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如何打赢了美国的独立战争:借出来的超级大国(甲篇

校尉讲武叙世界 2024-04-13 21:30:53

校尉出品,必属精品!

本号为公众号《校尉讲堂》在头条的主账号,此外别无分号。

友情提示:

万字长文,谨慎入坑!

续前:

余粮系列《》

引子:

人类历史上的超级大国很多,但美国最为特殊。

比如他是唯一由移民在陌生土地上组建的超级大国,也是唯一诞生于亚欧大陆之外的超级大国,同时还是历史最短、崛起最快、实力最强的超级大国。

不过在余粮系列中,除了讨论耶伦访华背后的美债危机、美元危机,我们要聚焦的,是美国的另外一个特点——唯一靠借贷发展起来的超级大国!

因为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源自其特殊的立国模式——借贷、发债。

不知历史,焉知因果!

要论借钱的本事,美国绝对独步天下

其他超级大国,不管是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还是古罗马、奥斯曼土耳其、波斯、沙俄等陆权帝国,亦或是西班牙、荷兰、英国等殖民时代的海权帝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有手头短缺借钱纾困的时候,但靠借钱实现独立、靠借钱快速发展、靠借钱崛起为超级大国,并且把发行国债当成立国之本贯穿全过程的国家,却只有美国!

正如校尉在画皮系列《》中分析的,美国因种族灭绝而立,则必因种族矛盾而亡;美国因压榨移民而兴,则必因过度移民而衰。

在本系列中,我们也将看到,美国既然因借钱而崛起,也必因发债而衰落!

历史的因果律,就是这么无情!

当时间之沙在造物手中流淌时,人类制造的因果也在悄然循环

受巴以冲突、俄乌冲突、美国大选的影响,关于美债问题,最近媒体的关注程度不是很高。

但这并不说明,美债危机得到了缓和。

相反,去年7月,麦卡锡之所以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被罢免的议长,说明在美国内部,围绕美债上限、以及与美债上限息息相关的政府拨款问题,以懂王为代表的反建制派,与以阴王为代表的建制派,已经斗得你死我活。

因为麦卡锡被罢免的直接导火索,就是“顾全大局”,配合民主党通过了政府临时拨款法案,避免了政府关门危机。

对于美国这种政府没钱就发债、每次都踩着极限时刻通过提高美债上限和临时拨款法案的骚操作,全世界都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

而最容易出事的时候,就是大家都产生审美疲劳的时候。

狼来了喊多了,大家都习惯了,狼也就真的来了。

我们可以产生审美疲劳,作为美国的当家人,阴王却不敢放松,作为美国财政的当家人,耶伦更不敢放松。

因此,尽管3月23日美国刚刚踩着关门线(实际已经过了2小时)通过了1.2万亿美元的临时拨款法案,足以让美国政府维持到今年10月,耶伦老太太依然急不可待地飞到了中国。

道理很简单,就算美国默认了不断提高美债上限的饮鸩止渴模式,但随着美债利率的提升、美债信誉的下降以及中国等经济体对美债的抛售,美国人连鸩都不够喝了。

咱们来看几个数据。

就在耶伦访华前,美债上限已经达到34.6万亿,负担率高达120%,也即美国年度GDP总量的1.2倍。

2023年,美国的财政收入为4.4万亿,美债利息支出为0.51万亿。

也就是说,即便美国政府一分钱不花,一分钱利息不给,也要将近十年才能还清本金。

而美国现在,一直是高赤字运行,2023年的财政赤字高达1.695万亿。

这就相当于一个年收入28.8万元的人,每年却要花销30.5万元,另外他还背着34.6万元的外债。即便如此,他非但不肯降低生活标准优先偿还债务,而是通过以债养债的方式,不断加大债务,维持自己的奢侈生活。

