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与戎:懂了为啥不能放弃宏大叙事,就懂了我们要如何夺回“祀

东意和你不一样 2024-04-13 06:16:14

上篇文章,我们聊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并重点聊了一下“祀”。放在古代语境下,“戎”是征伐,“祀”就是祭祀,就是礼乐。放在1949年之前的近代语境下,“戎”就是枪杆子,“祀”就是笔杆子。

放在今天的语境下,“戎”就是军事力量,就是得具有强大威慑力和反区域拒止的军事能力。“祀”的内涵也被放大到囊括了信仰、文化、精神和思想等各个层面,说到底就是文化主权。

我们在上篇文章聊到“祀”被损伤或失去时,简单说了句“修复”或“夺回”,就戛然而止了。一是在老家用笔记本上抠字太费劲;二是大老远回趟老家,想多跟父母多坐会聊会天;三是怕话说得太透发不出来,话到舌尖又被咽回去了。

今天,我们把“祀”放到文化主权角度再聊几句,能否发出来无所谓了。那我们应该如何去修复和夺回我们的“祀”呢?毕竟中华文明崛起,政治主权、经济主权和文化主权,三者缺一不可。

其实,这是我们所有人的使命,但不客气地说,大部分所谓大咖大V都靠不住,为啥?因为很多人的屁股本来就是歪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早已融入他们的血液,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浑然不觉。

所以,这事还得靠我们自己。基于此,我们就要建立以人民性和社会性为准则的价值判断体系,懂得在新媒体时代识别敌人、路人和自己人。以自媒体博主为例,这玩意就是个金字塔结构。

头部博主大多是行业精英,进行了系统化的职业训练,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方法论与思维模型,对社会发展和人性纠缠等都有深刻理解。但他们大多信奉个人主义,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很多都跟资本广告商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腰部博主具有一定知识积累,见过世面,但玩票性质居多。他们受利益羁绊较少,当然也可能是没有被资本或广告商看上。他们有个人主义倾向,但并未丧失人民性和社会性。

素人博主占比自媒平台绝大多数,坐在互联网观众席上。但恰恰是他们跟蜡烛似的泪干成灰,才将自媒金字塔映照得通体透明。他们是虚拟世界的蜡烛,现实世界的底层搬砖人,生活寡淡,给时光以生命,给文明以岁月。

当然,有些素人博主也想在自媒平台挣点小钱钱。但说实话,一个在现实世界里都没啥流量的人,凭啥在虚拟世界就会被关注?那问题来了,大伙每天贡献流量,难道仅仅是满足于多巴胺分泌吗?

我觉得还是应该有梦想,那就是通过掌控自身流量,将网络社会导向更加公平和正义的方向,建立具有人民性、社会性和集体性的互联网正能量生态,并让其从虚拟照进现实,在现实社会中建立正能量生态,让大伙从现实中受益。

所以,从建立统一战线来看,我们应该依靠素人博主,团结腰部博主,争取头部博主。通过我们的点赞、转发和评论来引导正能量,约束负能量。

假如某些头部博主具备人民性,我们就应该积极响应和支持他们。同时,有能力的博主还应该理解、消化、吸收和传播他们的观点与主张。

接下来我们继续聊“祀”,在古代和近代,“祀”更多的是对内,就是在内部形成共识,凝聚合力,建立统一战线。进入现代,以来更多的是世界走向中国。

其中,就包括西方的思想、文化、艺术、学术和理论等方面。在此过程中,我们费牛劲与国际接轨。其实,就是与西方接轨。

对美西方主导下的世界主流文化,我们几乎来者不拒,全盘吸收,甚至对脏辫、嘻哈、说唱等在西方LOW到爆的玩意也照单全收,连日韩这种二传手亚文化都能哈得不行,苍井空都哈成苍老师了。

其实,这些“潮流”只是“果”,并非“因”。所以,我们应该重点解决“因”,那“因”到底是啥呢?答案是教育、学术和传媒。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夺回这三个领域的主控权。

先说教育,温铁军教授曾指出:我们大部分教育经费都被Top10拿走了,但它们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却不以服务于本国为荣。不得不说,这可能是世上最魔幻的事情,自己投入巨资却给对手培养人才,自己密密缝却给他人做嫁衣。

其实,这也是我们的高等教育最尴尬的地方,学历越高就越爱西方,知识越多反而越懦弱,为啥?因为我们的高等教育的教材是照搬西方的,教授讲师也是西方海归。不海归不吃香,甚至不值钱。

比如,我一位在大学教书的朋友,多年副教授。如果单纯看学术能力水平,早该上教授了。但横竖评不上,为啥?因为他没有海外留学交流经历。

其实,国家早在2020年10月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就明确规定:“规范高校教师聘用和职称评聘条件设置,不得将国(境)外学习经历作为限制性条件。”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真让你们这些“泥腿子”土炮评上教授,那耗费巨资去国外塑金的海归咋办?还怎么高人一等?怎么掌控话语权?……说实话,在这种教材与教师全面西化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心向西方才有鬼了。

