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被吐槽,媒体却说作者不必道歉,反而是看客评价片面了?

依柔伊印 2024-05-30 05:48:48

请先来设想一个问题,假如你买了一个痰盂,觉得这个痰盂不错,于是把痰盂拿到了展馆门口,告诉在里面的工作人员,这就是艺术,要求工作人员把痰盂展出,你觉得有几成机会,工作人员会不把你驱赶出去?

再来设想一下你的身份,不是一个普普通通走过的路人,而是在学习艺术的学生,此时你把痰盂拿到展馆门口,工作人员也许之前在某些场合见过你,看到你的展品,你觉得你有几成机会,能将痰盂送到展品柜台上?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

我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都会认为不管是谁,将痰盂送到展馆里当众展出,尤其是当对方知道痰盂具体的用处时,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可相似的故事,在西方发生,却广为传颂,并为人所津津乐道。

这里面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我想不论是小便器还是痰盂,它们的名称或许不同,但痰盂都不一定能被接受,更何况是夜壶。可为何国外就能接受将小便器展出?

如果这件事的主角不是杜尚,而是一个普通人,你觉得结果是否会重复上述这两者?

看到这里,我的心中逐渐得出一个论证,艺术不是你看不懂才叫艺术,而是对名利的衬托,它就像一面镜子,你本身如何,它便会显得如何。你有名,你的艺术也有名。

而这一次央美毕业展的作品,之所以有人讨论评价,无非是因为作者不出名,所以大众的眼光便占据高低。

平心而论,很多人在看到这堆纸盒子堆起来的东西时,下意识就能想到路边捡纸皮的老婆婆,这种联想是没有任何情绪驱使的,但在想到后者之后,人们再看这件艺术作品,自然心中充满不解。

而作者也为此事进行了道歉,并详实解释了为何如此设计,这件作品的造价并不低,比老婆婆捡的纸皮子价格可贵多了,可是这样就能平息人们的讨论吗?

不理解的还是不理解,不会因为这一份解释就变得透彻,也有评论员对该作者的道歉进行点评,认为作者根本不需要道歉,因为作者没有做错什么。反而是那些看客的调侃评价,片面了。

艺术是个人才华的表达,也是思想的出口,也许不是人人都懂艺术,可每一个人都有表达的需求和自由的思想。所以,在承认作者不需要道歉的同时,真的不必去评判他人的见解是否过于片面。

毕竟如果不是杜尚,普普通通一个人拿着小便器去做展览,只怕会遭到大众唾弃,更别说无人理解。

艺术的名气和艺术家的头衔相辅相成,要说这里面具体的区别,也许是人们愿意为了一件艺术买单,更多是由于看重艺术家的名气,而非真的能够理解艺术家当时表达的思维本身。

调侃者只是不理解作者表达的思维,不代表他们没有自己独立的审美。倘若调侃者的一句评价都要被冠以“片面”的认知,那么是否作者也应该负有让大家理解的责任?

可艺术作品毕竟不是一粒米,一袋盐,不需要人人消费,有时候是锦上添花。普通人无法理解这朵花的灿烂,但他们都知道盐放多了会咸,米少了吃不饱。

0 阅读:0

依柔伊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