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出海墨西哥,会重蹈在印度的覆辙吗?

数字科技互联界 2024-06-15 11:58:49

以下文章来源于EqualOcean ,作者EqualOcean

作者 | 李嘉祺

近几年,墨西哥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增大,中国出口到墨西哥的产品数量逐年增加。目前,中国是墨西哥的全球第二大贸易伙伴,墨西哥也是中国在拉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中墨进出口总值达919.87亿美元,同比增长5.9%。其中,中国向墨西哥出口额为747.25亿美元,同比增长5.4%;中国自墨西哥进口额为172.62亿美元,同比增长7.9%。

作为全球重要新兴市场,墨西哥正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新目标市场。仅2023年上半年,中资企业就对墨西哥进行了19次投资,总金额达104亿美元。目前,墨西哥有超过2100家中资企业,包括中兴、联想和华为等知名企业。

现在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正在逐步进入墨西哥市场,在各企业这样热情高涨奔赴墨西哥的时候,EqualOcean不得不给各位热情似火的中国企业泼点凉水:投资建厂需谨慎,你以为的双向奔赴,可能只是一厢情愿。

还记得2010年代到2020年,在中国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国企业出海印度的热潮吗?2014-2019年,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流量复合增速达11%。然而,2020年后,中企赴印投资出现根本性变化,连续两年中国对印投资额断崖式下跌,复合增速同比减少66%。

尤其近两年,中国企业在印度频遭挑战,印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中国企业实施严格审查,包括增加进口限制、强化数据隐私规定以及限制中国投资。特别是在手机行业,印度试图发展本土品牌但并不理想,而中国手机品牌占据约70%的印度市场份额。因此,印度开始转变策略,试图从中国手机制造商那里获得更多利益。

如2023年12月,vivo印度分公司两名高管因“反洗钱调查”被捕,引发业界关注;华为印度子公司也曾因收入申报问题被税务部门调查;还有曾经热情问候印度粉丝“ARE YOU OK”的小米,因特许权使用费和非法汇款而被罚款,目前在印度市场的形势也不乐观。

EqualOcean认为,中国企业出海墨西哥有重蹈在印度覆辙的风险。原因有三:一是中美贸易持续紧张,而墨西哥政治经济等多方面一直过度依赖美国,尤其是特朗普很有可能再次上台、极限施压中国;二是墨西哥想要撼动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两国正处于同一维度的竞争关系;三是中墨民间商业交流度一般,在墨的中资企业的利益极有可能被其他与墨亲密合作交流的国家所抢夺。

01

美国的“后花园”— 墨西哥

19世纪的墨西哥独裁者Porfirio Diaz曾经说过:Poor Mexico, So Far From God, So Close to the United States.(可怜的墨西哥,离上帝那么远,离美国那么近。)这句话对于现在的墨西哥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墨西哥紧邻美国,两国之间有着长达数千公里的国界线。天然的地缘因素拉近了两国在经济、文化、人员流动等方面的互动交流,促使两国贸易往来更加密切。从经济方面来看,美国目前是墨西哥最大的贸易伙伴,墨西哥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会来自美国市场需求变化、投资方向和政策变化。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为了促进贸易自由化,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该协定于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逐步取消了三国间的大部分关税,特别是涉及农产品、纺织品和汽车的相关关税。2020年7月,经过重新谈判的《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取代了NAFTA,此后,墨西哥出口到其他两国的大部分产品都可以享受极低的关税甚至是零关税,这极大的降低了墨西哥的贸易成本,并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

中国企业为了有效避开协定中对汽车和纺织行业的原产地严格要求,积极努力扩大与墨西哥在经贸合作方面的领域,调整对墨出口产品的结构,并充分利用墨西哥当地的生产要素进行就地生产,加大对墨西哥汽车和纺织品行业的直接投资。

2018年,特朗普执政期间发起了中美贸易战,其中包括了提高对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随着贸易战的爆发,中美贸易关系的持续紧张,美国更加意识到其对中国制造业过度依赖的问题。到拜登政府上台时,两者总体战略没有变化都是想要减少供应链对外的依赖,但是,二者稍有区别的点在于,特朗普希望产业链能够回流到美国,而拜登政府希望的是促进投资流向整个北美。

