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5位大臣,去世后被追谥为“文忠”,除了苏轼还有谁?

情怀历史 2024-06-24 20:01:51

谥号是古代朝廷或后对帝王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给予的称号。谥号最早出现于周朝。譬如,周武王因为灭商朝有武功,死后谥为“武”;周文王因为发扬文化,去世后就谥为“文”。对于文臣来说,“文”字相关的谥号可谓是至高的荣誉。其中,就北宋来说,5位大臣去世后,被追谥为“文忠”!

一、苏轼

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

宋神宗时期,苏轼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但是,苏轼的仕途是非常不顺利的。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出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后来,苏轼又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南宋时期,苏轼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二、欧阳修

和苏轼一样,欧阳修也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欧阳修平生喜好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等都受到他的提携和栽培,对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文纡徐委曲,明白易晓,擅长抒情,说理畅达,影响了宋朝一代的文风。此外,欧阳修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卓著的成就,苏轼称他“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师”。

宋神宗即位后,欧阳修力求辞位,出知亳、青、蔡三州,又反对熙宁变法的部分措施。熙宁四年(1071年)得以太子少师致仕,翌年逝世,享年六十六岁。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所以被后人称之为“欧阳文忠”。

三、王尧臣

王尧臣是北宋大臣、文学家、书法家。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王尧臣状元及第。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皇祐三年(1051年),升为枢密副使,任内务裁抑侥幸。嘉祐元年(1056年),拜参知政事,也即成为了北宋宰相。王尧臣去世后,赠右仆射,谥号“文安”。宋神宗时赠太师、中书令,改谥“文忠”。王尧臣工诗词,擅书,以文学名,典内外制十余年,文辞温丽。又精于目录学,有《崇文总目》传世。

四、富弼

富弼是北宋大臣、文学家。元丰六年(1083年),富弼去世,享年八十岁。累赠太师,谥号“文忠”。后得以配享神宗庙庭。南宋时名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富弼是仁宗、英宗、神宗三朝重臣,史称其公忠直亮,临事果断,功成退居,朝野倚重,有大臣之风。富弼与范仲淹共同实施新法,却又在王安石变法中成为反对变法派的领袖之一,在北宋中后期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而又复杂的角色。

五、张商英

张商英是北宋词人、书法家、宰相。张商英自幼受其父兄的熏陶,在文气蔚然的家学环境中成长。历翰林学士、知制诰。崇宁元年(1102年),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北宋末年,张商英改当十钱以平泉货,复转般仓以罢直达,行钞法以通商旅,免横敛以宽民力。又劝宋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权倖。对此,在笔者看来,张商英的这些策略有助于恢复北宋国力,不过,这也引起了宋徽宗的不满。

后来,张商英被罢知河南府,旋贬衡州安置。于宣和三年(1121年),去世,终年79岁。宋钦宗靖康元年二月,特赠太保。绍兴十四年(1144年)五月,追谥为“文忠”。

0 阅读:0

情怀历史

简介:往事如风,一座城、一段历史、一种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