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上做到三品及以上官职的9位大诗人

喜爱历史的小迷弟 2024-06-25 20:46:17

说起唐朝的诗人,大家很容易就想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他们二人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诗词,学生时代我们经常背诵他们的诗词,不过虽然这他们二人文采飞扬,但是做的官却不高,李白最高做到了从八品的左拾遗,杜甫做到从六品的检校工部员外郎。那么您知道唐朝有哪些诗人做到了三品官及以上吗?

为什么说三品,是因为唐朝的宰相就是三品官,一品和二品很少有人能够达到。况且大名鼎鼎的武周朝宰相狄仁杰也是三品官。所以能够做到三品已经是非常罕见了。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唐朝历史上做到三品官及以上的大诗人。

1、白居易

白居易最高做到二品太子少傅。

白居易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此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十年,唐朝往日的繁华已经不在,年少之时他也是几经辗转。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与元稹一同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也算是步入仕途了。

之后的几年他又相继担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翰林院学士等职,在任期间他除草拟诏书外,经常上书论事,积极参政,直陈时弊。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遭诽谤贬为江州司马。之后又相继担任过杭州刺史、苏州刺史等职。

白居易

唐敬宗宝历三年(827年),白居易回到京城长安,任秘书监,配紫金鱼袋,换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次年封晋阳县男,835年被任命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二品官),封冯翊县侯,这也是白居易一生所做的最大的官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在洛阳去世,终年75岁,朝廷追赠他为尚书右仆射,谥号“文”。

2、李绅

李绅做到了从二品的尚书右仆射

李绅与白居易同年出生,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李绅考中进士,步入仕途,相继担任过国子助教、校书郎、右拾遗等职。元和十五年(820年)李绅卷入牛李党争,成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

穆宗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后,李绅被贬,相继担任过端州司马、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等职。太和七年(833年)李德裕为相后,李绅被起用为浙东观察使。

李绅

文宗开成五年(840年),李绅任淮南节度使,成为封疆大吏,后入京拜相,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四年。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李绅在扬州去世,终年75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尉,谥号文肃。

3、张九龄

张九龄是广东韶关人,见证了开元盛世的繁华,他做到了中书令(正三品)一职。

张九龄出生于唐高宗咸亨四年(673年),在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登进士第。神龙三年(707年),张九龄赴京应吏部试,再次中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年轻时得到宰相张说的赏识得以仕途高升,但是张说被罢相后,张九龄也受到牵连被外放到地方任职。

张九龄

开元十九年(731年)三月,张九龄被召入京,擢秘书少监,兼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他奉旨代撰敕文,对御而作,不须草稿,援笔立成,深为玄宗倚重。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五月,张九龄升任检校中书侍郎,十二月,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修国史,主理朝政。开元二十二年五月,张九龄迁升中书令集贤院学士知院事修国史

后来张九龄后触怒唐玄宗,被外放贬为荆州长史,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去世)。

4、元稹

元稹做过三品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元稹出生于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贞元十九年(803年)与白居易一同进士及第。他的仕途也颇为曲折的,元和四年(809年),拜监察御史,旋即受命出使剑南东川,因劾奏不法官吏,获罪权贵,被排挤出朝,期间又因为惩治不法,得罪权幸,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被召回长安之后又被贬出京。

元稹

元和十四年(819年),元稹再次被征召入京,因其才学出众,受到了宰相令狐楚、荆南监军崔潭峻等人的赏识,宫人争相与其结交,长庆二年(822年),以工部侍郎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深受唐穆宗眷顾。

不过元稹没有当多长时间的宰相就因觊觎宰相之位的李逢吉与宦官勾结,向穆宗谄媚,元稹被罢相,出任同州刺史。太和五年(831年),元稹突发暴病身亡,终年53岁,朝廷下诏追赠他为尚书右仆射。

5、高适

高适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做到了三品的太子詹事、散骑常侍。

高适出生于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年),安东都护高侃之孙,早年曾在各地游历,写下来大量的诗词。天宝八年(749年),睢阳太守张九皋对高适的才华感到惊奇,荐举他参加有道科的考试,高适考中,被授职为封丘县尉,这一年高适已经45岁,年近半百之人。

