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近万只翠鸟,只为一顶显赫的“凤冠”,其宝石更搅动大明边疆

说蓝星 2024-04-21 03:05:48

在这件凤冠制作之时,光因其牺牲的翠鸟数量可能就远超万只。甚至让大明失去了边疆“宝井”,更象征着大明皇后跌宕起伏的一生。若不了解它背后的故事,你真的很难想象这顶“凤冠”的奢华!

一顶耗费近万只翠鸟方才制作而成的翠凤冠,镶嵌了近百块价值连城的红、蓝宝石,更配饰了大小珍珠五千余颗,更承载了大明帝国皇帝对其祖母一生的补偿。它就是明代仅存的四顶凤冠之一:孝靖皇后的“三龙二凤冠”。

竭天下之物力,穷帝国之巧匠,量皇后之人生,方成就此“翠凤冠”。更是让万历皇帝得到了“以无用之土屑,坏万里之封疆。”的风评。就连其主人孝靖皇后,也是用其极为凄苦的一生才换得此“冠”。而数百年后“翠凤冠”得以重见天日,其修复也是天价。

为了能复原这件这件特殊时期的文物,新中国更是破例进行了唯一一次大型的采集翠羽活动,动用全力修复该三龙二凤冠,前后筛选翠鸟总数接近万只,其数量之众规模之大超乎想象。

据《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记载,翠凤冠的修复需200只翠鸟的翠茸才能修复。而想要选取到合适的色泽,每百只翠鸟仅能选取5-6只为上品,高达95%的材料淘汰率。光为了修复这件凤冠,筛选翠鸟总数就接近万只,而其制作时所耗费,更不知凡几。

本文,我们就来看看翠凤冠背后的故事,看看万历皇帝为何会对宝石执念如此之深?又是如何搅动了大明的边疆?看看翠凤冠主人孝靖皇后的曲折人生,以及明帝朱由校对祖母的无限追思。

本文是翠凤冠下篇,上篇我讲述了翠凤冠的价值和工艺,因为受到篇幅所限,只能分为上下两篇文章了。我把它们合并为一篇专栏,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移步阅读,或在我的主页中搜索“翠凤冠”阅读。

万历皇帝的执念

很多人可能想不明白,作为明朝的皇帝,万历皇帝为何会对宝石执念如此之深,又更为会用举国之力进行搜罗呢?这就不得不说一说万历皇帝一点都不喜欢的皇长子朱常洛,和翠凤冠的主人孝靖皇后了。

这里我们只做简述,后文在描述翠凤冠的主人孝靖皇后处在详细分析。定陵出土的首饰,大多镶嵌有各种宝石,很难想象万历皇帝采集这些珠宝,让明帝国付出了多少代价,而其之所以会匪夷所思的搜罗珠宝,离不开万历皇帝的一个政治小算盘。

万历皇帝很不喜欢皇长子朱常洛,更不希望将其立为皇储。而正是因为这一点,其和明朝朝臣形成非常严重的拉锯。为了能阻止皇子朱常洛的冠礼、婚礼、册立等等重要礼程,万历皇帝想出了各种理由,而其中最重要的理由就是:这些典礼所用珠宝尚未备齐,需再等等。

严格来说,万历皇帝找的这个理由非常之妙,可以在各个阶段都严重推迟朱常洛的册立。正是本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态度,打着给皇长子珠宝采购的旗号,万历皇帝开出了两千四百万两白银预算的天价。

这个天文数字有多夸张,前文已经说过,大明朝一年的税赋收入也就不过百万两白银。礼部尚书朱国祚气的好几天不愿上朝,更是在殿前声嘶力竭的抗争:即便国家没有任何行政开支,年年风调雨顺,无需任何守边军费开支,攒够这笔珠宝钱也需要六年!

