就会形体破败而神髓消亡。

乐极则哀集,至盈必有亏。故曲终则叹发,燕罢则心悲也:欢乐到极限,悲哀便会来临;盈满至顶点,亏损必然出现。所以一曲终了之时就会发出哀叹,欢宴结束后则会心生悲凉。

夫玄道者,得之乎内,守之者外;用之者神,忘之者器,此思玄道之要言也:玄妙的大道,要在内心里去领悟它,要在行动上去坚守它;善于运用它的人就可以神妙无穷,忘却遗失它的人就会只剩下没有灵魂的躯壳,这就是思考、体悟玄妙大道的主要秘诀。

知足者则能肥遁(dùn)勿用,颐(yí)光山林:知足之人能够隐居起来而不为世用,韬光养晦于山林之中。

动息知止,无往不足:劳作与休息都能适可而止,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知足常乐。

泰尔有余欢于无为之场,忻(xīn)然齐贵贱于不争之地:在清静无为的境界里泰然自若、欢乐无穷;于不争不斗的心境中,无论贵贱、怡然自得。

穷富极贵,不足以诱之焉,其余何足以悦之乎:极度的富有和显赫的权势,不足以诱惑他们,其他的名利又怎么能够使他们喜悦呢?

盖世人之所为载驰企及,而达者之所为寒心而凄怆(chuàng)者也:世俗人四处奔走、汲汲以求的那些荣华富贵,却正是通达者所感到寒心和可悲的所在。

虽有至明,而有形者不可毕见焉;虽禀(bǐng)极聪,而有声者不可尽闻焉:即使具备最好的视力,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物体全部看到;即使具备最好的听力,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声音完全听到。

万物云云,何所不有:万物是那样的繁多,什么样的东西会没有呢?

有始者必有卒(zú),有存者必有亡:有开始就必然会有结束,有生存就一定会有死亡。

徒闻有先霜而枯瘁(cuì),当夏而凋(diāo)青,含穗(suì)而不秀,未实而萎零,未闻有享于万年之寿、久视不已之期者矣:人们只听说过寒霜还没有降临就枯萎、正值夏季就落叶、孕含了谷穗却不开花、还没有结果却已经凋零的事物,而从未听说过有谁能够享有万年的年龄、具有长生不死的寿命。

聪之所去,则震雷不能使之闻;明之所弃,则三光不能使之见:如果丧失了听力,那么震耳的雷声也不能使他听到;如果丧失了视力,那么满天日、月、星辰也不能让他看见。

存亡终始,诚是大体:事物有生存就有死亡,有开始必有终结,大体上的确是如此。

夫言始者必有终者多矣,混而齐之,非通理矣:主张有开始就一定会有终结的人很多,但如果把万物混同起来看得一模一样,就不是完全正确的道理了。

谓夏必长,而荠(qí)、麦枯焉;谓冬必凋,而竹、柏茂焉;谓始必终,而天、地无穷焉;谓生必死,而龟、鹤(hè)长存焉:如果说夏天里万物必定生长,但荠菜和小麦却在此时枯萎了;如果说冬天里万物必定凋谢,但竹子和松柏却在此时依然茂盛;如果说有始必有终,然而天、地却无穷无尽;如果说有生必有死,然而灵龟、仙鹤却能长生久存。

盛阳宜暑,而夏天未必无凉日也;极阴宜寒,而严冬未必无暂温也:盛夏应该是炎热的,但夏天未必就没有凉爽的日子;严冬应该是寒冷的,但冬天未必就没有短暂的温暖。

万殊之类,不可以一概断之,正如此也久矣:对于千差万别的物类,不能用同一种标准来一概而论,事物如此复杂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了。

有生最灵,莫过乎人:拥有生命而又最具灵性的,大概莫过于人了。

夫目之所曾见,当何足言哉:人的眼睛所曾看到过的东西,哪里能够作为论断的唯一凭据呢?

天地之间,无外之大,其中殊奇,岂遽(jù)有限:天地之间,无边的广大,其中特异奇怪的事物,哪里会有限量呢?