显然,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这样的人,只会加速破产,因为没人会借钱给他。

但美国就好比一个黑社会老大,尽管你知道他还不起债,但在他控制的黑社会中,你却只能继续借钱给他。

这就是美债的本质,一个强盗型的庞氏骗局。这个骗局没有崩盘,不是因为经济规律,而是因为美国霸权的加持。

这又好比一个依赖兴奋剂赢得比赛的拳击手,他的实力,全部来自于兴奋剂,而为了获得更多的兴奋剂,他又不得不服用更多的兴奋剂,直到身体最终垮塌。

眼下的美国,就已经无限接近服用兴奋剂的身体极限。

因为以当前的趋势,再过几年,别说本金,美国人连利息都支付不起。

据测算,到2032年,美债利息支出将达到1.4万亿美元,2053年高达5.4万亿。

任何大帝国的崩溃,必然伴随着财政的崩溃。美国的崩溃,也将再次验证这个规律。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继去年7月之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第二次访华,试图复制2008年的故事,从中国借钱打饥荒。

显然,既然耶伦今年又来了,去年她就没有达到目的。

同时,校尉也提前下过结论,既然去年耶伦一无所获,今年照样会空手而归。参见《》

不过本文的重点,不在于耶伦为何空手而归,而在于回顾历史,看看这个人类历史上最牛逼也最特殊的超级大国,到底怎么通过借钱独立、又怎么通过发债发家,最后又怎么患上严重的美债依赖症,最终陷入无法挽回的困境。

让我们先从美国的独立战争开始。

因为这场战争,不单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最牛逼的超级大国,也借垮了殖民时代长期排行第二的超级大国——法国。

在人类近现代历史上,美法之间的恩怨,也是一出波澜起伏、勾心斗角的大戏

从耶伦访华说起:从经济角度看美国的衰落(中):借出来的超级大国(甲篇)法国如何打赢了美国的独立战争

一、美国为什么闹独立

别看现在老美混成了带英的干爹,不到250年前,老美还是小美的时候,其实带英才是小美的亲爹。

不过这个亲爹并不疼儿子。

当然,儿子也tm不孝顺。

所谓父不慈则子不孝,人与人是这样,国与国亦如此。

当时带英与小美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一个大背景、三个主要矛盾。

一个大背景,是儿子大了想分家另过。

三个主要矛盾,则是儿子要分家的具体原因,分别涉及领土、税负和贸易,都是赤裸裸的利益,绝对无关主义。

关于美国独立是为了争取自由之类的故事,都是上帝扯的蛋,听听就得了,谁当真谁傻比。

先说领土。

当时小美占据的,只是最初的北美十三州。十三州的西边是法国殖民地,隔着法国殖民地的哈德逊湾南岸又是英国殖民地,而北美的西海岸和佛罗里达,则属于上届殖民冠军西班牙。

七年战争前的北美形势:七年战争后,英国打通了两片殖民地之间的联系

七年战争后,法国被迫退出北美。带英在北美的宅基地,终于连成了一片。

这个时候的小美,是另一种“土地财政”,靠无偿占有印第安人的土地发家致富。面对西边广袤的土地,自然垂涎三尺。

但儿子扩充宅基地的要求,被亲爹断然拒绝。因为这些领土上还居住着很多法国移民,英国试图对他们采取怀柔政策逐渐吞并为直属殖民地。一旦小美搅局,搞不好法国就会毁约。

英国虽然赢得七年战争,但已经精疲力尽,实在是打不动了。

更重要的是,英国也不想北美殖民地无限扩大,否则就不会把他们分成十三块。

不让扩张领土,也就限死了小美的发展空间。

这是底层矛盾,不单美国的资本家、大地主无法容忍,那些从欧洲逃难而来、迫切需要跑马圈地摆脱贫困的美国自由民更加难以接受。

没有领地的扩张,美国就不可能诞生资本主义萌芽

再说税负。

就跟人类抚养子女一样,子女幼时,父母肯定全力投入,但子女长大成人之后,也必须反哺回报家庭。

英国侵占殖民地,也有一个低税负刺激殖民地经济增长的阶段。

小美当时就享受了这个待遇,人均税负只相当于英国本土的二十分之一甚至更低(一说只有2%)。在低税收政策的照顾下,到美国独立前期,其人均收入已经与英国本土拉齐,涉实际生活水平甚至反超本土。

最直观的证据,就是英国从北美招募兵员参加七年战争时,北美士兵的平均身高,要比英国本土士兵高六、七公分。

七年战争的主战场在欧洲,但对北美的影响也很大

七年战争结束后,为了缓解财政压力,英国决定对北美十三州增税:儿子,你都长得比老爹还高了,该给家里交点生活费了!

