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逛一次青楼要花多少钱?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普通人消受不起

阿善通晓军务 2024-06-26 08:41:35

千金难买一炷香,粉黛佳人侍左右。在古代,青楼是达官贵人寻欢作乐的胜地,也是文人骚客笔下挥毫的灵感源泉。

金钱开启了青楼的大门,也成全了一段段人生的悲欢离合,听闻青楼琴声阵阵,宾客如云,你可曾好奇,古时风月一刻值几何。

今朝看客胯下千金骏马,当年普通百姓又怎能望其项背,且随我一探古代青楼消费的奢华秘辛。

青楼消费等级划分

青楼,这个古老神秘的词汇,承载着无数人的想象。在那些烟花柳巷中,究竟上演着怎样的人间悲喜剧。

青楼的消费等级泾渭分明,宛如一个缩影版的社会阶层,最下等的草茵馆,不过是简陋的茅草屋。

姑娘们身着粗布衣裳,招待的多是短衫客和穷酸秀才,三五文钱便可买一夜风流,消费不过寻常百姓的一顿饭钱。

而那些金碧辉煌的高等青楼,则是达官贵人的专属领地。华丽的楼阁雕梁画栋,姑娘个个佳人才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置身其中,仿佛误入仙境。这里的一茶一酒、一笑一颦都要千金来买,哪怕富甲一方的商贾巨贾,在这奢华的氛围中也要惶恐不安。

青楼龟奴对宾客的称呼,也体现出泾渭分明的等级差异。最下等的草茵馆不过以客官相称。

稍高一等的以爷、官人相称,再高一等的以老爷相称,而那些顶级青楼,则以大老爷、大富贵的尊称来拍马溜须,无不透露着马屁和奉承。

青楼姑娘的工钱也天壤之别。上等青楼的头牌名妓,出场一次就是百两黄金,折合现在的人民币至少十万元。

中等青楼三五十两,也要好几万。下等青楼的姑娘,一两银子就能打发,也就千把块钱。殊不知,这一两银子在当时,就是一个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啊。

除了人钱,逛青楼的达官贵人们还有其他挥金如土的方式,叫花子,一掷千金,打赏,慷慨解囊,包院,就是包下整个青楼,花费更是难以想象。

历史上著名的胡庆余堂事件,一场风波下来耗费白银四十万两,差不多是歙县一年的财政收入。

古人云富贵由天,但青楼里的挥霍无度,只怕真的要仰仗老天爷的恩赐了。

青楼消费的具体项目和费用

青楼消费中最烧钱的,莫过于叫花子这个独特项目。所谓叫花子,是指宾客将事先准备好的成捆银票或金条,用力抛洒在青楼院子里,任由姑娘和龟奴们抢夺。

宛如给乞丐撒钱施舍一般,故名叫花子。这种挥金如土的场面,着实令人咋舌。

据《清稗类钞》记载,乾隆年间,江宁织造曹家的小姐出嫁,其兄曹顺在秦淮河的袁家桥青楼叫花子,前后撒下白银六千余两。

更有胆大豪爽者,直接将一箱箱白花花的银元从楼上抛下,姑娘们顿时哄抢一空,场面何其壮观。

除叫花子外,点茶、打赏、包院也是青楼消费的重头戏。点茶是指客人初入青楼,欣赏过一番歌舞之后,看中某位姑娘,便买下她手中的香茶。

打赏则是看中姑娘的才艺,赏赐银钱,包院更奢侈,是指宾客包下整个青楼,享受独家服务。

这些花费动辄几十上百两银子,折合现在动轻松超过十万元,一个普通手工业者,一天挣个一二百文钱就算不错,而青楼中动辄上千上万的挥霍,简直是天文数字。

而青楼之所以成为权贵们的专属游乐场,除了奢华的环境和美貌的姑娘,更重要的是一种炫耀性消费心理。

在青楼挥金如土,彰显的是显赫的身份和雄厚的经济实力。那些挥金如土的举动,何尝不是一种变相的撒钱喂鸽子,只不过喂食的对象从鸽子变成了美貌的姑娘罢了。

清代小说《青楼梦》生动刻画了这种荒诞场景:原来这些姑娘是青楼中人,断不肯向常人俯首,若不把千儿八百的银子抛撒与他,他断不肯走近前来,说一句话。

可见,青楼奢华背后,是一个剧烈分化的社会现实,是无尽的荒诞与讽刺。

青楼消费折合当今货币的价值

古代青楼消费的高昂,折算成现代货币更是令人咋舌。以明代万历年间为例,当时一两白银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500到1000元人民币。