诣(yì)老戴天,而无知其上;终身履地,而莫识其下:人们从小到老一直头顶着青天,但也不了解上天的情况;终身脚踩着大地,却也不了解大地的情况。

形骸(hái),己所自有也,而莫知其心志之所以然焉;寿命,在我者也,而莫知其修短之能至焉:身体,是自己所拥有的,却没有人能够了解自己的思想为什么会是如此;寿命,是属于自己的,却也没有人知道自己生命的长短及其所能达到的期限。

常人之所爱,乃上士之所憎(zēng);庸俗之所贵,乃至人之所贱也:常人所喜爱的,正是思想境界最高的人所憎恶的;庸俗者所看重的,正是道德境界最高的人所鄙视的。

怪于未尝知也,目察百步,不能了了,而欲以所见为有,所不见为无,则天下之所无者,亦必多矣。所谓以指测海,指极而云水尽者也:世人往往对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感到怪异,世人去观察百步之外的事物,尚且还看不清楚,却硬要把自己看到的事物判定为有,把没有看到的事物判定为无,那么天下被判定为无的东西,也必定太多了。这正如所谓的用手指去测量大海,指头伸到了极限就说海水也已经到底了一样。

事无固必,殆(dài)为此也:凡事都不可一味地去肯定,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天下之事,不可尽知,而以臆(yì)断之,不可任也:天下的事情,人们不可能全都知道,而仅凭着主观臆断,是不可信的。

进趋犹有不达者焉,稼穑(sè)犹有不收者焉,商贩或有不利者焉,用兵或有无功者焉:努力前行尚且有达不到目的地的,勤奋耕种尚且有收获不到粮食的,商贩还有赚不到利润,打仗还有无法获取胜利的。

蚊噆(zǎn)肤则坐不得安,虱(shī)群攻则卧不得宁:蚊虫叮咬皮肤,令人坐立不安;虱子群起攻击,使人躺卧不宁。

以分寸之瑕(xiá),弃盈尺之夜光;以蚁鼻之缺,捐无价之淳(chún)钧:因为微小的斑点,就抛弃很大的夜光璧玉;因为细小的缺口,就放弃无价的淳钧宝剑。

夫所见少,则所怪多,世之常也:见识的少,自然感到奇怪的事情就多,这是世间的常理。

设令抱危笃(dǔ)之疾,须良药之救,而不肯即服,须知神农、歧伯所以用此草治此病本意之所由,则未免于愚也:假如有人患了危重的疾病,急需良药的抢救,却又不肯马上服用,一定还要先考察清楚神农、歧伯之所以要用这种草药治疗这种疾病的原理是怎么回事,那就未免太愚蠢了!

夫水土不与百卉同体,而百卉仰之以植焉;五谷非生人之类,而生人须之以为命焉。脂非火种,水非鱼属,然脂竭(jié)则火灭,水竭则鱼死:水土并不与百花属于同一物类,但百花却依赖它们而得以生长;五谷并不属与人类为同一物种,但人类却必须依靠它们来维持生命。油脂并不属于火一类,水并不属于鱼一类,然而油枯竭了,火就会熄灭;水干涸了,鱼就会死去。

凡人之受命得寿,自有本数:世俗之人接受命运、获得寿命,本来有一定的数量。

盛阳不能荣枯朽,上智不能移下愚,书为晓者传,事为识者贵:阳气盛行的春夏季节也不能使枯木朽株繁荣茂盛,上等的智慧也不能改变下等的愚笨者,书籍是为理解者所流传的,事业是被知音者所看重的。

农夫得彤(tóng)弓以驱鸟,南夷得衮(gǔn)衣以负薪。夫不知者,何可强哉:农夫得到珍贵的彤弓,却用来驱赶小鸟;南夷得到华美的衮衣,却穿着去背负柴草。对于那些愚昧无知的人,又怎么能够勉强他们明白呢?

世人饱食终日,复未必能勤儒墨之业,治进德之务,但共逍遥遨游,以尽年月。其所营也,非荣则利:世人饱食终日,又未必能够勤奋学习儒学和墨学,去从事修养品德的事情,而只是在一起到处逍遥游玩,混完一生。他们所致力追求的,不是名声,就是利益。

有者,无之宫也;形者,神之宅也:万物,就好比大道的宫舍;形体,就好比灵魂的住宅。

身劳则神散,气竭(jié)则命终。根竭枝繁,则青青去木矣;气疲欲胜,则精灵离身矣:身体疲惫不堪而神志就会散乱,元气衰败竭尽而生命就会终结。根部枯萎而枝叶太多,那么代表生命的绿色就会告别树木;元气疲竭而欲望强烈,那么代表生命的灵魂就会离开身体。

夫逝者无反期,既朽无生理,达道之士,良所悲矣:逝去的东西是不可能再有返回的,已经枯朽的事物就不可能再有复活的道理,明白大道的人,确实为此而感到悲哀啊!