儿子,你可比爹高多了,不能再坑爹了

客观评价,带英这么干,有一定的道理。

毕竟,赶走法国,就解除了儿子的安全威胁。

但儿子不这么认为:当爹的,保护儿子就是义务,剥削儿子就是混蛋!

由于小美反应激烈,带英第二年就取消了增税的《印花税法》。

不过带英从来都是狡猾大大的,增税的《印花税法》取消了,降低关税的《糖税法》《茶税法》却相继出台。

有人可能觉得奇怪,降税不是好事吗?

这就涉及到当时带英与小美之间吊诡的贸易关系了。

此前,英国对糖、茶等生活必需品征以重税,北美殖民者纷纷通过走私获取暴利。

因为存在暴利空间,殖民地官员大肆受贿,也不肯认真打击走私。

因此,殖民地民众其实享受的是廉价的免税走私货。

说起走私,就想起新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走私犯

英国降税,本身就是对走私行为的间接打击,但带英的手段不止于此,他们同时还加大了对走私贩的直接打击——对殖民地税务系统进行了“军管”,英国皇家海军军官,摇身一变成了税务官。

这些年轻军官满脑子大英帝国的荣光,可不像那些老朽贪婪的殖民地官员那么好收买。

如此一来,走私的人无利可图,不走私的人一方面买不到廉价的走私货,另一方面也能承受低关税下正常进口的商品,因而也就老老实实接受了向英国缴税的命运。

最后说贸易。

带英控制殖民地贸易的套路,与所有的西方殖民帝国如出一辙,也与现在美国控制全球隐性经济殖民体系一模一样。

简单说,就是将殖民地定位在廉价原料产地和工业产品倾销市场。

因此,带英一边用低赋税培养小美的消费能力,一边又限定了小美的职业:种粮食、挖矿、伐木……总之一句话,就是只让生产原料不让发展工业。

美国伐木场:当时的美国,伐木大概就是唯一的工业了

为此,带英一直禁止进口小美的钢铁和纺织品。

有人可能说,亲爹不收,那就卖给外人吧!

这就太小看带英了。早在1660年,带英就出台了所谓的《航海条例》,规定殖民地的对外贸易必须由带英操办。

因此,即便小美不顾带英的安排自行生产商品,也根本就卖不出去。作为当时的海洋霸主,带英说片板不许下海,小美就真的出不去。

下面具体说说大名鼎鼎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因为它既是美国追求独立的标志,也涉及英美之间的贸易矛盾,还涉及前面提到的茶税。

我们知道,北美并不适合种植茶叶,而欧洲移民尤其是英国人又特别喜欢喝茶,因此北美殖民地需要通过东印度公司从印度进口大量的茶叶。

殖民时代,下午茶乃是英国贵族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这种贸易模式,也是英国指定的。

既然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印度到北美的茶叶贸易,按照正常的逻辑,茶叶应该卖得很贵,因此被反抗带英剥削的北美人民给倒到了大海里。

事实正好相反。

为了促进殖民地贸易,带英一直推行轻税政策。因为相比收税,贸易给英国带来的利润要大得多,并且低税政策有利于扩大税基。相比之下,高额税收无异于杀鸡取卵。

正因为带英一再降税,东印度公司出口到北美的茶叶一再降价,导致殖民地的茶叶走私犯无利可图甚至血本无归。

走私犯很生气,后果也很严重

这些走私犯一生气,就假扮印第安人,制造了代表自由、正义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直到现在,美国的宣传画中,倒茶的勇士依然作印第安人打扮

最近因船只撞桥而封闭的巴尔的摩港口,也是北美十三州早期的港口之一

对带英来说,这既是对贸易秩序的破坏,也是对老爹威严的冒犯,于是带英很快通过一系列法令,封闭波士顿港口、取消马萨诸塞州的自治地位,甚至允许英军士兵进入殖民地居民住宅搜查。

双方矛盾逐渐激化,形成了波士顿惨案之类的暴力冲突,最终引发美国独立战争。

关于波士顿惨案,补充几句。

所谓波士顿惨案,其实是美国移民试图驱逐英国驻军。在暴力冲突中,英军开枪打死3人、打伤6人(有2人死于医院)。

就这么点伤亡,却被美国人形容为惨案,并且得到几乎全世界的认可。相比之下,二战后期日本人在琉球进行的大屠杀,至少杀死二十多万琉球人,却几乎无人关注。

不得不说,要论宣传,美国人是得了犹太人的真传,那是真牛逼!

