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后徐向前长期任副职,正职领导却被有意支开,伟人意欲何为?

陶陶读历史 2024-06-11 12:59:46

今天,陶陶给大家讲讲徐向前元帅的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解放战争中,徐向前曾是聂荣臻的副手。在毛泽东和刘少奇的倡议下,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根据地合并为华北军区,以聂荣臻为司令员,而徐向前则为第一副司令兼华北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解放后,徐向前出任新中国第一任总参谋长。而非常有趣的是,聂荣臻出任副总参谋长。老上司倒是成了徐向前的副手。

那么主席如此安排,到底意欲何为呢?而这就要从主席一直以来的一个夙愿说起了。毛泽东对于徐向前是一直想要给予独当一面的权力,但是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却总是未能实现。

在十大元帅之中,毛泽东与徐向前相识最晚。长征时,两人才第一次见面。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时,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的军事总指挥。其后,张国焘阴谋分裂红军,党中央连夜率领7千红军北上。陈昌浩问徐向前:“打不打?”

然而徐向前却愤然到:“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由此避免了一场悲剧,也从此开始他与毛泽东的伟大友谊。

1936年10月,三大红军会师后,党中央决议从西北方向打开通往苏联的通道。因此红军第三十军、第九军、第五军共2.18万指战员,在徐向前、陈昌浩的带领下向甘肃进军。然而进入河西走廊后,2万红军遭到了青海马步芳部的重重围困,经历多轮血战,红军损失惨重,战斗人员仅剩1000多人。

无奈之下,徐向前、陈昌浩、王树生等人只好分头突围。经历了千辛万苦,化装成一个流民的徐向前终于回到了援西军总部。

徐向前回到延安后,心里十分不好受。军队打了败仗,徐向前已经做好了承担一切责任的思想准备。他说:“打了败仗嘛,批评、撤职、杀头都应该,没有什么好说的。”

见到毛泽东后,徐向前更是热泪滚滚,不知该说什么好。然而毛泽东却一把握住他的手,亲切地说:“向前,你受累了。辛苦!辛苦,祝贺你归来!”

在与毛泽东的谈话中,徐向前讲述了西征部队的失败,也汇报了自己的责任,并要求主席给予处分。然而毛泽东却示意他不要多讲,反而还安慰他:“不要难过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鸡就有蛋嘛!”

毛泽东深信,胜败乃兵家常事,谁没打过败仗呢?我相信徐向前的能力,在红四方面军时期,徐向前打了多少辉煌的胜仗?在四川,徐向前指挥“反六路围攻”,歼敌8万余人,甚至超过了中央红军五次“反围剿”歼敌数量的总和。如今国共停战了,抗日战争即将到来,徐向前一定能为革命立下更多功劳。

1937年7月13日,徐向前出席了延安召开的抗日紧急动员大会。22日,又出席了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选出了有11人参加的新的中央军事委员会,毛泽东是主席,周恩来、朱德分任副主席,彭德怀、任弼时、张浩、叶剑英、林彪、贺龙、刘伯承与徐向前分任中央委员。

其后,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朱德就任八路军总司令,彭德怀就任副总司令,叶剑英为总参谋长,林彪、贺龙、刘伯承分别担任115师、120师和129师师长,徐向前担任129师副师长。可以说,在八个军委委员中,只有徐向前是副师长。

对此,一些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干部颇有微词,认为这是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的表现。原一方面军的林彪是115师主要领导人,原二方面军的贺龙是120师的主要领导人,而以红四方面军为基础建立的129师,主要领导是一方面军出身的刘伯承和邓小平,原四方面军总指挥才是副师长。这难道是对四方面军的不信任吗?这自然不是。

徐向前从西路军返回延安后,一直都以重要人物出现。七七事变后,中央在给国民政府的通电中,徐向前作为红军代表之一,与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贺龙、林彪、刘伯承共同署名。

看这署名的几位,除了毛主席,就是八路军的正、副指挥,然后是八路军三个师的师长,徐向前是唯一一个以副师长身份署名的将领。徐向前和林、贺、刘是同一级别的。

原来在西安事变后,在与国民党的谈判中,毛泽东多次令周恩来向南京政府提出,红军要改编为四个师,贺龙、刘伯承、林彪、徐向前分任师长。但由于蒋介石刻意限制共产党的军事实力,仅给了红军三个师的编制。少了一个师的编制,徐向前自然只能暂任副师长了。

但是按照毛泽东的规划,三个师不过只是个“种子”,是暂时的,等抗战进入相持时期,部队就会分散到各处,建立革命根据地。既然注定要分散开,部队注定是要很快扩大的。

例如115师的大部队离开后,副师长聂荣臻就带3000人留守晋察冀,也开创了一个拥兵数十万、人口上千万的大根据地。

因此三个师长直接指挥三个师的时间注定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从实际的师长职责来看,暂时的正或副的意义不大。毛泽东任命徐向前为副师长,也是希望他能在129师分散后独当一面,另外开辟一个新盘子。