因为高校老师在教育大伙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拓展视野时,言必称西方,道必赞美国。时间长了,所谓更高“追求”和“拓展”,就变成了去西方,去美国。这事有点像当年周文王在商纣王的监狱里翻译《易经》。

他在《周易》坤卦中说:“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啥意思呢?就是向西南方向走会得到朋友,向东北方向走会失去朋友,安守正道就是吉利的。其实,大伙只要看下地图就知道,周就在商的西南方向。

现在,我们的高等教育之所以饱受批评,原因就在于西方化和纸面化,比如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老师让学生看到了更加宽广的世界,却没有告诉他们怎么去实现,怎么在社会上立足。结果知道的太多,想的太多,能做会做的反而太少。

其实,从家长到老师,都将教育目标定位在白领和金领。他们不仅包办孩子的决策与思考,甚至包办孩子的选择。以至于很多人从童年就丧失了独立思考和生活的能力,被驯化成了放弃精神自由的奴隶,缺少敢于冒险的创新创业精神。

今天,敢想敢干敢创业的人大多是九年义务教育群体,为啥?恰恰是因为所受教育太少,他们还未完全丧失自主意识。在毫无机会跃升到白领阶层的情况下,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反抗精神还没被磨掉时,他们就会选择去冒险,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对于教育,我觉得首先要重点解决教材问题,一定要彻底清除“毒教材”。其实,抛开数理化等理工科不谈,社工科这种不需要使用科学工具的学科,在理论基础阶段就必须要有鲜明的立场。比如金融,这玩意必须首先确立人民性立场,而且必须立场鲜明。

我们常说“德才兼备”,“德”必须永远摆在第一位。《周易·系辞下传》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所以,教材编审者一定要“德才兼备”。

我觉得必须进行政审,只有通过政审,才能让他们参与教编规划、编写、审核和选用等环节。比如,新中国编写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教材时,听说编写教材人手不足,教员就说:“宁可把别的摊子缩小点,必须抽调大批干部编写教材”,并亲自责成中组部进行选调。

之后,全国最顶尖的文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都参与了中小学教材编写。数学有华罗庚,语文有吕叔湘,英语有许国璋,物理有严济慈,地理有竺可桢……将全社会最顶尖的德与才汇集到一本本教材,给百废待兴的祖国播下知识的种子。

今天,中美博弈,真正领导我们跟美国干的就是40后、50后与60后,而他们就是那套教材所教育出来的人才,是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秀才”。这可能是美国跟我们打贸易战、科技战和金融战时没想到的,他们低估了一个人的影响力,他就是教员。

学术方面,文化去殖民已到了关键阶段。其实,很多东西并不复杂,越是高端的道理往往越简单,大道至简,就像“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这几天,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来了,网上也经常看到关于她的博文。其实,老太太是个朴素的社会主义者,非常讨厌现在的美国。2022年,她曾在达沃斯论坛演讲,主旨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美国,美国只有走中国道路,只有均贫富,才会有未来。

但她无法在美国做到这一点,因为美国并非集权国家。所以,她来与不来,其实解决不了啥问题,更多的是传话和探底而已,看能否让老拜在11月大选前过来一趟。否则老拜就有可能成为中美建交以来,首位没有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

多说一句,很多人说老太太低调,还说什么“三鞠躬”,而其他美国高官过来后,都高调的跟什么似的。其实,老太太低调,是因为她真的羡慕和认可中国发展,并从内心深处敬畏中国这个对手。

不得不说,老太太的谦虚衬托出了其他美国高官的无知与自大。其实,中国是美国有史以来所面临的最难缠、最强大的竞争对手。记得李奇微曾在回忆录中,写过一句话形容志愿军:他们是最凶狠的斗士,也是最文明的敌人。

事实上,金融理论之所以被搞得很复杂,目的就在于掩盖其本质,正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所以,搞金融并不需要多么完美的简历,而是需要内生于心的家国立场,以及朴素的本能智慧。

比如解放战争时,我们的边区财政和金融体系就是一群初中生和高中生建立起来的,硬是支撑我们完成了解放战争。

另一边则集结了一批毕业于哈佛、耶鲁的优秀金融人才。但他们不是想着往兜里揣钱,就是往美国存钱,临近嗝屁时,还不忘搞金圆券,割老百姓韭菜。

难道这群哈佛和耶鲁毕业的才子无能吗?当然不是,是因为他们的屁股歪了。他们的利益压根就没跟百姓和国家捆绑在一起。所以,他们做事更多的从私利出发。说实话,这样的团队,要是能搞出有利于百姓的金融体系才是真见鬼了。

俄乌冲突,战场上真刀真枪干起来后,金融战也随即打响。美国幻想用金融核弹炸死大熊,但大熊却屹立不倒,为啥?