琉球大屠杀后,琉球主岛的人口从47万变成了11万,其中绝大多数死于日军的屠刀之下

1776年7月4日,北美十三州组建大陆会议,正式发布《独立宣言》,以下名言不胫而走,美国就此成为大名鼎鼎的灯塔国: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尽管《独立宣言》说得天花乱坠,但不管是对印第安人的种族灭绝,还是对黑人的奴役、对华工的欺榨,都充分说明,《独立宣言》中的人,特指欧洲裔白人,《独立宣言》中的自由,也只属于欧洲裔白人。

一边喊着人人生而平等,一边对印第安人进行种族灭绝,这样的国家不垮,人间没有正义可言

即便回到本文的主题,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我们也会发现,美国独立的真实原因,就是为了摆脱英国的经济控制,不能说与自由无关,但自由只是表象。

因为有了财务自由,才有人生自由。

在人类社会的构成方式发生颠覆性改变之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依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美国独立,不管是直接诱因还是底层逻辑,都是赤裸裸的经济利益,而非美国人精心修饰的伪自由、伪人权、伪民主。

欲亡其国、先灭其史,欲跪其国、先美其史!

美国对自己的建国史加以美化很正常,但我们的课本中,却经常抄袭美国人的历史观,致使其中充满了对这段历史的溢美之词,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了。

相比毒教材,这种对西方历史观的盲从与附和更加隐蔽、毒害更大

说白了,耶伦拎个包,就能引发自媒体的狂舔,这种对美国人的臣服与俯视,与教材中对美国的美化有很大的关系。

二、国家借钱的行为逻辑

宣布独立后,新鲜出炉的大陆会议草台班子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没钱!

前面说了,美国人之所以闹独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想给英国交税。

英国的税率那么低,美国人都不肯交。如果美国要想靠收税打仗,税率肯定高得离谱,美国人不可能同意。

实际上,当时的大陆会议,根本就没有征税的权力。

第二届大陆会议,大家都是英式打扮

既然不能征税,那就只能借钱了。

细说美国如何通过借钱打赢独立战争之前,有必要梳理一下国家借钱的行为逻辑。

校尉有句口头禅,人亦如国、国亦是人!

但在借钱这件事上,国家和人的行为逻辑并不一样。

人借钱,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软借,必须对方同意,否则就是抢劫。

个人如果硬借,那就是抢劫

国家借钱,却有两种方式,硬借和软借。

所谓硬借,就是货币超发,并且借了不用还,因为还的都是纸片。

一方面,万事有利有弊。

从个人角度讲,货币超发并非好事,因为手头的存款被稀释。

但对国家来说,适度的货币超发,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进而带动居民收入增加,反过来又可以提高个体收入。

另一方面,万事皆有度。

虽然货币超发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大规模的货币超发,带来的副作用却是致命的。

比如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几年,就因大量超发货币导致财政崩溃,这也是国民党最终败退台湾的重要原因之一。眼下美国的超额发债,其实是在重复国民党的老路。

因此,任何一个保持理智的国家,都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货币超发。

校尉点评:你看,说来说去,又回到了老祖宗说的中庸之道!

再看软借。

对个人来说,软借就是软借,除了求爷爷、告奶奶,没有其他办法。

但对国家而言,除了借贷,还可以发行国债。

相比个人借款,国家之间的借贷行为,看似文质彬彬,其实条件更加苛刻。

个人借钱,付出的无非是面子,国家借钱,却要付出政治代价。

比如建国初期,我们以向苏联一边倒为代价,从苏联借到了大量的低息贷款;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又以与苏联割袍断义为代价,从西方国家和西方国家控制的国际金融组织弄到了不少美元硬通货。

老人家访问苏联的成果之一,就是苏联的低息贷款

啰嗦一句,借钱本身并没有错。落后的国家要想奋起直追,肯定要通过借钱助推经济发展。但有个前提,就是代价不能太高。

上世纪六十年代,咱们曾经勒紧裤腰带提前还清苏联的外债。初看似乎是意气之争,其实有深刻的政治背景:在中苏关系不断恶化的大趋势下,我们不想再受制于苏联!

