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和职称对企业和机关事业职工养老金有用吗?

雨琴说商业 2024-04-05 20:32:49

学历和职称对每个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有影响吗?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分析一下。

1、学历和职称

学历是指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

职称是指助理工程师(助教)、工程师(讲师)、高级工程师(副教授)、正高级工程师(正教授)等。

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网络图片)

2、基本养老金计算方法

基本养老金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本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过渡系数×调整系数×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

3、为什么有过渡性养老金

我国企业养老金改革时点是1992年1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时点是2014年10月。

“中人”的过渡性养老金(网络图片)

为解决企业职工1992年1月以前、机关事业职工2014年10月以前工作“中人”的工龄和职称的补偿问题,设定了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法如下: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过渡系数×调整系数×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

其中每个职工视同缴费指数由该职工的职称确定。职称高,视同缴费指数就高;职称低,视同缴费指数就低。

4、视同缴费指数确定

1977年高考恢复后,我国最早一批大学生于1982年7月本科毕业。

我国企业养老金改革时点是1992年1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时点是2014年10月。

视同缴费(网络图片)

如果首批大学生进入企业,到1992年1月,工作不满10年,一般只有工程师职称。他们的视同缴费指数只能按中级职称认定,指数在1.0-1.5之间。

如果他们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到2014年10月,工作已经满32年,一般有高级工程师或正高级工程师职称。他们的视同缴费指数按高级职称认定,指数在2.0-3.0之间。

5、平均缴费指数确定

平均缴费指数确定有“新人”和“中人”两种情况。

1)"新人":

1992年1月以后进入企业的职工,2014年10月以后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他们都是"新人",按工资收入按8%交养老保险金的。工资越高、养老金缴费就越高;工资越低、养老金缴费就越低。他们没有视同缴费年限。

每个职工缴费数目除以当年社平工资得到实际缴费指数。

在这种情况下,实际缴费指数就是平均缴费指数。平均缴费指数与你的工龄(缴费年限)及社平工资形成基础养老金。

2)"中人":

如果你是1993年1月以前进入企业工作,那么1992年1月以前工龄和职称形成视同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指数,1992年1月以后的养老保险金缴费比例形成实际缴费指数。

同样,如果你是2014年10月以前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那么2014年10月以前工龄和职称形成视同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指数,2014年10月以后的养老保险金缴费缴费比例形成实际缴费指数。

1992年1月以后企业职工、2014年10月以后机关事业职工缴费数目除以当年社平工资得到实际缴费指数。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职工视同缴费指数与实际缴费指数进行算术平均后形成平均缴费指数。平均缴费指数与你的工龄(缴费年限)、当年社平工资形成基础养老金。

6、结论

1)企业职工:由于养老金改革时间较早(1992年),学历、职称、职务级别对企业职工养老金高低影响不大,1992年以后的工资收入是决定养老金高低的主因。

2)机关事业单位:由于养老金改革时间较晚(2014年),学历、职称、职务级别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影响较大,是决定养老金高低的主因。

3)医院、大学等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学历、职称、职务级别对职工养老金影响较大,2014年以后的工资收入对养老金影响也较大。

大家怎么看!

1 阅读:475

雨琴说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