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寥寥数言,却写尽了一个时代的悲哀(下)

俇攘 2024-02-03 22:04:08

历史,有时候是冰冷和残酷的,因为他有时候写尽天下苍生的苦难,如一把把利刃穿心,直戳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历史,有时候是无情且苍白的,因为他道出了人世间的大悲大痛,有心拯救天下苍生,却无力扭转世间大道。

人类文明建立在阶级制度上,在这套体制之下,最底层百姓往往掌握着最薄弱的生产资料却承担着最繁重的体力活,而且也是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的阶级,所以在动乱或者政治黑暗的时代,最受伤的都是底层百姓。但是史书是士大夫阶级所书写的偏向性历史,鲜少记载底层人民所经历的种种悲伤故事,有时候只是寥寥几个字的提及,却让人黯然神伤。

汉末战乱

8、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此句出自于曹操诗歌蒿里行,此诗主要讲述的是汉末时代,由于董卓入京掀起的天下大乱,各路诸侯讨伐董卓却人心不齐,淮南袁术僭位称帝,河北袁绍又谋求另立傀儡皇帝,然而天下百姓却因为战乱祸及,民生之艰难,已经难以描绘。蒿里行这个题目就很意味深长,表示了土地荒芜,长满了野草。而诗中刻画最深的两句,自然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白骨暴露于野外无人掩埋,方圆数百里地荒无人烟听不到鸡鸣,以前稠密的人口剩下不到百分之一,这是何等残酷的景象。

这里的时代背景,说的就是汉末战乱,天下分崩离析,礼崩乐坏之下,杀伐成为了社会主旋律,东汉人口最多的汉桓帝和汉灵帝时期,据历史学家估计可能在五千万上下,而到了汉末战乱数十年之后,许多百姓因为战乱流离而丧命,也有的百姓流离失所不知所踪。到了三国时期,天下百姓可能也就剩下了不到六七百万人。真的是十不存一,可见乱世对于民生的伤害有多大,战争对于底层百姓是多么的残酷。

曹操作为当时一位颇有情怀的政治家,自然是对于乱世和民生有着自己的理解,所以曹操掌权期间,推出了屯田制度,同时颁布了一系列促进民生和农业发展的政令,确实对于中原的元气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汉末疫情

9、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

此句出自于《太平御览》,是汉末三国时期,曹植的一篇文章记载的内容,其文章大概意思就是,家家户户都有亲人离世和追悼哭泣的声音,有的家庭甚至全家蒙难,有的甚至全族覆灭。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讲的就是汉末大疫情,也就是造成建安七子中一半以上的人丧命的那次大疫情,这次疫情算是和明朝末年大疫情比肩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两次疫情之一,也是前文说过汉末人口折损如此之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主要原因还是气候变化造成的,汉末进入小冰期,北方大旱,特别是草原受到的影响很大,大量的草原生物感知到了气候变迁,纷纷向南迁徙,这里就包括了一些携带大量病毒的草原鼠或者苍蝇之类的,这些生物来到中原之后没有天敌,在干旱的气候环境下,大量繁衍,病毒就开始四散传播,最终从动物传播到了人身上,那时候没有防疫意识和概念,最终的情况就是大批量被感染。所以东汉末年是我国医学进步的一个重要阶段,医圣张仲景就是在这一时期成就起来的。

汉末大旱和大疫几乎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天下大乱,民生凋敝,野心家利用这一时期造反,百姓也对朝廷的腐朽痛心疾首,走上了造反之路,黄巾起义就与这次疫情有着很大的关系。而曹植身处帝都许昌或者重镇邺城,尚且经历了如此残酷的疫情,那些生活在民间食不果腹的底层百姓又经历了怎样的苦难,难以估量。

明末百姓

10、大旱、蝗灾,民大饥,疫病流行,人相食

此句出自于《明史》,讲的是山东大旱,又闹起了蝗灾,百姓颗粒无收,百姓闹了很大的饥荒,各地饿殍遍野,自古以来大灾和大疫总是结伴而生,饥荒之后又爆发了很严重的疫情,而当时明武宗即位不久,朝廷内部还处于混乱阶段,赈灾不顺,且灾情严重,短期内难以兼顾,造成了人吃人的惨剧。

其实明朝最严重的灾难还是出自于明末时期,根据明史记载,崇祯六年,河南大饥,人相食;崇祯七年,太原大饥,人相食;崇祯九年,山西大饥,人相食;崇祯十年,浙江大饥,父子兄弟相食;崇祯十三年,天下大饥,两畿、山东、河南、陕西、山西大旱,人相食;同年,自淮而北至畿南,树皮食尽,发痤胔以食;崇祯十四年,山东荒旱,徐德(徐州到德州)数千里白骨纵横,父子相食,人迹断绝。