可万历皇帝不管这些,反正朱常洛是你们要册立的,天家大事不合礼仪就不行,你们自己想办的事儿就得自己去解决。群臣既自相矛盾,又无法与皇帝僵持,无奈还是在万历二十七年至二十九年的两年间,捏着鼻子同意万历皇帝耗费白银二百五十万两采买珠宝。

搅动边疆的宝石

除了珠宝的采买,开采也是非常重要的获取渠道,尤其是万历皇帝态度坚硬,油盐不进。而当时珠宝的开采主要在云南。明朝群臣虽然极力抵制万历皇帝在珠宝是无节制的耗费,但对于珠宝的大力开采,却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这总好过天价的花费,而且还能多少满足万历皇帝苛刻的要求,算是默认了这种盘剥。

于是,采自云南的宝石,开始搅动着大明的边疆。

(1)故土「宝井」

现今缅甸曼德勒北部群山之中的小城抹谷,在明代时候还是在中国版图,由当地傣族土司世代统治,明朝皇帝册封其为孟密安抚使,隶属于云南布政司节制,但基本上就是当地的土皇帝。

抹谷有世界上最优质的宝石矿床,盛产红宝石、蓝宝石、各色尖晶石。即便是今天,也依然是全世界红宝石质量最高的产出地。而在当时,抹谷还有一个汉名:「宝井」。

在明代,想开采珠宝,就得从云南汉地前往宝井。但当时的交通非常不便,崎岖的山路充满危险,半途还极易染上瘴疠疾病。沿途的土著经常会主动袭击抢夺宝石,就连官方记载也称当地乃不毛烟瘴之墟。

而每当朝廷在云南就地征调人力开采宝石时,都会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灾难。不幸被派去采石的民夫,基本上都是九死一生。所以开采宝石造成的民怨极大,只能有地方官强行按压,带来极大的不安定。

除此之外,开采宝石还和明朝边防产生矛盾。当时云南边军主要抵御的是缅甸,而防御缅甸的最大主力就是当地土司,但中央大量开采宝石就会造成本地土司所开采宝石的严重缩水。尤其是孟密土司世代视宝井的矿藏为自己私产。

朝廷与地方争利,又缺乏强力的统治,还需要依靠土司御边,宝石就成为激化少数民族的矛盾直接原因,其矛盾也日趋激烈,孟密土司对明朝心怀怨恨。万历三十三年,缅甸攻打孟密,孟密土司不战而降,宝井从此被纳入缅甸版图。

此后,宝井从中国文献和版图中彻底消失,人们也逐渐习惯将其视为外国之地。《腾越州志》中州官了解到这段历史,曾感慨发出“不知当日,外夷皆内地也”的慨叹。而在万历皇帝孟密土司祸发前,巡抚陈用宾曾对万历皇帝进行劝告:

“夫宝石,何足宝哉?不过一土屑耳。石为重乎?土地为重乎?以无用之土屑,坏万里之封疆,以采买之虚名,贾边疆之实祸,臣又知陛下不为也。”

翠凤冠的主人

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翠凤冠的主人:孝靖皇后。

虽然最终贵为皇后,但孝靖皇后的一生却很凄苦。世事往往如此,她的儿子、孙子都当上了皇帝,但她的一生却成为明朝皇帝生母里最凄苦的一个。而三龙二凤翠凤冠,正是其孙登基称帝后,给与其祖母最大的告慰与补偿。

1956年,北京昌平区定陵出土翠凤冠,精美绝伦的凤冠被放在随葬箱中,但打开棺椁本身,却根本没有什么值钱的随葬品,只有一把残破的银壶和一个满是缺口的银盘。而这其中缘由,恰是孝靖皇后一生的写照。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皇贵妃——王恭妃,生前并不受皇帝喜爱,死后也不受重视。直她孙子明熹宗朱由校登基后,才被追封为孝靖皇后,更是补偿式的追葬了冠绝明代的三龙二凤翠凤冠。

王氏,本为锦衣卫王朝窭之女,万历皇帝大婚时,王氏通过选秀入宫,成为宫女。可能是看到了元朝后宫乱政的教训,朱元璋立国之时便规定,凡是天子亲王的后、妃、宫嫔,慎选良家之女充任,进奉者一概不受。祖制不可违,所以明代的后妃大多出自民间。

而在明朝,宫女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采选;二是战俘;三是罚没。而选秀也并不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全国海选,仅仅是在京师地区民间采选,但也仅仅是选秀前三名才有机会。王氏顺利通过了选美前几关,但没有进入三甲,自然也失去了成为后妃的机会。

而落选的女子大部分会遣返归乡,部分条件出色者也会留宫,成为皇宫中的宫女,经过短暂的培训后分配到各宫殿,为后妃服务。王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分配到慈宁宫,侍奉明神宗的生母李太后。