而在这一点上,徐相亲啊做得非常出色。他先是在晋东南,其后又转入冀南平原和沂蒙山区,创造性地贯彻了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提出创造“人山”工程,每到一处都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和武装群众放在首位,先后建立了冀南以及山东抗日根据地。

徐向前到达山东根据地前,黎玉和张经武带领的山东纵队有2.5万人。在徐向前的经营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纵队主力部队就增加到5.1万人,还不包括分拨给兄弟部队的3.2万人。115师在1940年初是5.8万人,到了9月便发展到7万人。

解放战争中,山东之所以为我军最强大的根据地,徐向前是功不可没的。

1941年初,徐向前奉命从山东回到延安,预备参加全国第七次代表大会。然而在一次骑马过程中,徐向前被惊跳起来的马踢伤,造成了骨折而住院。由于缺医少药、缺乏营养,徐向前的伤口久久不能愈合,其后又染上了严重的肋膜炎,反复发烧、多次住院。

无奈之下,毛泽东只好让徐向前远离前线,留在了延安,让他主持抗大的建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徐向前为革命培育了大量优秀将才。1945年8月,抗大第八期学员提前毕业,奔赴各大战场。总校也迁往了东北,迎接新的战斗。而此时,徐向前的肋膜炎再次发作,只能留在延安养病。

身体的疾病,让徐向前焦急万分。他对前来探望的毛泽东说:“日本鬼子快投降了,再不让我打仗就没仗可打了。”

然而毛泽东却安慰道:“身体还未痊愈,还是继续安心静养,以后国民党是不会让你闲着的。”

为了保证徐向前得到静养,贺龙专门给医护人员交待,尽量谢绝同志们的探视。

全面内战爆发后,蒋介石对陕北根据地展开了重点进攻。11月18日,党中央决定暂时放弃延安,仍在养病的徐向前被疏散到绥德。

临行前,徐向前对毛泽东表露了不能上前线的遗憾。然而毛泽东却握着他的手说:“解放战争非打不可,可能打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你们要做好上前线的准备。先养病,绝不会让你闲着的。”

事实上,毛泽东几次都有意让徐向前出山。一次是争夺东北,刘少奇建议将林彪、陈毅、徐向前三人中的一个派往东北担任军事总指挥。毛泽东本有意于徐向前,但因徐大病未愈,因此只能选择林彪。

其后,华东根据地连续吃紧,毛泽东准备将徐向前派往山东,替代陈毅指挥员的位置。然而由于疾病,徐向前难以成行,因而失去了主政华东的机会。

刘邓大军离开晋冀鲁豫军区,跃进大别山后。中央军委见徐向前身体好转,于是将他任命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担负起解放山西的任务。

当时徐向前所面临的局面是相当危急的,首先晋冀鲁豫的强将皆为刘邓所抽调,留下的滕代远、薄政委、王新亭等擅长政工的人员,擅长军事的将领不多。

其次,刘邓大军突击中原时,带走了12万精兵,留下的是刚刚由地方部队升级为野战军的6万士兵。

最后,徐向前所面临的敌人依然强大。他便是山西军阀阎锡山,他拥兵十多万,在其老巢太原、临汾等地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换做一般将领,别说是解放山西,就算是守住原有的根据地都难。

然而毛泽东深信徐向前的能力,给予了他绝对独当一面的权力。徐向前到任后,立即命薄政委主持扩军15万。一部分给出征部队输送兵员,另一部升级内线夜战部队,用作补充兵力。

刘邓大军出征后,留在内线的部队原本皆为独立营、县大队、游击队等地方武装,兵员不充实、新战士多、装备差,思想、作风、组织上都有很大的地方性、散漫性以及游击习气。

同时给徐向前当助手的,比如参谋处长梁军,宣传部长任白戈等科员都来自各个单位,互不熟悉,有的参加革命不久,缺乏作战经验。

因此徐向前只能事必躬亲,集司令、政委、政治部主任、参谋长于一身。他不顾病痛,手把手地教导部下如何打仗。虽然操着一口难懂的山西五台话,但是徐向前的发言总是鞭辟入里、让人醍醐灌顶。

在短时间内,徐向前就将自己的6万部下训练成一支能征惯战的精兵,随后立即投入到对阵阎老西的战斗之中。

他先后指挥了解放运城、临汾、晋中和太原的战役,他手下虽然只有6万人,却敢于包围阎锡山的十多万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徐向前歼灭了除太原以外的整个山西,先后歼灭阎军、蒋军20多万人,并且培养出“临汾旅”这支我军之中唯一的功勋旅级部队。

对于徐向前的不断胜利,毛泽东可谓是又惊又喜。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与各战区的来往电报很多,曾多次指挥林彪、彭德怀、粟裕等人作战。然而令人惊奇的是,毛泽东很少给徐向前发电报。那少数几封电报,其内容都是为了夸奖徐向前的战功。