归同契(qì)合者,则不言而信著;途殊别务者,虽忠告而见疑:目标一致、志同道合的人,即使不交谈也能够相互信任;道路不同、追求各异的人,即使是忠心相告也会受到怀疑。

夫明之所及,虽玄阴幽夜之地,豪厘芒发之物,不以为难见;苟所不逮(dǎi)者,虽日月丽天之炤(zhāo)灼(zhuó),嵩、岱干云之峻峭,犹不能察焉:视力能够看见的人,即使是在黑暗如夜的地方,一毫一厘细小得如同麦芒、头发那样的事物,也不难看见;如果是看不见的人,即使是天上日月的光芒,嵩山、泰山直冲云霄的峻峭,他们也无法看到。

志诚坚果,无所不济,疑则无功,非一事也:如果意志虔诚坚定果敢,就能无所不成,如果犹犹豫豫就无法成功,不仅在修道这一件事情上是如此。

夫根荄(gāi)不洞地,而求柯条干云;渊源不泓(hóng)窈,而求汤(shānɡ)流万里者,未之有也:树根不能深入大地,却要求枝条直入云霄;源泉不够宏大深邃,却要求洪流越过万里,这都是不可能的。

夫听声者,莫不信我之耳焉;视形者,莫不信我之目焉。而或者所闻见,言是而非,然则我之耳目,果不足信也:凡是听声音的人,没有不相信自己耳朵的;看物体的人,没有不相信自己眼睛的。然而有时的所见所闻,也会似是而非,那么这就说明连自己的耳朵眼睛,也确实还不能完全相信。

物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焉:如果不去赞同别人的话,中伤自己的人就会到来了。

所以贵德者,以其闻毁而不惨,见誉而不悦也:人们之所以看重美德,是因为具有美德的人听到诋毁不会悲哀,看见荣誉不会欢喜。

若乃精灵困于烦扰,荣卫消于役用,煎熬形气,刻削天和:如果一个人的心灵被烦恼所困扰,血气被奔波所消耗,那么就会煎熬自己的身体,削弱自己的天然和气。

前事不忘,将来之鉴也:从前的事情不要忘记,就能成为未来的借鉴。

明德惟馨(xīn),无忧者寿,啬(sè)宝不夭,多惨用老,自然之理:高尚的品德才是真正的芳香,没有忧患的人才能长寿,珍惜身体的人才不会夭折,忧患过多的人就会因此衰老,这是自然的法则。

世间浅近者众,而深远者少,少不胜众,由来久矣:世上见识浅薄的人很多,而见识深远的人很少。人少的总是敌不过人多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了。

物以少者为贵,多者为贱:事物还是以稀为贵,以多为贱。

渊竭(jié)池漉(lū),则蛟龙不游;巢倾卵拾,则凤凰不集:竭泽而渔,蛟龙就不会前来游动;打翻鸟巢以拾取鸟卵,凤凰就不会到这里聚集。

外物弃智,涤(dí)荡(dàng)机变,忘富逸贵,杜遏(è)劝沮(jǔ),不恤(xù)乎穷,不荣乎达,不戚乎毁,不悦乎誉,道家之业也:看轻身外之物,抛弃世俗智慧,排除机巧之心,忘却荣华富贵,不受外人劝勉或批评的影响,不为自己的困境而忧伤,不为自己的显达而荣耀,不因为别人的诋毁而悲戚,也不因为别人的赞美而高兴,这些就是道家所从事的事业。

观孺子之坠井,非仁者之意;视瞽(gǔ)人之触柱,非兼爱之谓耶:看到小孩落入井中而不去营救,并不是仁慈者的用心;看着盲人碰到柱子上而不去搀扶,也不是博爱者的心愿吧?

世人以人所尤长、众所不及者,便谓之“圣”:世人认为某些人具有特殊的长处,而一般人无法企及,于是就称他们为“圣人”。

至言逆俗耳,真语必违众:最高的理论难以听进俗人的耳朵,真实的话语必然违背众人的心愿。

人所好恶,各各不同,喻之以面,岂不信哉:人们的好恶,各自不同,就好像人们的面孔各不相同一样,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诚合其意,虽小必为也;不合其神,虽大不学也。好苦憎(zēng)甘,既皆有矣;嗜(shì)利弃义,亦无数焉:确实合乎自己的意愿,虽然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也一定要做;如果是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事情,即使是伟大的事业也不愿去学习。喜欢苦涩而讨厌甘甜,这都是有的;追求利益而抛弃道义,那就多得无法计数。

人各有意,安可求此以同彼乎:人各有志,怎么能够要求人们彼此相同呢?