通过借贷给别国设置条件、干涉他国内政,乃是美苏两霸最常用的手段,尤其是掌握美元霸权的美帝。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拉美各国,因借贷让渡经济主权甚至政治主权,最终沦为美国的韭菜地。

而今天的埃及,也在重复拉美国家的命运。

对于美元,卢拉已经深恶痛绝

韩国面对美国时的卑微,与美国通过亚洲金融危机掌握韩国经济主权有很大关系

经济崩溃,埃及人连街头最便宜的大饼都保证不了了

最近几年,美国不断抹黑,说中国在亚非拉国家制造债务陷阱,无非就是把自己的劣迹安到了中国头上。

这种栽赃陷害,对美国人来说,连草稿都不用打,因为都是他做熟了的。

强盗眼中,都是强盗,表子眼中,都是表子。

再说说国债。

相比普通借贷,国债发行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面向市场,没有特定的借贷对象。国债上市后,任何自然人和法人都可以购买。

但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政府借贷需要满足他国的政治条件,发行国债,则需消耗国家信用。

国家的信用值越高,国债发行得越顺利,设定的利率越低;但随着国债发行量的增加,国家的信用就会变低,又必须通过提高利率来吸引投资者。

2022年后,美债收益率急剧攀升,已经反超中国,这是喜大普奔的超级利好,说明中国信用首次超越美国

老祖宗说中庸,体现到国债发行上,就是要在国家信用、发行规模、利息负担、财政收入之间取得最佳平衡,让国债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剂而非财政负担。

借钱的目的,是为了借鸡生蛋,绝不能弄成饮鸩止渴。

美国陷入债务危机,说白了,就是对国债发行形成路径依赖,超出了财政收入的负担极限,逐渐从借鸡生蛋变成饮鸩止渴,由良性金融手段变成经典庞氏骗局。

尽管在美国舆论霸权的渲染下,这个骗局的欺骗性很强,但骗局就是骗局。

现在的美债危机,本质就是信用危机,就是因为美债过度超发,致使美债信用、美元信用乃至美国的国家信用,受到了全世界包括美国人自己的“质疑”。

这里用“质疑”,并非校尉的本意。因为在校尉看来,美国人再能忽悠,美债、美元、美国的信用也已经破产。不过美国的霸权尤其是军事霸权还在,在武力威慑下,国际社会没人去捅美国的肺管子。但从世界各国去美元化的实际动作就可以看出,对于美元的崩溃,大家心照不宣的同时,还在抓紧跳船逃生。

这一波去美元化,将成为美国衰落的重要里程碑

包括美国各州纷纷宣布恢复黄金的法定货币地位,其实也是为美元崩盘做准备。

在财政上,美国各州高度独立,既然目前不好推出州货币取代美元,那就只好通过恢复黄金的市场功能曲线救国。

三、美国借钱闹独立,怎么就拖垮了法国

回到美国独立的历史。

美国要独立,英国肯定要镇压。

当时的英国虽然没到如日中天的时候,但正处于强势上升期。

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第一殖民帝国、第一工业强国,不管是行政效率、军事指挥还是后勤供应,英国都不知要超出大陆会议这个草台班子多少倍。

更重要的是,英国的经济实力,同样远超美国。

如果英国全力以赴,美国独立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

问题在于,英国不可能全力以赴。

一来英国的战略重心始终位于欧洲,无法在美洲投入太多的资源;二来英国刚刚经历七年战争,国力疲惫、民众厌战情绪严重;三来路途遥远,英军的后勤补给压力太大。

说到这,又忍不住啰嗦一句,在战略定力上,英国确实有独到之处。

如果英国不及时收手,那么,被美国独立战争拖垮的,很可能就不是法国而是英国,后面的日不落帝国也就提前夭折了。

同理,现在的中美博弈,因为趋势在我,我们更需要保持战略定力。

实力不够时,不能什么都想要,甚至有时候还要主动做出战术退让。若欲取之、先必予之,才是大国博弈的正确应对模式。

相比大打出手和背后捅刀,捧杀才是最高境界,美国始终放不下霸权姿态,就是我们最大的战略优势

回到正题,虽然英国没有发全力,美国依然扛不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草台班子没钱。

