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万吨,再造一个东北?内蒙古如何成中美粮食战争的下一张王牌

李依谈事 2024-06-19 15:53:05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森林面积全国第一,草地面积全国第二,国际公认的优质畜牧区,全国五大耕地保有量过亿亩省区之一,2023年全省粮食产量稳居全国第六。

每年4000万吨产量,将近有一半以上的粮食供应全国。

明明是闻名的北疆牧场,又是如何变成重点的北塞粮仓?

北疆牧场?北塞粮仓?

连续六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2023年再创新高,达到791.6亿斤。

明明是闻名的北疆牧场,如今却是捷报频传,甚至粮食出产量已经进入全国前十位次,仅次于黑龙江、吉林、河南、山东和安徽,那也便是令人好奇,这牧场又是如何成了这“粮仓”?

内蒙古成为天然的牧场并非稀奇,内蒙古是国际公认的优质畜牧区,“乳香飘飘”便是内蒙古的代名词,市场上尤为多见的奶制品牧场基本都源自内蒙古。

2022年内蒙古的奶业全产业链产值占据全国奶业产值的35.3%,2023年依旧在全国范围领跑。

2023年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285.4吨万吨,比上年增长2.7%,单是其中的猪肉产量便在75.7万吨,牛肉产量77.8万吨,羊肉产量108.8万吨,禽蛋产量67.2万吨。

整体相较于2022年的的攀升,都再次印证内蒙古是国家实打实的“肉库”和“奶罐”。

但相较于大众对内蒙古的“肉库”“奶罐”印象,粮食已然成为内蒙古新的标签。

作为我国的“北大门”,内蒙古外接俄蒙、内接八省,从天然畜牧场“转型”粮食省份自然是需要一些先天条件,而恰好内蒙古均是具备。

黑土。

黑土是尤为珍贵的一种土地资源,更是有着“耕地中的大熊猫”类比,而黑土多常见于东北三省,自然地也便担当起这“黑土种植农作物”的重任。

然而这黑土在内蒙古东部地区也多为常见,黑土本便不多见,又是耕地里的稀缺物,既然内蒙古东部地区拥有,那自然是要发挥最大价值。

2005年内蒙古成为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单是2008年,内蒙古粮食产量首次突破400亿斤,也是此时正式进入全国前十位,成为全国六个粮食净调出省区之一。

2011年突破500亿斤,2013年突破600亿斤,2018年开始连续六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2023年内蒙古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0477.1亩地,平均每亩地达到755.5斤,且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加了11.5亿斤,稳居全国第六位。

为了稳定扩张黑土带来的极大功效,开耕治理,耕地保护的政策也是纷至沓来,玉米、大豆、马铃薯,来回耕种的轮作政策性补贴已经接近184.8亿元。

截至到今年年初,光是呼和浩特市中耕种面积,玉米播种面积达到了381.59万亩,马铃薯播种面积54.53万亩,小麦在17.02万亩,其他谷物在55.42万亩,豆类在381.59万亩。

且根据最新调查显示,呼和浩特市的玉米、小麦、马铃薯等主要作物长势优态,已经出苗287.27万亩,同比增长18.1%。

如今的内蒙古显然已经承担起粮库的其中重任,逐渐成为粮食大省中过渡。

可以说,当今内蒙古的使命已经不是“装好肉,装好奶”那么单一,而是有了更多的目标“多装粮,装好粮”。

中国饭碗,塞外好粮

建良田、育良种、配良机、推良技、优良制,目前的内蒙古已经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234万亩,且已经能够完全有效支撑起粮食产能500亿斤。

2024年的目标更是要全力建设全区600万亩提单产示范区任务,力争粮田面积达到800万亩。

作为我国的北大门,内蒙古可谓卡准了边塞大关,粮食内接八省是真,外接俄蒙也是真,且内蒙古具有二十个对外开放口岸。

除去其中65%的中俄陆路贸易都从这里经过,中欧班列的通行也要途径内蒙古,加之,近年来,内蒙古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以及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单是在2023年内蒙古进出口额度增长30.4%,全区口岸货运量超过1亿吨,刷新了全国陆路沿边口岸的纪录。

如今内蒙古通过打造和利用国际交流平台,不断扩大交往朋友圈和贸易圈,全方位融入和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作为“北大门”的内蒙古已经在量产粮食层面的地位,占据了尤为重要的分量。

当然,作为粮食主产区的“保障员”,内蒙古对于粮食的生产目标远不止于此。

2023年内蒙古对1936.4万亩黑土地实施保护性耕作,且早已从2020年开始连续三年在三大灌区六个旗县对12.2万亩盐碱化耕地开展改良试点,既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内蒙古的目标很清晰,到2032年将实现9类千万亩标准样田,保障中国饭碗,传播塞外好粮,多装粮、装好粮,当然也要装好肉、装好奶。

更何况内蒙古风光资源也尤其丰富,风能资源占据全国一半以上,太阳能资源超过五分之一,外送能源占据全国跨区能源输送总量超三成,煤电供保量均居全国第一,单是在2023年一年有力保障29个省市区用煤需求量。

如今内蒙古家加速在粮食省份转型,既储能、又储粮、储绿,这个位于祖国的“北大门”已然令国际不容小觑。

参考资料:

每年4000万吨,内蒙古改写中国粮食版图——新京报

落实“五大任务”,内蒙古推动高质量发展向“新”而行——澎湃新闻

为天下“储” 为国家强——内蒙古能量满满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五良”融合,激发土地产出潜能——从农业生产变革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蒙古活力——内蒙古日报

0 阅读:0

李依谈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