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转业,他从物资局被调到没人去的烟草局,没想到命运因此改变

渔夫看过去 2024-05-15 01:35:22

本故事为虚构,请理性观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所有图片均源自网络

1982年,赵建军连级转业回到地方工作,去了当时炙手可热的的物资局上班。

可是好景不长,两年后烟草局成立,由于前景不明大家都不愿意去,最终还是赵建军主动请缨,申请过去工作,没想到命运因此改变。

赵建军来自南方的农村,是兄弟姐妹当中的大哥,还有两个比他小四五岁的妹妹。

小的时候,赵建军的家里很穷,因为人口多的原因,常常都吃不饱饭,住的房子也是茅草搭建的,每次碰上外面下大雨的时候,屋内就会下小雨。

因此在高中毕业后,赵建军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选择了参军入伍,每个月六块钱的津贴他是一分不花,通通攒下来寄回家里。

很快三年的时间过去,这期间赵建军曾战斗负伤两次,立下一次二等功还有两次三等功,表现十分出色,加上高中学历,所以他被提拔为了干部,当上了排长。

回家探亲的时候,赵建军和自己的青梅竹马小丽结了婚,之后他回到部队继续发展,职位也在一年年的时光中稳步上升。

到了1982年,已经是连长的赵建军,感觉自己在部队当中继续向上升的希望不大,加上家里父母年纪大了,也需要有人照顾。

于是在和妻子商量后,他决定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工作,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当时负责交接的工作人员,在看完赵建军的档案后,对其很是佩服,恰好物资局又有岗位空缺,便将赵建军给安排了进去上班。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物资局可是调控着全县的各种材料和物资,不仅工资很高,福利待遇也十分好,是当时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能够到里面上班,将来的生活水平就不会太差,因此大家都挤破了脑袋,不惜到处送礼走后门,也想要在里面谋求一份岗位。

而能拿到这么好的工作,自然也让赵建军感到特别的开心,立马就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妻子听,当天晚上一家人就弄了一桌丰盛的饭菜作为庆祝。

之后赵建军就过上了两点一线的日子,每天就是上班下班,然后回家吃饭,老婆孩子 热炕头,日子过的虽然简单,但却十分幸福。

尽管赵建军行事很低调,但是时间久了以后,还是有一些亲戚邻居知道了赵建军在物资局上班,纷纷提着礼物前来拜访,想要让赵建军行个方便。

不过军人出身的赵建军,为人处事都十分光明磊落,最看不得就是这种行为,他觉得凡事都要靠自己努力才行,而不是投机取巧,于是通通回绝掉了。

也正是因为他这种性格,导致他在单位里的人缘关系两极分化,有些人很喜欢他,但也有些人很讨厌他,一直想要把他弄走,只是找不到机会。

两年后,也就是1984年,国家对烟草行业进行了改革,于是各地方的烟草专卖局也就顺势成立,由于是新部门,自然急需从各处抽调人手过去开展工作。

赵建军所在的物资局也不例外,可是大家却都不愿意过去,领导问了几个人的意见,他们都面露难色,找了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拒绝。

原因也很简单,作为一个新成立的部门,大家的不知道它的前景如何,加上本地的卷烟厂业绩不好,好几个月都没发出工资,到了破产的边缘。

因此两者相互叠加下,更加让众人心里没底,毕竟有谁愿意放弃离开当时如日中天的物资局呢?

赵建军知道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就找到了领导,主动申请把自己调过去工作,他向领导表示,遇到困难从不退缩,是一名曾经的军人刻在自己骨子上的信条。

看着赵建军坚定的眼神,领导很是感动,于是立马给赵建军开了证明,还给他升为了科室的主任。

回到家后,赵建军的妻子小丽知道丈夫升官后,不仅没有开心,甚至还有些埋怨。

在她的角度看来,丈夫放弃光鲜亮丽的物资局工作,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毕竟自己一家三口,加上公公婆婆,都指望着丈夫那份工资生活呢。

为此小丽一整晚都没有理会赵建军,独自生着闷气,后来她也想明白了,去到新单位,也就意味着处处都是机会,到时候说不定也会比现在好。

何况木已成舟,在怎么生气也没有用了,因此气也就消了。

反观赵建军这边,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想办法盘活濒临倒闭的卷烟厂,毕竟这关乎着本地不少家庭的生存。

赵建军先是看了一眼卷烟厂的资料,发现不了什么大毛病,随后便收拾东西,决定亲自到卷烟厂走一趟。

他没有表明身份,而是换上家里面的旧衣服,然后假装是来面试上班的工人,由于赵建军本来就是农村出身,所以一言一行之间人家也没有看出破绽。

其中有几个年纪比较大的老工人,听到赵建军的想法后,都纷纷好言相劝,让他另外找一份工作。

赵建军就问了一句为啥,他们就像竹筒倒豆子一般,将卷烟厂碰到的问题通通都说了出来。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谈话,赵建军也明白了卷烟厂的问题所在。

首先就是过来这里混日子的人太多,天天迟到早退的,影响了大家的积极性,就连很多中层管理人员都这个样子。

其次就是收上来的烟叶品质参差不齐,有很多以次充好,导致生产出来的香烟品质不佳。

在搞清楚问题后,赵建军回去就第一时间向领导作了报告,随后由单位带头召开了会议,对卷烟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卷烟厂的管理层先是精简了一大批的无用人员,清除干净了厂里面的蛀虫,随后又设立了新的奖罚制度,大幅的提升了员工的积极性。

同时赵建军又请厂里面的专家,制定了烟叶的采购标准,只要是高过这个标准的烟叶,生产出来的香烟都能够满足标准。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剩下的任务就是推广了,于是赵建军又带着人去到了下面乡镇的各个烟站,教会他们使用新标准。

如果到时候还收了不符合标准的烟叶,那么相关人员也会受到相应的连带处罚。

就这样,短短半年的时间,原本还一蹶不振的卷烟厂起死回生,效益是一天比一天都好,而作为大功臣的赵建军,也因此受到了嘉奖。

五年后,卷烟厂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工资和福利待遇在当地名列前茅,人人都想过来上班。

连带着烟草局的发展也不差,赵建军现在每个月到手的收入,比之前在物资局还要高出一大截。

反观物资局呢,由于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开始渐渐没落,早已没了当初的辉煌,大部分人都需要另谋出路。

后来,赵建军在烟草局一路干到了副局长的位置,在前几年的时候退休了,每个月到手的退休金差不多有八千块。

闲下来的时候他常常会回想过去,如果当初没有勇敢的面对困难,就没有如今的生活。

本故事为虚构,请理性观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所有图片均源自网络

0 阅读:109

渔夫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