没钱也就罢了,还不能征税。因为美国独立的主要原因和宣传口号,就是反抗带英的“苛捐杂税”。

前面说了,为了刺激殖民地经济发展,带英一直采用轻税政策。就那么点税,美国人都不愿承担。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要想打赢独立战争,要征的税绝对要比英国人重得多。

因此,大陆会议根本不敢征税,否则美国人立马就会变回英国人。

事实也是如此,当时的大陆会议,甚至根本没有征税的权力,要不美国人就不会同意组建这么个国家。

搞笑的是,虽然北美殖民者组建美国的原因,就是不想交税,但后来比CIA、FBI还牛逼的美国国家机构,正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国家税务局(IRS)。

看来美国政客也是被没钱逼疯了,有点变本加厉。

对美国人来说,IRS比CIA、FBI更令人恐惧,也更神通广大,除了死亡,就不可能逃离IRS

既然无权征税,那就只能借钱了。

前面提到软的硬的三种借钱方式,美国人都用了个遍。

首先是硬借,大量发行货币。

1775年至1779年,美国总共发行了2.4亿美元的大陆币。由于严重超发,大陆币快速贬值,到1780年,其实际价值已经只相当于面值的四十分之一,彻底失去了流通能力。

美国有句俗话,“not worth a Continental”,也即一钱不值。其中的Continental,就是指大陆币。

其次是借贷。

为了筹款,华盛顿一边派人去欧洲找法国、荷兰等英国的死敌求援,一边以打欠条的方式组建军队,包括军火、给养,甚至士兵的军饷,全部都靠赊欠。

最后是发行战争债券,这也可以视为美国国债的前身。

可以看出,不管哪种筹款方式,要想得到理想的效果,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美国确实能够独立!

这就回到了借贷的本质——信用!

没有信用,用哪种方式都借不到钱。

在带英老爹面前,新生的小美本来就谈不上信用。别说国际社会,连美国人自己都不怎么看好自己。

加上战况不利,很快,大陆会议的财源就陷入了枯竭。

这个时候,美国真正的国父、为了美国独立而献出生命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伸出了宝贵的援助之手!

从面相看,路易十六也是个厚道人

作为美国的亲爹,带英对这个亲儿子都没多少感情,作为美国的干爹,法国更不可能对美国心生怜惜。

尽管100年后,法国将自由女神像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美国,以彰显两国在普世价值上的志同道合,但路易十六支持美国独立,可不是为了所谓的自由。

路易十六的逻辑很简单:

一来英法是宿敌加死敌,也是法国全球争霸最主要的对手,法国希望借机打击英国;二来法国在英法七年战争吃了大亏,年轻的路易十六期待快意恩仇;三来路易十六1774年刚登基,迫切希望通过改变英法争霸中的不利局面来稳固统治。

华盛顿的使者一登门,耿直boy路易十六就满口答应。

刚开始的时候,路易十六还不敢过于得罪英国,都是通过私人公司搞秘密援助。

尽管法国自身的财政也很紧张,但在援美一事上,路易十六一点都不小气。第一次出手,就提供了30万支火枪、20万套军装和上百门重炮。

正是在法国的支援下,大陆军才勉强支撑下来。

1777年9月,大陆军成功偷袭美军,以阵亡300人的代价,击毙了600名英军,史称萨拉托加大捷。

尽管从杀敌数量上讲,这个大捷似乎有点水分,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在某种程度上,萨拉托加大捷,可以视为美国版的平型关战役。