可以说,毛泽东几乎从来不直接指挥徐向前,也不用给多少建议。很显然在毛泽东心中,徐向前是不用操心的,他的战略战术思想是和自己不谋而合的。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多次通电全军,介绍徐向前的经验。例如徐向前在晋中战役全歼阎锡山的“亲训师”后,毛泽东亲自撰写电报,并转发至华东局、中原局:

“我徐向前同志所部三个纵队,于攻克临汾伤亡一万五千之后,仅休息二十天即北上作战,连续歼灭阎锡山七个师又四个军部,先尚包围敌两个师,又两个总队,又一个军部,又一个总指挥部于榆次以南歼击中。向前所部仅一个纵队有两万人,其余两个纵队各一万余人,此次大展估计将伤亡万余。军委正令该军于完成榆次以南作战后,立即抢占太原机场,准备夺取太原。此种情形,望宣示干部,鼓励士气。”

毛泽东很少向全军表扬某一将领的战绩,除了徐向前,也只有粟裕、陈赓有此待遇。

在横扫阎锡山的同时,中央为了加强对各大区的领导,决定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合并为华北军区。聂荣臻担任司令员,徐向前就任第一副司令员,同时兼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副司令员。

从职务上来说,徐向前应是聂荣臻的副手。然而实际上,聂荣臻却从未对徐向前下过令。很显然,徐向前虽然挂着一个副司令员的名头,但实际却是独当一个方面的统帅。聂荣臻主要负责对付傅作义,而徐向前则负责围攻阎锡山。

1948年9月,徐向前抱病前往西柏坡参加会议。会议开始前,各地汇报情况。7日,徐向前发言,当他讲到华北第一兵团进入晋中战役的部队,总共是55950人时,毛泽东惊讶地插话道:

“哎呀!你们还不到六万人,一个月就消灭了阎锡山10万人,单是正规军就敲掉他8个整旅,太不可思议了。”

会议中,毛泽东给徐向前分配任务,要求他再歼灭阎锡山14个旅,并且解放太原城。然而在这时,徐向前的病情又复发了。于是他找刘少奇谈了个人的看法,他担心自己的身体无法完成解放太原的任务,因此希望他人来顶替。但刘少奇却说:

“你的身体状况中央很清楚,但现在实在抽不出人来顶替你。你先回石家庄住院,休息一下,争取把太原打下来再好好养病。”

徐向前勉强回到前线后,很快就发了高烧,不能吃也不能喝。毛泽东听说后很着急,他致电徐向前:

“闻病极念,务望安心静养,不要挂念工作,前方指挥由周士第、胡耀邦、陈漫远担负,你病情略好能够移动时,即来中央休养,待痊愈后再上前线。”

1949年4月,彭德怀在返回西北的途中,去太原前线看看。徐向前对彭总说:“我的肋膜两次出水,胸背疼痛,实在挪不动,你留下来指挥攻城吧!”

彭德怀见徐向前的身体确实虚弱,于是请示中央批准,担任了太原前指。在1300门火炮的轰击之下,太原城的防御土崩瓦解,盘踞山西38年的阎锡山终于滚蛋了。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然而徐向前并没有出席开国大典,当时他正在青岛养病。虽然徐向前仍是抱病之身,但毛泽东仍对徐向前有着极高的期待。

10月19日,徐向前被任命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同时还继续兼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对此正在疾病中忍受煎熬的徐向前浑然不知。

自红军时期以来,徐向前就一直担任副师长、副司令员,毛泽东一直都想让他成为正职,一度想让他主政山东。但最终,徐向前都因为疾病而与之失之交臂。如今新中国成立了,毛泽东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让徐向前执掌参谋部。

由于徐向前仍在养病,因此总参谋部的工作由副总长聂荣臻代为主持。毛泽东一直关心着他的身体,希望他早日出山支持大局,他对徐向前一再劝慰:

“向前同志啊,静养,安心静养啊!”

其后他又嘱托聂荣臻:“要多征求向前同志的意见,向前同意,就可以照办。”

到了1950年5月,徐向前的病情才渐渐好转,他移住到北京,尽心尽力帮助毛泽东指挥抗美援朝战争。但是由于军情紧急,徐向前的身体时好时坏,主要工作仍由聂荣臻办理。

总结:徐向前与毛泽东一直是肝胆相照的老战友。毛泽东钦佩徐向前过人的军事才能。在伟人心目中,徐向前绝对属于我军之中最会打仗的将领之一。只要有机会,就会给予其以重用。1971年,毛泽东在接见八大军区司令员的会议上,对到场的每一位老帅都说了几句褒奖的话。在和徐向前握手时,毛泽东没有说太多的话,只是连声称赞:“好人!好人!”其中的深意,意在不言之中。

0 阅读:186

陶陶读历史

简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