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南京的中国军队,除中央军外,川军也是蒋介石的一个备选方案

浮沉聊历史 2024-03-20 05:39:15

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正式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为了应对日军全面侵华,蒋介石于8月7日在南京召开了国防会议,作为“四川王”的刘湘在会上表示:“抗战四川可出兵三十万,供给壮丁五百万,供给粮食数千万担。”

刘湘的这一番发言结束后,全场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但是漂亮话谁都会说,能不能做到那还得看实际的行动。

刘湘的心思

自从1935年蒋介石设立重庆行营后,刘湘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就不断激化,蒋介石以中央的名义要求川军各部裁军,借机削弱四川各地方实力派的力量。全面抗战爆发前,由何应钦主持的川康整军会议已经通过了对于川军的整军方案:1、各军缩减十分之二。2、团长以上军官,由中央直接委派。3、川军的军饷,每月由军政部派员点名发放。

随着“七·七事变”的发生,刘湘等川军将领都认为此次整军一定无疾而终,但蒋介石还是要求川军各部认真执行整军会议上通过的决议。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刘湘在国防会议上第一个发言并表示四川会全力支持抗战,这一方面是为了表达自己抗战的决心,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实力。即便如此,蒋介石削弱川军的决心依旧不改,直到刘湘的重要幕僚邓汉祥对蒋介石说了一句带有威胁性质的狠话后,事情才有了转机。当时邓汉祥说:“如果因贯彻执行整军案而调不出川军,怎么办?”蒋介石听完后只能表示:“暂时则可,永久则不可。”

邓汉祥走后,蒋介石为了缓和与刘湘的矛盾,不得不服软并且亲自来到刘湘的住处。他对刘湘说:“甫澄(刘湘的字),我们两兄弟自从北伐以来,你对国家和我个人的维护,我是不能忘记的。现在要抗战,四川对于国家的关系就更加重要了,以后希望你能够多负责,整军案抗战结束后再说。过去我总以为事必躬亲,才放得下心,必须与我有关系的人,才是人才,才肯重用。这个一念之差,几乎把国家毁了。”

历史上的大人物言论,皆是如此,作为后来者的我们很清楚的看出其中作秀的成分。“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刘湘被任命为第2预备军总司令,该预备军下辖第4军团(邓锡侯部)、第5军团(刘文辉部),第21军、第23军、第41军(孙震部)、第44军、第47军(李家钰部)、第71军(未成立)、第72军(未成立),负责统一指挥四川境内的所有川军部队,出川抗战。

淞沪会战后期中国军队唯一的大型一支机动兵团

在最初的作战计划中,川军兵分两路出川抗战分别由唐式遵和邓锡侯指挥。由孙震的第41军、邓锡侯的第45军(由第5军团改编而成)、和李家钰的第47军组成第一纵队,从川北出发,经宝鸡到河南许昌集中,由唐式遵的第21军、潘文华的第23军组成第二纵队,由川东出发,经汉口到许昌集中,其中第二纵队为刘湘的部队。

刘湘的如意算盘是统一指挥出川的所有川军,但是蒋介石是绝对不允许刘湘借着抗战的名义做大做强。当第二纵队的先头部队郭勋祺部第144师在11月13日抵达新乡后,突然接到了来自刘湘的命令,要求第144师立即乘平汉、陇海、津浦到浦镇。郭勋祺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部坐火车出发。对于这次部队的调动,郭勋祺非常疑惑,到了南京后他亲自前往刘湘驻南京办事处打听情况,才知道这个命令并不是刘湘亲自下的,而是刘湘的参谋长傅常按照蒋介石的要求下的。

11月18日,郭勋祺所部第144师得到了江苏、皖南、浙江的军事地图,并接到了新的命令:“我军有拱卫南京之任务,该师由明日从浦镇出发,过江出中华门,到溧水集中。”21日,第144师接到了更为具体的作战任务:“该师即刻开赴溧阳前线,在戴埠、新芳桥一线,占领掩护阵地。”

对于部队的调动,刘湘一开始还被蒙在鼓里。直到11月20日左右,刘湘乘飞机到了汉口,才知道自己的部队已经被蒋介石调往南京了。蒋介石没有和刘湘商量就调动刘湘的部队,刘湘虽然非常气愤,但也无可奈何,为了统一指挥川军,他向蒋介石提出应该把邓锡侯的第一纵队也调到南京,这个提议很快被蒋介石所否决。

毫无疑问,上述这一系列操作都是蒋介石为了分化瓦解川军的阴谋。在彻底看清楚蒋介石的丑恶嘴脸后,刘湘个人私心也就更多了。

12月22日,刘湘来到南京,蒋介石一见面就要刘湘带部队守南京。刘湘深知南京一定无法固守,蒋介石这是要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如果答应下来,不仅自己的部队会牺牲很大,也要得一个失守南京的罪名,因此刘湘拒绝川军防守南京。

在川军各部陆陆续续到了南京后,刘湘为了掌握住部队,擅自改变了蒋介石的作战部署,把川军调往泗安、广德一线,防御从湖州出发的日军。

仅从军事角度和民族大义的角度来看,刘湘此举非常不妥。历时三个多月的淞沪会战,参战的中国军队大部分已经消耗殆尽,随着日军第10军在金山卫登陆,中国军队因没有后备部队而全线败退。

11月中旬左右陆续抵达南京的川军,是一支中国军队急需的新锐力量,部队的具体番号为第144师、第145师、第146师、第147师和第148师及独立第13旅、独立第14旅,总计为5个师又2个旅。如果这支部队全力参加南京保卫战,必然会极大拖延南京失守的时间,也将为中国军队提高更加充裕的时间整顿部队和构筑防御工事。

蒋介石的计划也是把部分川军部署在南京外围的溧水、溧阳地区节节抵抗日军,尽可能延缓日军包围南京的速度,而刘湘把川军调往泗安、广德一线,极大削了南京及其附近中国军队的力量。

川军经过一番交战后便撤出战斗,在日军进攻南京时没有起到吸引日军大部队的作用。如日军第18师团在推进至泗安附近时,在接到了进攻南京的命令后,该师团主力迅速向西前进占领芜湖,正面之川军没有多少作为,导致日军彻底切断了南京中国守军经陆路撤退的通道。当然在战场上自杀殉国的饶国华师长、因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而负伤的郭勋祺师长以及战死的川军将士还是值得后人尊敬。

0 阅读:2

浮沉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