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一副国级干部在家遇害,凶手竟是身边的警卫员

文史江山 2024-06-20 22:59:49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96年2月2日,北京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惊天大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沛瑶,在自家宅邸中惨遭杀害。

此消息一出,举国哗然。

更令人震惊不已的是,随着案件调查的逐步深入,一个令人错愕的真相浮出水面:

使用极端残暴的手段杀害李沛瑶的,是他身边的警卫员。

这样的结果让案件更加扑朔迷离,也让公众对犯罪动机产生了极大的好奇:这究竟是一时冲动临时起意,还是蓄谋已久的刺杀呢?

高官命案

1996年2月2日的早晨,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命案侦办的同志们,刚刚开始一天的工作。

这时,值班室传来了一则消息,石破天惊,瞬间打破了办公室里的平静: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同时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李沛瑶先生,竟在其家中遇害身亡了。

“这么大的官居然在家里被杀了?不可思议。”办公室里有人低声感叹道。

未来得及多想,侦办处的警员们很快就收到了指令,迅速整装待发,赶往现场参与调查。

目的地在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四号院。

虽说是在市中心,但院子不临街,闹中取静,要穿过一条小路才能进去。

此处是四十多位副部级以上高级官员的安居住所,因此也是安全防卫的重中之重。

北京市武警第一总队的二十七名官兵在此驻守,共六个固定哨岗和一个流动哨,宛如一张密不透风的安全网。

李沛瑶的居所是一栋独立的双层小楼,东南角的楼门外,没走几步就有一个武警哨兵岗亭。

步入楼内,门厅的东北角落有一块已被掀开的地毯,露出了下方的暖气井。

井内躺着一具男性尸体,头部周围有大量血迹,身上的白衬衫翻卷至背部,大片血痕触目惊心;下身是蓝灰线裤,袜子底沾满了灰尘和血渍。

这便是李沛瑶的遗体。

自1949年以来,这还是第一次有高层领导人遇害。

一时间,舆论沸腾,人心难平。

领导人的警卫保障遭到质疑,首都北京的治安状况,也引起了老百姓的担忧。

由于存在信息差,当时社会上可谓谣言四起。

李沛瑶在遇害几天前,刚刚谴责了台独李登辉,因此有不少人猜测这是政治案件。

甚至还有人散布谣言,说李沛瑶和某位贪污落马的干部有关。

二十余名刑侦人员,在各路专家的指挥下,历经近十个小时才完成了对案发现场的勘查收集。

调查过程中,陆陆续续来了不少领导,其中还包括中央的领导,可见事情重大。

刑侦人员在一楼的书房、门厅以及二楼的生活区域中,均发现了血迹。

阳台的地面上,脚印与血迹斑驳杂乱,连墙壁上都留下了黑色足印。

李沛瑶的遗体更是伤痕累累,触目惊心。

面部有六道深深浅浅的刀痕,额头上有十五道划伤,浅则及肤,深则触骨。

枕骨处两道砍创,深达颅骨,而颈部损伤最为严重,共有二十五道刀痕。

胸部、腹部、手臂也有大面积的伤痕,甚至内脏也多处受损。

法医鉴定的结果清晰而冰冷:李沛瑶遭他人持菜刀攻击,最终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

据住在李沛瑶家南侧和东北侧的邻居证实,大约在凌晨4点50分左右,他们隐约听到有人喊了一声“救命”。

声音不大,但似乎是从李沛瑶家的方向传来的。

两位邻居本是想过去看看的,可毕竟听得不真切,也怀疑应该只是一场乌龙。

再转念一想,李沛瑶家里是有警卫的。

就算真是出了什么事,警卫员和值班的武警战士们肯定可以解决。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杀害李沛瑶的凶手,正是他的警卫员。

抓获真凶

北京冬日的清晨,夜色尚未褪去,街道在寒风中更显寂静。

到了换岗的时间,两名武警战士裹上御寒的军大衣,准备去接岗。

他们来到李沛瑶家附近的时候,大约是早晨6点钟,天还没亮。

借着微弱的光线,隐约能看到一个身影在楼门口的阴影里若隐若现,显得格外突兀。

那人佝偻着身子,鬼鬼祟祟地观望四周。

两名战士见状,不由加快了步伐,靠近后迅速举起了手电筒。

没想到光亮之下,竟是一张熟悉的面孔——武警战士张金龙。

两名战士一下就看到了他大衣里面的衣服上有血迹,身上的血腥味也很重。

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职业本能使得两名武警战士警戒起来。

他们迅速行动,当即就将张金龙控制住了。

大约早晨六点半左右,轮值的武警班长赶来了。

张金龙一见到班长,便恳求道:“班长,我杀人了,你放我一条生路,让我走吧。”