万历十五年,工部营缮郎中祝枝山在扬州玩妓,每日费银二十余两,据此推算,那得花掉现在的一二十万啊。

清代学者阮元在《揅经室集》中记载了一件轶事:乾隆皇帝微服出访,在扬州高级青楼喜春院一掷千金,打赏头牌姑娘卓文君白银一千两,还赐予她一品夫人的封号。

一千两白银,按乾隆时期的白银购买力估算,相当于现在至少五百万元,卓文君一夜之间,就从青楼头牌摇身变成了百万富婆,堪称传奇。

清代中后期,白银币值跌落,但青楼价格仍居高不下。据《清稗类钞》记载,同治年间苏州名妓董小宛和缪盆子,都是百两起价。

一百两白银,即便按照当时跌落的币值计算,折合现在也要几十万元。更何况,风雅名士们逛青楼,岂止是花钱嫖娼那么简单。

诗词唱和、才艺互娱,才是青楼社交的主旋律。这笔无形消费,花费之巨,更是难以估量。

有学者据《临江仙》、《桃花扇》等明清文学作品,推算出明末清初苏州名妓李香君、柳如是等的年收入,竟达上千两白银。

用现在的眼光看,都是千万富婆级别的,而当时,一个普通织工或苦力一年到头,不过五六两银子的收入,真是天壤之别。

青楼之所以收费奇高,除了姑娘们的美貌才艺,更重要的是青楼营造的奢靡氛围。

号称淮左第一的扬州高级青楼,楼堂馆厅富丽堂皇,一派歌舞升平景象。光是维持场子,每日就要耗费大量银两。

著名学者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感慨:青楼妓女,皆豪富贵介子弟,朝趋黄白,暮趋朱紫,一跃而高官显爵,百金之资,曾不足介意。

正所谓一个跳舞的女人背后,有一万个男人的支撑,青楼经济链的背后,牵涉的是商业、金融、政治等诸多领域的盘根错节。

权贵们在青楼挥金如土的背后,是畸形的社会结构和不公的财富分配。古人云:上之所好,下必甚焉。

在这场声色犬马的社会大戏中,权贵们推波助澜,百姓们望楼兴叹,青楼经济泡沫,早已膨胀到了离经叛道的地步。

透过青楼窥视古代社会,犹如一个缩影,映射出世态炎凉,令人唏嘘不已。

青楼,这个曾经的暗夜繁华,如今早已烟消云散。但透过古人笔下对青楼消费的描绘,我们仍能一窥这个畸形社会的冰山一角。

奢靡的消费,惊人的金额,无一不在提醒着我们:物质的极度丰盈,往往伴随着精神的极度匮乏。

在青楼挥金如土的达官贵人们,何尝不是内心空虚的一群人,他们靠着金钱堆砌起声色犬马的围墙,却无法在心灵深处找到片刻安宁。

反观那些青楼女子,她们用青春和肉体换取金钱,最终却换不回尊严和幸福。在这场畸形的社会游戏中,没有赢家,只有失败者。

回望历史,青楼经济的泡沫终究破灭,而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达官贵人,也大多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这或许就是荒诞年代的最好注脚吧。作为今人,我们固然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古人,但这段青楼史,无疑给了我们深刻的警示。

那些在青楼挥霍的金银财宝,早已湮没在时间的尘埃里。但青楼文化留下的艺术瑰宝,昆曲、古琴、诗词歌赋,至今仍在熠熠生辉。

这或许提醒着我们,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从来不是那些溢于言表的奢靡,而是蕴藏于内心深处的修养与情怀。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守住内心的一方净土,用智慧和汗水雕琢出生命的厚度,成为有益于这个世界的人。

0 阅读:5

阿善通晓军务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