不过高适在封丘县尉任上很是苦闷,于是就离职,到陇右节度使驻地部州西平郡,得到哥舒翰的赏识,安史之乱后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潼关陷落后曾请缨守长安,不过没有成行。

高适

唐肃宗时,高适得到肃宗的召见,他对江东局势分析的头头是道,肃宗认为他是个奇人,就封他为御史大夫兼淮南节度使、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参加了平定永王之乱。

广德元年(763年)二月,高适被任命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摄东川节度使,成为封疆大吏,次年高适被召回京城,迁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官阶由西川时的从三品升为正三品,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永泰元年(765),高适去世,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忠。

6、贺知章

贺知章做到了正三品的太子宾客。

贺知章在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之后多年他一路不断的高升,相比于其他的诗人,他的仕途之路相对来说比较顺利。到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官为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

天宝三年(744年),贺知章因病请求辞官归乡,做起了道士,唐玄宗准许并以御诗赠之,皇太子率百官为其饯行,不久以86岁高龄去世,唐肃宗时追赠他为礼部尚书。

7、刘禹锡

刘禹锡做到了正三品的太子宾客。

刘禹锡也是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与白居易、李绅同岁。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后来在淮南节度使杜佑麾下任职,杜佑入朝为相后,刘禹锡也升迁为监察御史。

刘禹锡

刘禹锡的仕途也很坎坷,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因为与柳宗元、王叔文等人实行的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刘禹锡等人被贬出京,元和九年(815年)被召回京因为作诗又得罪执政,再次被贬。

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奉调回洛阳,次年任职于东都尚书省,从开成元年(836年)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会昌二年(842年)在洛阳病逝,终年71岁,朝廷追赠其为户部尚书。

8、韩愈

韩愈做到了从三品的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韩愈出生于大历三年(768年),他虽然博学多才,但是科举之路十分不顺,贞元三年至贞元五年(787年-789年)间,韩愈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失败。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登进士第。然而从贞元九年到贞元十一年三次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又都失败。其间曾三次给宰相上书,也没有得到宰相的回复。

韩愈

元和十二年(817年),韩愈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升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为潮州刺史。唐穆宗即位后被召入朝,拜国子祭酒。长庆二年(822年)九月,韩愈转任吏部侍郎,翌年(823年)六月又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这也是他一生所做的最大的官了。两年后韩愈在家中去世,终年57岁。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文”。

9、韦应物

韦应物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十五岁起就担任三卫郎为唐玄宗效力,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奔蜀,韦应物也流落失职,由此生活陷入贫困,他开始发奋读书,后来进士及第,在地方和朝廷中历任多职,贞元四年(788年)改任苏州刺史。苏州属于大州,唐朝时期大州的州刺史是三品官,这也是韦应物一生所做的最高官职了。

韦应物

两年后韦应物被免去苏州刺史之职,因家贫无法立即返回长安,所以寄居于苏州永定寺。大约一年后在苏州去世。

小结:

上述所说的九位诗人是唐朝官职做的最大的九个人了,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虽然仕途上有波折,但是基本上都得到善终。不过话说回来了,您还会背他们谁的诗呢?除了这9位诗人以外,我们可以再来看一下其他诗人的官职。

杜牧,最高官职为中书舍人湖州刺史,品级为正四品上;

王维,最高官职为尚书右丞,品级为正四品下。

柳宗元,最高官职为柳州刺史,品级为从四品下。

岑参、杜牧并列,最高官职为嘉州刺史,品级为正四品上。

刘长卿,最高官职为随州刺史,品级不详。

崔颢,最高职务是司勋员外郎,品级为从六品。

杜甫,最高职务是检校工部员外郎,品级为从六品。

骆宾王,最高职务是侍御史,品级为从六品。

王勃、杨炯并列,最高职务是朝散郎、盈川县令,品级分别为正七品下、正七品上。

李白,左拾遗,从八品;

王昌龄,最高职务是秘书省校书郎,品级为八品。

李商隐,最高职务是秘书省校书郎,品级为八品。

1 阅读:284
评论列表
  • 2024-06-26 16:54

    唐朝时有实权的就是正三品,三品以上都是荣衔,没有任何实权的,

  • 2024-06-26 09:28

    这里的几品就是享受等级的特权吧,品有机遇有实干有钻营有联姻有各种手段。

喜爱历史的小迷弟

简介:学习传播共享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