因此,现如今的美国将已经长期实施的“离岸外包“逐渐转变成了“近岸外包”,墨西哥作为美国的邻居也顺理成章地成为美国制造业外包的主要国家之一。它从“中美供应链脱钩”和“近岸外包”中获利并成为了美国制造产品的第一供应方,这一转变也大幅度减少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规模。因此,墨西哥为继中国之后的下一个全球化站点,许多中国企业为避免中美关系变化导致的成本增加,已将墨西哥作为对美出口基地,加快对墨投资。

自“美墨加协议”签订三年半以来,许多在中国有生产业务的美国公司已或即将将部分生产基地迁回美国。例如,宁德时代宣布要花 50 亿美元在墨西哥建厂,通用汽车公司宣布将斥资 70 亿美元在密歇根州建设四家工厂。2023年3月,马斯克宣布在墨西哥北部边境新莱昂州建设一座“特斯拉超级工厂”,投资或超50亿美元,规划年产能100万辆。同年12月,特斯拉获得墨西哥联邦环境部的土地使用许可,此计划陆续吸引更多零件供应商到墨西哥建厂。

总的来讲,墨西哥一直过度依赖美国。回到“美墨加协定”签署问题上,就不难看出,在中美贸易关系上,墨西哥与美国签订协议,无疑是选择站在了美国一边。在中墨经贸合作方面,墨西哥是否能够脱离美国掌握主动权与中国达成更长久合作关系还未可知。

聚焦当下,正值美国四年一次的大选,当地时间2024年1月15日晚,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艾奥瓦州凭借高票选支持率赢得初选。艾奥瓦州一度被认为是美国总统选举的重要“风向标”。回看特朗普任职期间,其对墨西哥等拉美地区采取控制手段,提出回归“门罗主义”和“美国优先”原则;并采取孤立主义、单边主义遏制中国经济发展。在这次初选中,特朗普再次高喊“一定要拯救美国”,这不得不令人担忧,若特朗普再次当选,他是否会如以往执政期间采取“供应链回流美国”的措施一样来实现他的口号宣言。就目前来看中国企业在墨西哥的投资多倾向于“重资产”,即在墨西哥持有厂房等有形资产,一旦特朗普重新上台执政,中美贸易关系进一步恶化,一切把墨西哥当作“后门”进入美国的中资企业很有可能在墨西哥“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说,对于去墨西哥投资建厂的中国企业来说,中美关系就像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剑”,中美之间不断升级的紧张关系会导致商业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且制裁,关税和其他壁垒依然存在,如果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墨西哥无疑会选择继续追随美国。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未来一定会面临更多地挑战。

02

下一个“世界工厂”——“花落”墨西哥?

尽管20世纪末中国制造业仅占全球3%,但自2010年起,中国迅速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超级工厂。2018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占全球30%,展示强大实力和巨大潜力。然而,全球供应链调整导致许多企业寻找新制造基地,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印度、墨西哥和越南。

越南有机会成为“世界工厂”,主要因其廉价劳动力和稳定政治环境;印度也在吸引制造业投资,但因监管环境恶劣,在竞争中优势薄弱。与印度和越南相比,墨西哥的供应链更加完整,各国供应链在墨西哥皆有工厂,为墨西哥发展制造业提供基础。墨西哥工业基础亦强于印度和越南,传统制造业始于19世纪20年代的“福特”建厂。20世纪40年代,墨西哥推出“墨西哥奇迹”经济计划,经济高速增长,成为工业化强国,人均GDP增速保持在7%左右,持续至1970年。

然而,墨西哥在1970年后经历经济危机、石油危机和美国经济制裁等事件,导致人均GDP增速降至2%-3%。现在,随着各国希望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并深耕北美市场,墨西哥凭借地理位置和供应链体系成为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此外,墨西哥与50多个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显示其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开放性和合作态度。

需要注意的是, 如前文中所提到:印度制裁中国在印头部手机品牌的主要原因是中资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印度本土品牌无法获得竞争优势。同比现在的墨西哥市场,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都不断地在墨西哥大规模布局,而在产业链的重新构成和布局的过程中,墨西哥已超越中国成为了美国的第一进口国。这不由得让人担心,随着北美供应链在墨西哥布局逐渐规模化,在墨西哥的中国零部件制造厂商与本国企业是否会继续保持良性竞争的关系?在墨的中资企业未来是否会面临类似“在印度被制裁事件”或者被限制发展的风险?