明朝末年是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小冰期,北方从蒙古草原一直到黄河流域都出现了各种严重旱灾,同样是北方草原鼠南下,携带的大量病毒在中原相对温和气候中广泛传播,造成了严重疫情。同时,连年旱灾,粮食减产,北方大量人口陷入饥荒中,进而引发了多达半个明朝疆域的大旱灾,很多地方甚至连续大旱三五年,颗粒无收的情况下,饿殍遍野,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侯景之乱

11、数月之间,人至相食,犹不免饿死,存者百无一二

这段话出自于《南史》,这里讲的是一段南朝伤心的往事,梁武帝同志中后期,渐渐变得昏庸起来,人年纪大了,想法就多了,变得崇信佛教,上行下效之间,全国掀起了一阵佛教传播的飓风,后世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而全民信佛的话,自然导致了南朝政治生态变味了,然后就是全面懈怠,军备不振,经济停滞,朝政黑暗。

而当时北朝经历了一场大变动,高欢和宇文泰割据一方,将北魏一分为二,建立起了东魏和西魏,东魏实力更强,基本继承了北魏的核心区域。之后一代枭雄高欢病逝,少年天才高澄接任,掌权东魏。而高欢部将侯景对高澄格外轻视,据河南而反,却被高澄派出慕容绍宗打得大败,数万大军几乎被全歼,只剩下数百人投降南梁而去。

侯景到南梁后,很快就发现了南梁金玉其外却早已惨败,利用宗室的野心,率军直入腹地,而饱受南梁摧残的京畿周边百姓纷纷加入了侯景阵营,侯景之乱爆发。由于南梁勤王大军各怀鬼胎而裹足不前,导致了侯景攻破石头城,进而围攻南梁皇宫建康台城,这一围就是近一年的时间。由于建康台城内部食物有限,很快就陷入了粮食危机,所以在当时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饿死了大量百姓。

黄巢围陈州

12、选男女羸弱者,以给军食

这段出自于《资治通鉴》,讲述的仍然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乱世,唐末乱世时期的社会惨状。唐朝末期,政治黑暗,军阀割据,王仙芝和黄巢在山东掀起了一场盛大的农民起义,王仙芝死后,黄巢继续带领起义军前进,逃亡岭南得到休整之后,转道湖南北上,然后北上,经历过岭南淬火之后的农民军势不可挡,很快就杀向了中原,连续攻破了洛阳和长安。

之后唐朝在王重荣、李克用等人的主持下,收服了朱温,很快就击败了黄巢的起义军。黄巢败退之后率军出逃中原,击败了秦宗权,然后围攻陈州,由于连年乱世,中原粮食几乎绝迹,所以黄巢选择抓捕百姓充当军粮。在陈州周边,杀了数以十万计的百姓。无独有偶,秦宗权同样是个残忍角色,对其所攻克的州县几乎是杀光抢光,粮食不足之时,同样抓捕百姓腌制后充当军粮。

长安之乱

13、长安城中尽空,并皆四散,二三年间,关中无复行人

这段话出自于《晋书》,讲述的仍然是东汉末年的旧事,东汉末年,由于董卓之乱,十八路诸侯围攻董卓,董卓作战不力,随后劫掠焚毁了帝都洛阳,带着汉献帝出逃至长安,但是董卓在长安没几年,境遇又不同了,王允和吕布联手诛杀了董卓。由于处理不得当,西凉军反叛,关中陷入了无尽的战火之中。

百姓要么逃亡,要么丧命于战乱中,导致了关中百姓十不存一。后来汉献帝趁机逃亡,本段就是讲述汉献帝东归之后的长安城状况。当时长安的百姓几乎逃亡一空,长期被贼匪和西凉乱军所控制,那两三年里,几乎就没有行人。

曹操屠杀徐州

14、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

此句出自于《后汉书》,同样是讲述的汉末三国时候的故事,汉末时期,在曹操新晋成为诸侯时期,因为经历尚不足,所以还没有达到一个成熟政治家的水平,和当时大多数时候没有太多区别。

有史记载,曹操占据兖州之后,想要攻取陶谦的徐州,初平四年,曹操征谦,攻拔十馀城,至彭城大战,陶谦败绩,曹操攻取徐州全境,当时曹操因为徐州的顽强抵抗,所以迁怒徐州百姓,攻取徐州之后,连屠数座城池,徐州百姓要么逃亡,要么被屠杀,几乎成为了空城,其杀了多少人?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是描述了泗水为之不流,可见当时军阀的杀伐之心,以及百姓的艰难生计。

15、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

此句同样出自于《后汉书》,讲述的还是东汉末年的旧事,前文提到过,东汉末期,全国性的大旱灾,大概率是因为小冰期的缘故,导致了北方粮食减产,再加上贪官污泥横行,百姓生计格外艰难,很多人为了活命,被迫泯灭了人性,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这里就提到了河内和河南的一些相关案例,在当时的情况下,夫妻之间靠吃对方活命,生了孩子也要吃掉,因为养不起,活不下来,易子而食也是常见的一种社会现象。

3 阅读:190
评论列表

俇攘

简介:研史,读书,写诗,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