他语气中带着绝望,说完后就猛地冲向大院的铁门,企图攀越铁门逃出去。

班长和班里的战士见了,赶忙追上去拦住他,强行把他拽了回来。

害怕他再有过激行为,班长不敢耽误,直接将他押送到了武警中队。

一踏入中队部的大门,张金龙就吓得双膝跪地,声音颤抖:

“指导员,排长,我对不住大家!”

指导员见他身上的伤口还在流血,便叫他先去医院检查。

张金龙却摇了摇头:“不必了,就这样吧,让我死了吧。”

指导员一听这话,再加上班长描述的情况,深知一定是出了什么大事,且事态严重。

因此他立刻拨通电话,将情况汇报给了上级部门。

然而就在等待上级回复的间隙,张金龙再度尝试逃跑。

他妄图翻越高墙,却又一次被两名反应敏捷的武警战士拦下并带回了室内。

随即,武警中队的战士们开始对张金龙搜身。

从他的裤袋里,搜出了一个钥匙包、一个黑色塑料刀柄,以及六百元现金。

张金龙知道自己的罪行已经败露,无处可逃,于是很快就供述了所有情况。

偷窃惯犯

张金龙生于1977年,祖籍黑龙江省兰西县。

他从小性格顽劣,不服管教,还经常在外边跟着一群社会青年鬼混,干些小偷小摸的事。

父母管不了他,又担心他走歪路。

于是在张金龙17岁时,父亲便托了些关系,送他入伍当兵。

1994年12月,张金龙正式成为了武警北京第一总队第二支队第一中队的一员。

1995年春天,已经成为上等兵的张金龙被选中,到李沛瑶等领导人的居所执行警卫任务。

1996年2月2日案发那一晚,张金龙正在2号哨值勤。

因为有战友们一起轮岗,所以值岗哨也不算多么辛苦的任务,只是有些枯燥。

张金龙本就不是安分老实的性格,时间久了,便觉得无聊,总要找些事情做。

大约凌晨四点多,张金龙蹑手蹑脚地潜入了李沛瑶的家中,在客厅写字台的抽屉里翻找值钱的东西。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在值岗期间偷偷溜进李家了。

长时间的警卫工作,让他发现了李沛瑶与其他一些领导的不同之处。

很多领导外出,身边总是跟着司机、警卫、秘书,前呼后拥好几个人。

但李沛瑶并非政治干部出身,他从前长期在江西工作,是南京飞机制造厂的一名高级工程师。

这样一位典型的知识分子、技术人员,早已习惯了过简单朴素的生活。

因此大部分时他候都是一个人独自外出,司机和警卫通常是将他送到门口就离开。

李沛瑶也没有保姆照顾,日常琐事、家务基本都是他自己做。

站岗哨的时候,张金龙就经常看到他自己出门倒垃圾。

原本李沛瑶家中也是布置了警卫的,他家门厅西侧有一扇门,门后就有一间警卫室。

可这警卫室实际上也是形同虚设,没有一名警卫人员在此值守。

因为李沛瑶不习惯家里有警卫,所以便安排他们住到了车库宿舍里,距他家有近二百米的距离。

而这样的生活习惯,无疑是给了张金龙可乘之机。

他第一次偷偷溜进李沛瑶的家,是1996年元旦后的一个深夜。

那天他也是站凌晨四点到六点的那班岗,夜里无聊,便想起了李沛瑶养的那只小猴子。

再想到李沛瑶家里还有相机、随身听这些他没见过的电子设备,便动了歪心思,想偷出来玩玩。

他潜入屋里时,李沛瑶正在睡觉,鼾声如雷,睡得很沉。

令他惊讶的是,李沛瑶家里的钱和值钱物件,就随意摆放在桌面上。

诱惑难挡,张金龙顺手牵羊,偷走了不少东西。

包括手表、BP机、胶卷,打火机,还有1950元钞票。

而这一切,熟睡的李沛瑶并未发现,事后也没有张扬。

张金龙因此更加大胆,很快又利用职务之便,再次潜入李家。

偷走了一个索尼随身听,一个小音响,还有其他的一些值钱物件。

谋财害命

2月2日凌晨,也就是案发这一晚,是张金龙第三次潜入李家。

他以为李沛瑶还像之前一样没有察觉,于是便大胆地在客厅里找值钱的东西。

然而这一次,李沛瑶却醒着。

他穿着一身家居服,踩着拖鞋从卧室里出来。

看到张金龙时,并没有露出非常惊讶的表情,只是很平静地问道:“你是怎么进来的,是我忘记锁门了吗?”