当前局势下,墨西哥本土制造业和出口量逐年增长,供应链系统逐步完善,但本土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依赖外商投资维持增长。可是,不管是今年被寄予最高支持率的总统候选人欣鲍姆,还是现任总统洛佩斯,他们都是墨西哥左翼政府的代表,相对于外资企业会更重视保护本国企业及人民的权益。虽然无法保证墨西哥未来是否会采取“关门打狗”的行动,但是现阶段可以确定,未来的外商企业进入墨西哥市场的门槛越来越高,税收越来越多,监管力度也会日益严格。

03

中墨民间商业合作 -- 尚未点燃的“火花”

当一个中国人走在墨西哥街头时,有热情的当地人和你打招呼,可能会先问到:¿Eres japonés?(你是日本人),或者¿Eres coreano? (你是韩国人?)如果你连续回答“No”,他们可能才会猜到你来自中国;而且,在墨西哥学习日语和韩语的当地人数量远多于学中文的。这或许反映出墨西哥对中国的认知相对表面,缺乏深入了解。

这种表面认知限制可能阻碍在墨中国企业的发展。中墨民间交流不足导致两国在理解和利益认知方面受限,缺乏紧密纽带。特别是在两国关系出现危机或失误时,缺乏紧密联系使得双方难以有效沟通解决问题,影响投资和商业合作。

中墨民间商业缺乏纽带的原因之一是长久以来两国间缺乏文化认同。墨西哥人对中国人持消极态度和看法,各种历史事件助长了不信任、污名化和歧视。对中国带有“有色”滤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0年,墨西哥曾将中国列入其“排斥民族主义”计划中,故意将华人排除在墨西哥民族之外,引发了长达60年的反华种族主义。

1910年墨西哥革命加剧了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和侵略行为,出台了禁止中国人和墨西哥人结婚的政策,缺乏法律保护,最终将中国移民驱逐出该国。墨西哥媒体也塑造了对中国的负面看法,社交媒体通过互联网延续了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

其次,中国较晚进入墨西哥市场,导致墨西哥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持续存在,增加了双方在“民间商业”上的交流难度。地理位置和语言文化差异也增加了两国合作的复杂性,缺乏交流机会来适应和理解对方市场和商业环境。从贸易往来历程看,中国早期与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地建立了广泛贸易关系,而墨西哥在相同时期更多地与北美和拉美国家合作。

从建交历程来看,相比于日本、韩国相继于1888年、1962年与墨西哥建立外交关系,中国与墨西哥的建交时间则是1972年2月14日。这导致中国企业首先关注其他地区,对墨西哥的兴趣较晚。这些历史上的“阴差阳错”导致中国未能早期改变墨西哥对中国的种族歧视观念。

中墨民间商业缺乏纽带的原因之二是大多数在墨经营的中国企业过于注重快速盈利,而缺乏深入融入当地社区的投资思路。相比之下,日本和韩国企业在墨西哥市场表现出色,通过深厚的民间基础和产品取得成功。中国企业倾向于追求短期快速盈利,并未深耕当地市场,缺乏真正的本土化。

日韩企业在墨西哥采取更为深入的策略,充分考虑当地人的消费习惯。例如,墨西哥人提倡“享乐主义”,喜欢分期付款,日韩企业则主动提供这一选项。这种策略增强了产品吸引力和企业声誉。相比之下,中国企业追求短期利益,缺乏对当地文化的适应,可能导致与墨西哥社区的隔阂加深,影响长期发展和信誉。

换句话讲,若墨西哥面临在中、日、韩之间选择商业合作时,墨西哥可能更倾向于与注重深耕市场、考虑当地消费者需求的日韩企业合作。这一差异凸显了中资企业在墨西哥市场未来发展中需要更加关注长期投资和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中墨两国目前仍在寻找点燃民间商业合作“火花”的突破口。然而,在这过程中,中国企业在墨西哥投资建厂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来自文化认知差异、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投资策略不同所带来不公平待遇和挫折。

转自公众号:供应链指南针

0 阅读:0

数字科技互联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