夫彀(gòu)劲弩(nǔ)者,效力于发箭;涉(shè)大川者,保全于既济;井不达泉,则犹不掘也;一步未至,则犹不往也:能够拉开硬弓的人,力量体现在发出的利箭上;能够横渡大江的人,体现在能够安全地到达彼岸;挖井而没有挖到泉水,就等于没挖;差一步没到,就如同没有出发。

修涂之累,非移晷(guǐ)所臻(zhēn);凌霄之高,非一篑(kuì)之积:长途跋涉的劳顿,不是片刻所能导致的;直插云霄的高度,并非一筐土所能积累的。

千仓万箱,非一耕所得;干天之木,非旬日所长:千仓万箱的粮食,并不是一次耕作的收获;高耸入云的树木,不是十天半月所能长成的。

夫有尽之物,不能给无已之耗;江河之流,不能盈无底之器也:有限的事物,不可能供给无限的消耗;江河的流水,也无法装满无底的器皿。

人无少长,莫不有疾,但轻重言之耳:人们无论年长年幼,没有哪个没有疾病,只是病有轻重而已。

良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必巧也;明师能授人方书,不能使人必为也:优秀的工匠能够教给人们木工技术,却不能够使人们的木工技术一定高超;圣明的老师能够传授给人们记载仙术的书籍,却不能够使人们肯定去实践。

夫损之者如灯火之消脂,莫之见也,而忽尽矣;益之者如苗禾之播殖,莫之觉也,而忽茂矣:对身体有害的行为如同灯火消耗油脂一样,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之中,油脂突然就用光了;对身体有益的措施如同播种禾苗,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之中,禾苗就忽然茂盛了。

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保养生命,务必注意细小的事情,不能认为小的益处不值得重视而不去修养,也不能认为小的损害不会带来大伤害而不去提防。

凡聚小所以就大,积一所以至亿也:不断聚集小的事情才能够成就大业,不断一个一个地积累才能够达到亿万数量。

世人以觉病之日,始作为疾,犹以气绝之日,为身丧之候也:世人认为感到有病的那一天,才算是生病的开始,这就好像把断气的那一天,当作死亡的症状一样。

唯怨(yuàn)风冷与暑湿,不知风冷暑湿,不能伤壮实之人也,徒患体虚气少者,不能堪(kān)之,故为所中耳:人们总是抱怨大风、寒冷、暑热和潮湿,却不知道这些风、寒、暑、湿并不能伤害强壮的人,只是那些体质虚弱、气血缺乏的人,无法抗御,所以就会受到它们的伤害。

俱食一物,或独以结病者,非此物之有偏毒也;钧器齐饮,而或醒或醉者,非酒势之有彼此也;同冒炎暑,而或独以暍(yè)死者,非天热之有公私也:大家都吃同一种食物,有的人却偏偏因此造成疾病,并非这些食物有偏指某人的毒素;用同样的酒杯一起饮酒,而有的人清醒,有的人沉醉,这并非酒的力量对他们有彼此之分;大家同样遇到了炎热酷暑,而有的人独自中暑而亡,这并非上天的炎热有公私之别。

苟能令正气不衰,形神相卫,莫能伤也:如果能够使体内的正气不衰竭,肉体和精神相互养护,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伤害他了。

养生以不伤为本:养生要以不伤害身体为根本。

才所不逮(dǎi),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悲哀憔(qiáo)悴(cuì),伤也:才华有所不及,却还要去苦苦思索,是对身体的伤害;力气有所不及,却还要勉强扛举,是对身体的伤害;伤心得面容憔悴,是对身体的伤害。

养生之方,唾不及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久,卧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养生的方法是,吐唾沫时不要用力吐到远处,走路时步子不要太快;耳朵不要听得太累,眼睛不看得太久;坐的时间不要太长,在感到疲倦之前就要躺下休息;在感到寒冷之前就要增加衣服,在感到热燥之前就要解开衣裳;不要在感到很饿的时候才去吃饭,吃饭也不要吃得过饱;不要在感到太渴的时候才去喝水,喝水也不要喝得太多。

凡食过则结积聚,饮过则成痰癖(pǐ):吃得过多就会造成积食,喝得过多就会引起痰症。

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则伤心,甘多则伤肾,此五行自然之理也:进食五味食品时,不宜偏好于某一种味道,因为酸味太重会伤害脾脏,苦味太重会伤害肺部,辛辣味太重会伤害肝脏,咸味太重会伤害心脏,甜味太重会伤害肾脏,这是五行相克的自然道理。

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好物者也:天地最大的恩德是使万物能够生存,生存,是一件好事啊!