宫女这个职业,其实就是宫中从事杂役的低级服务人员。未来顺利的话可能慢慢晋升为老宫人,拥有一定等级,最后经过皇帝允许才能退休。实在说不上是什么好的职业,故而而在明朝,一旦有选秀女之令下达,民间顿时会掀起一片婚嫁浪潮,为的就是能躲避入宫。

古语云,一入宫门深似海。

宫女也是这样,而其职业生涯主要靠熬,靠跟对得宠的主人,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其它出路。但偶尔也能开开挂,那就是等待皇帝临幸。不过,偌大后宫只有皇帝一个男人,宫女则有几千人之多,想要一承天眷,那几乎是难如登天。

所以才有「宫怨」一说,正所谓「可怜空长彤宫里,一世光阴半世闲」。

王氏是不幸的,本来出身于不错的家庭,但她没能躲过那次选秀,不仅没有被选为妃嫔,事后还没被放回去,在无奈之中成为了一名宫女。但王氏也是幸运的,因为当朝皇上朱翊钧在向生母李太后请安的路上,偶遇时年16岁的王宫女,还偏偏一时兴起就把她给临幸了。

母未凭子贵

世间之势,实在难说好坏。

就一次偶遇,就一时兴起,王氏还偏偏怀孕了,还偏偏生了男孩,还偏偏是长子。

万历皇帝对此实在是始料未及的,以至于事发之后还试图隐瞒,甚至被太后询问起时,依然竭力否认,急得面红耳赤。但皇长子朱常洛还是在万历十年顺利的降生了,王氏也成为了恭妃。只是,这位诞下皇子的宫女王氏,反而遭万历皇帝百般冷落与嫌弃。

不仅是儿子朱常洛,就是皇长孙朱由校,也一点不受万历皇帝待见,万历皇帝在与太后谈及皇储人选时,多次轻蔑的称其母子为“都人之子”,这是将母与子连带在一起的蔑视,可见万历皇帝确实是被这件事给“恶心”坏了。

这就是前文提到的万历皇帝不愿立长子朱常洛的原因。皇帝的这个态度,自然让王氏在宫中备受冷落,几乎没有多少地位。万历二十九年,皇帝终于顶不住群臣的压力,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但王氏并未能母凭子贵,被要求从此和太子不得相见,屏居在景阳宫。

这种尴尬的地位直到万历三十四年皇长孙朱由校诞下,才让万历皇帝也捏着鼻子给王氏册封为皇贵妃,贵妃的金册金宝虽然拿到了手,但她的软禁没被解除。贵妃的名头也换不来任何快乐。

五年后,常年被锁于深宫的王氏薨,由于王氏思念儿子日日哭泣,生前已经双目失明,晚景颇为凄惨。按照王氏当时的身份,她并没有资格入葬定陵,即便是丈夫、儿子、孙子都贵为皇帝。

于是,只能在天寿山陵区择地安葬,出于皇帝的态度,连葬所没有得到好的照料,坟园逐渐荒废。其人生前被皇帝冷落,死后待遇仍旧凄凉,但这一切还没有终结。九年后,万历皇帝驾崩,其子朱常洛即位,本以为会为身母追封。

但世事无常,朱常洛还未来得及为母亲正名,即位不满一个月后旋即驾崩,其长子朱由校继位。朱由校感叹祖母人生之曲折,思念之余终于是追封了「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的谥号,又命人将祖母从原墓中迁出,与万历皇帝及孝端皇后一并合葬定陵。

为了“补偿”祖母,朱由校更是将万历皇帝毕生搜罗的珠宝用翠鸟羽毛打造为凤冠,一并葬入定陵。至此,孝靖皇后委屈一生,饱受欺凌,终于在地下得享皇后礼遇。而这件翠凤冠,也是成为大明皇帝对祖母一生的最终告慰。

结语

某种意义上来说,翠凤冠的意义早已远超出一般的首饰。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曾经的辉煌,凝聚了几十代工匠的巧思,更见证了两位皇后的人生悲喜。珠光宝气的背后,是制度,是文化,也是人生。

创作不易,欢迎关注。

0 阅读:0

说蓝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