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三位大臣去世后,被追谥为“文忠”!

情怀历史 2024-06-16 18:18:42

谥号是古代朝廷或后对帝王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给予的称号。谥号最早出现于周朝。譬如,周武王因为灭商朝有武功,死后谥为“武”;周文王因为发扬文化,去世后就谥为“文”。对于文臣来说,“文”字相关的谥号可谓是至高的荣誉。其中,就唐朝时期来说,三位大臣去世后,被追谥为“文忠”!

一、裴度

裴度出身河东裴氏东眷,为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唐宪宗在位时,裴度累迁御史中丞。他支持宪宗削藩,因而与宰相武元衡均遇刺,武元衡遇害,裴度头部也遭重伤。旋即代武元衡为相,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以平叛为己任。

后来,因为统率诸将平定淮西之乱,以功封晋国公,世称“裴晋公”。唐穆宗时又主持征讨叛藩,但因多方牵制,最终无功罢官。在穆宗、敬宗、文宗三朝,裴度数度出镇拜相,屡遭朝臣中伤。晚年随世俗沉浮,归居洛阳,以求避祸。

到了开成四年(839年),裴度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获赠太傅,谥号“文忠”。会昌元年(846年)加赠太师,后配享宪宗庙廷。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裴度为将相二十余年,辅佐宪宗实现“元和中兴”。他荐引李德裕、李宗闵、韩愈等名士,重用李光颜、李愬等名将,还保护刘禹锡等人。史称其“出入中外,以身系国之安危、时之轻重者二十年”,被时人比作郭子仪。所以,他去世后完全配得上“文忠”这一高规格的嗜好。

二、褚遂良

褚遂良出身河南褚氏,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期,追随西秦霸王薛举,担任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得到唐太宗重用,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累迁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临终之际,褚遂良与司空长孙无忌同受遗诏辅政。

唐高宗李治继位后,褚遂良升任右仆射,册封河南郡公,历任同州刺史、吏部尚书,累迁右仆射。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褚遂良反对册立武则天为后,所以被贬为潭州(今长沙)都督。武后掌权后,迁桂州(今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卒于任上。

等到武则天退位后,对唐朝忠心耿耿的褚遂良被追赠右仆射,谥号“文忠”。天宝六载(747年),配享唐高宗庙庭,累赠太尉。当然,褚遂良不仅忠心可鉴,还在文学上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他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三、颜真卿

和以上两人比起来,颜真卿显然拥有更高的知名度。

根据《旧唐书》等史料的记载,颜真卿生于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河北义军对抗叛军,被推为盟主,一度光复河北。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

唐代宗在位时,颜真卿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对此,在笔者看来,颜真卿在书法上的成就,往往让人忽略他感人至深的事迹。

众所周知,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影响极大,为百世之宗。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合称为“颜筋柳骨”。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亦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1 阅读:17

情怀历史

简介:往事如风,一座城、一段历史、一种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