因为30年来,俄罗斯培养了一批真正爱国、特别能打的金融人才,纳比乌琳娜、扎博特金、斯科罗博加托娃等都是大熊自己培养出来的金融人才。

比如,俄罗斯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压根就没有出国留学和访问的经历。

接下来再聊几句传媒,聊这玩意就得说“公知”,也就是公共知识分子,一般是指具有平民立场的知识精英,是政治立场和经济基础相对独立的思想家。公共意味着人民性、知识意味着主体性。

大伙可以拿这个标准对照一下某些大咖大V,看下有几个算得上真公知。

比如那些跟温铁军教授对线叫板的“专家”,有些人几乎毫不掩饰自己的工具人身份,旗帜鲜明的为利益集团代言。就这!还一堆粉丝热捧,简直匪夷所思。

说实话,温老不就是提了“人民性”吗?不就是呼吁把农村资源要素货币化吗?就想问一句,人民的共和国,凭啥不能提“人民性”?

另外,城市土地资源可以货币化,甚至金融化,连人力都可以资源化和货币化,凭啥农村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就不能货币化?农民凭啥就不能吃地租,凭啥就不能吃资源租?

其实,温老想要表达的,无非就是在第一次分配时向农村倾斜一点,帮助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让三农也获得发展机会,吃点发展红利。

再多说一句卢麒元,他一直在呼吁征收直接税,不就是合理化、公平化和正义化第二次分配吗?

说到底,他们所呼吁的无非两个字:公平,公平,还是TM公平。就这,还有不少人攻击他们。精英攻击也就算了,利益所致,但还有素人博主也跟着起哄,就真的离大谱了,难道连这点是非辨别能力都没有?

当然,有时候确实不好分辨。比如去年12月末,关于问界M9的定价问题,有些大V就互掐起来了。其实,这事所折射出来的是两种主义之争,就是个人主义和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者觉得中国在全面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赶超西方。所以,质量好的中国产品就应该像西方品牌那样卖高价,高定价可以创造出更多高薪岗位。只有形成高、中、低档搭配的民族品牌矩阵,我们的产业竞争力才会越来越强,才能解决更多就业。

个人主义者打心眼里看不起国产品牌,只认可国外高端品牌,而对国产品牌则充满着歧视,认为国产品牌高定价就是割韭菜,甚至是邪恶的。这些年,嘲讽华为手机卖得贵的还少吗?逻辑都一样。

其实,个人主义者“不在乎大国崛起,只在乎小民尊严。”为啥?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小民尊严”,年薪几十上百万,吃穿不愁,他们压根就“不在乎大国崛起”,他们觉得自身成功跟国家发展没啥太大关系。

所以,他们讨厌民族复兴之类的宏大叙事。其实,这种想法也无可指责,毕竟他们的成功也是通过自身努力和聪明得来的。但这里有个硬伤,就是他们并非“小民”,只是他们鸡贼地把默默无言的“小民”给代表了。

真正的小民是那些在工厂拧螺丝的人,是那些在大街上见缝插针的快递小哥,是那些连个人所得税都没资格缴纳的人……他们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到死也没出过国,更没见过啥世面。

他们的命运是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他们喜欢宏大叙事,从内心深处希望国家崛起。对精英而言,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他们身上,可能真的只是一粒灰,但对普通人而言,就真的是一座山。

这些年,个人主义者最经典的言论就是那句“月薪三千”。一旦被套上“月薪三千”,穷就成了你的原罪,你就穷死活该。一旦被套上“月薪三千”,你就没资格宏大叙事,没资格瞎哔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但不管他们咋嘲笑,我觉得大伙都不能放弃宏大叙事的能力,为啥?因为宏大叙事代表着大多数人的心声,代表着最广泛的利益。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只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权力。

一旦我们放弃了这种能力与权力,互联网将充斥着个人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的言论,甚至那些退出互联网历史舞台多年的虫豸们,都有可能再度爬出来。

这篇就写到这吧,文末再说两句。

有些老铁可能会问,如何判断那些互联网言论的对与错?其实,答案并不复杂,就是阳明心学所说的四个字为准则:正心以中。翻译翻译,就是实事求是。问题在于是谁的“实事”,为谁“求是”?

答案当然是人民,占比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那具体咋判断呢?比如,我们不反对10万元/平米的房子,甚至支持100万元/平米的房子,但如果大多数家庭月入1万元,那大多数房子的月供就不应该高于3000元。

再比如,我们既乐于看到问界M9定价46.98万元起,也乐于见到仰望U8定价百万以上。但我们也希望生产更多7.98万元起的秦PLUS荣耀版,价格甚至还可以再低点,为啥?因为大伙都有共同富裕的权利,都有追求和享受美好生活的权力。

所以,所谓“正心以中”,就是我们永远站在大多数人的角度看问题,为大多数发声,大多数人谋福祉。不左不右,不偏不倚,不走极端,正道直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夺回属于我们的民族与家国之“祀”,我们的价值观才会具有人民性和社会性,我们才能以人民为中心,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得不错,请随手点个赞,感谢阅读!

1 阅读:25

东意和你不一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