张金龙顿时慌乱不已,他想,李沛瑶一定已经知道自己是来偷东西的,又或者是之前两次行窃就已经被他发现了。

于是张金龙急忙开口道歉:“对不起首长,是我一时糊涂,绝对不会有下次了。”

李沛瑶转身坐到了沙发上,语气平缓地询问他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张金龙心里很害怕,但他也知道这位首长是个好脾气的人。

于是回答完问题,他立刻就跪在地上求饶。

李沛瑶听完,果然没有发火,只说了一句:“你刚19岁就干这种事?”

而后便摆了摆手,示意他离开。

张金龙转身下楼时,还心存侥幸,想着首长是不是就放过自己了。

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

就算李沛瑶现在没有叫人抓他,明天也一定会把这件事告诉他们领导的。

想到自己很可能会被部队开除,张金龙一时冲动,想着不如一了百了。

于是下楼之后,他就迅速到一层的厨房里去,拿了一大一小两把菜刀,塞进了裤兜里。

这时,李沛瑶也跟着一起下了楼。

就在张金龙犹豫要不要动手的时候,突然听见李沛瑶说道:“你自己做了错事,要自己承担后果。”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张金龙的心上,恐慌与愤怒瞬间涌上心头。

他猛地转身,掏出了那把小菜刀。

李沛瑶见状,厉声质问道:“你还想行凶?”

说完便冲上前,试图夺刀。

两人因此缠斗在一起,李沛瑶的力气比张金龙想象中要大得多。

扭打中,他扯落了张金龙的肩章,而张金龙的手也在争夺中被刀刃划伤。

混乱之中,张金龙胡乱挥着菜刀,不知道是砍中了什么硬物,刀柄与刀片突然断了。

刀片飞出,他慌忙丢掉了手中的刀柄,顺手又拔出了那把更大的菜刀。

李沛瑶抓住机会,夺过这把刀,朝着张金龙的头砍了两下。

之后他便奔向门口,一边跑一边呼救。

可惜刚喊了一声,就被张金龙追了上去,扑倒在地,刀也被夺了回去。

李沛瑶被张金龙压在地上,只能挥舞双手抵挡攻击。

他的求救声让张金龙既紧张又惊慌,于是提起菜刀,朝着李沛瑶胡乱砍去。

他自己也不知道砍了多少下,只感觉到身下的人挣扎的力气越来越小。

很快,李沛瑶的身体不再动弹,求救声也消失在了清晨的寒冷空气中,屋子里只剩下血腥的味道和一片令人窒息的死寂。

直到这时,张金龙才如梦初醒一般,意识到自己做了些什么。

他回想起李家门厅地板下有个暖气井,便快速掀起地毯,找到了井口,将李沛瑶的尸体塞进了井中。

之后又将那沾满了血的菜刀,抛进了另外一口暖气井里,企图抹去痕迹。

处理完现场,他又来到李家浴室,用拖把反复清理地面上的血迹。

做完这些后,已经接近6点,他匆匆套上大衣离开。

自以为已经处理好一切的张金龙,没想到刚一出门就遇到了来换岗的战士,当场就将他控制住了。

通过对犯罪现场的详细勘查,以及对张金龙个人背景的调查,这起案件最终被定性为不涉及政治因素或其他深层背景的犯罪。

其核心动机,单纯是图财害命。

当时正在第二次“严打”期间,对这样恶性的伤人案件通常都是从严从速处理。

张金龙最终被依法判处死刑,执行枪决。

参考文献:

《高官命案首度解密》方澍晨

《1996年全国“十大刑事案件”》中国刑事警察

《将门儒官李沛瑶》神州学人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1 阅读:968
评论列表
  • 2024-06-21 17:24

    处理全过程完全正确,牵扯所有人员必须得到惩处,一个不能放过!

文史江山

简介:专注于历史故事、人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