百年之寿,三万余日耳:人生的百年寿命,也不过是三万多天而已!

人在世间,日失一日,如牵牛羊以诣(yì)屠所,每进一步,而去死转近:人活在世上,过一天就少一天,就好像被牵到屠宰场宰杀的牛羊一样,每向前走一步,离死亡就近了一步。

凡人之所汲(jí)汲者,势利嗜(shì)欲也:世人所急切追求的,是权势利益及嗜好欲望。

苟我身之不全,虽高官重权,金玉成山,妍艳万计,非我有也:如果自己的身体还不能保全,那么即使是高贵的官职、极重的权力,黄金白玉堆积如山,美人艳女数以万计,也都不是自己所能拥有的了。

至老不改,临死不悔,此亦天民之笃(dǔ)暗者也:到老也不改正,至死也不悔悟,这就是天下百姓中最为愚昧的人了。

生之于我,利亦大焉:生命对于自己,好处太大了。

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变化,是天地万物的自然之道。

世间乃定无所不有,五经虽不载,不可便以意断也:世间确实是无奇不有,五经里即使没有记载的事情,也不能就凭着主观臆断就说它不存在啊!

一能成阴生阳,推步寒暑;春得一以发,夏得一以长,秋得一以收,冬得一以藏:大道能够生成阴阳,能够使寒暑得以顺利运行;春天得到了大道就能够使万物出生,夏天得到了大道就能够使万物成长,秋天得到了大道就能够使万物收成,冬天得到了大道就能够使万物储藏。

生可惜也,死可畏也:生命是应该珍惜的,死亡是值得畏惧的。

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也:每一个人的身体,就好比一个国家的情况:胸膛、腹部的位置,好比皇帝宫殿;四肢的排列,好比国家的四郊边境;各种不同的骨节,好比是各种不同的官员;精神,好比是国君;血液,好比是大臣;精气,好比是百姓。因此懂得修养自己的身体,就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养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jié)即身死。死者不可生也,亡者不可存也:爱护自己的百姓,是用来安定国家的办法;养护自己的精气,是保全自身的措施;百姓离散就会导致国家灭亡,精气枯竭就会造成自身死去。死去的人不能复生,灭亡的国家不能复存。

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之于既逝之后:最明智的人能够消除还没有发生的忧患,治疗还没有形成重病的小疾,在身体还没有出大事之前就注意医治,而不在出事之后去追悔莫及。

徒知饮河,而不得满腹:自己只是徒然知道应该在黄河里饮水,却没有喝满肚子。

有谋议己者,必反自中伤:如果有人想谋害自己,一定会使那个人自己受到伤害。

凡探明珠,不于合浦(pǔ)之渊,不得骊(lí)龙之夜光也;采美玉,不于荆(jīng)山之岫(xiù),不得连城之尺璧也:凡是想要探取明珠的人,如果不到合浦的深渊里去,就无法得到黑龙下颚的夜光宝珠;想要寻找美玉的人,如果不到荆山的山峰上去,就无法得到价值连城的一尺见方的玉璧。

知人之浅深,实复未易,古人之难,诚有以也:要想知道别人道德、知识的深浅,确实是很不容易的,古人认为此事很难,的确是有道理的。

白石似玉,奸佞(nìng)似贤。贤者愈自隐蔽,有而如无;奸人愈自炫沽(gū),虚而类实:白色的石头像美玉,奸邪的坏人像贤人。越是贤良的人就越发隐藏自己的才华,所以他们拥有很高的品质和学问却看似一无所有;越是奸邪的人就越发喜欢炫耀自我以沽名钓誉,一无所有却看似满腹才华。

好事者,因以听声而响集,望形而影附,云萃(cuì)雾合,竞称叹之,馈(kuì)饷相属(zhǔ),常余金钱:那些好事的人,听到他的声音就像回声一样去应合,看到他的身形就像影子一样去归附,他们就像云雾一样聚集在他的身边,争相赞叹他,而给他送礼物的人络绎不绝,他经常拥有花不完的金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0 阅读:14

周易岐黄春秋

简介:读史明智,鉴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