当时的大陆军实力不济,只能躲在陆地深处的山地、森林中跟英军打游击。这是大陆军首次在较大规模的正面作战中击败英军,极大地鼓舞了大陆军的士气。

这场战役的规模并不算很大,美军有2万民兵参战,英军大概5千人

前面说了,大陆会议的三种举债形式,都严重依赖信用——也即美国独立战争能否取得成功。

萨拉托加大捷,大幅增加了小美的信用,尤其是在年轻的路易十六那里。

此后不久,路易十六公开与英国撕破脸,相继与美国签订《法美友好经商条约》《法美同盟条约》,从军事、经济、外交全方位支援美国,甚至大规模派兵参战。

1778年4月,第一批法军开赴美国。

此后,法国先后派遣3.6万陆军、6.3万海军参战。

可以说,美国的独立战争,陆战有一半是法军打的,海战则全是法军的功劳。因为直到战争结束,美国的第一艘军舰才刚刚下水。

由于美国特殊的地理环境,海军作用尤其重要。因此,法国对美国独立的贡献,至少要占90%。

以独立战争的最后一战——1781年的约克敦大捷为例,美国出兵7900人、法国出兵8800人,另外还有1.5万法国海军参战。

而就在此前几个月,由于长期拖欠军饷,美军发生哗变。还是法军统帅罗尚博伯爵拨出法军的一半军饷,才稳住了美军的军心。

法军统帅罗尚博

可见,在法军参战后,独立战争中的美军,反而变成了打酱油的,甚至差点自行解散!

关于这一点,带英表示严重同意。

最后英军向法美联军投降时,不管海军、陆军,受降方都是写的法军将领。至于被美国人吹捧为文治武功冠绝一时的国父华盛顿,英国人根本不屑一顾。

客观评价,英军不向美军投降,除了战场因素,也受政治因素影响,因为当时英国根本没有承认美国。

但如果真是美军击败的英军,那不管英国承不承认美国,都只能向美军投降。

政治决定军事、军事服务政治没错。但在某些特定场合,反过来说也成立:政治也可以服务于军事、军事也可以决定政治。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是美国人画的华盛顿受降油画,校尉也就只能呵呵了

在法国不计成本的投入下,美国,呸,法国终于打赢了美国的独立战争。

战争结束后,法国欠下了33亿利弗尔(也即老版的法郎)的巨额债务,在路易十六试图通过征税缓解财政压力时,社会矛盾彻底激化,最终引发法国大革命,路易十六也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法国的家底要比美国厚得多,也被战争拖垮。相比之下,毫无积累的美国,财政状况只会更差。

独立后,大陆议会及各州发行的货币接近3亿美元,由于货币大幅贬值,这相当于是白白从民间征收了3亿美元。不过前面说了,货币超发是硬借,不还别人也没办法。

但除了货币超发,美国还有七、八千万美元的外债。

而此时的美国,既不敢学印度,拿贬值的卢布糊弄俄罗斯;也没有现在的本事,可以随便印美元。

注:没有找到当时法郎与美元的汇率,不过法国肯定承担了战争开销的大头,因为海军太能花钱了。再次感叹,像路易十六这样的实在人,真的不适合混国际政治,尤其是欧陆争霸时代。要帮美国人可以,好歹悠着点,一来自己别这么尽力,二来别让人家这么快分出胜负。至少至少,也要让美国人多掏点钱吧!在这方面,应该跟现在美国人控制乌克兰学。

既然不敢赖账,那就只能老实还款了。

当时美国每年的联邦税收只有几十万美元,要想还债,必须以债养债。

1789年,根据美国宪法,美国组建联邦政府,取代了原来的大陆会议。

在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的主持下,推出了美国财政史上有名的“旋转门计划”。

美元上的汉密尔顿头像

“旋转门计划”的核心就三条:

一是建立金银复本位制度,确保不再出现货币超发(这是美国货币制度的根基,本身并不在“旋转门计划”内);

二是用贵金属本位的美元代替大陆会议及各州发行的旧货币,并按原面值置换,挽回了货币超发导致的货币信用危机;

三是用期限更长的美国国债,替换原来各州发行的短期地方债,延缓了还债压力。

治大国如烹小鲜。

客观评价,建国初期的美国政府,在巨额战争债务的压力下,一边建立了以债养债、借鸡生蛋的发展模式,一边小心翼翼地维护着美债、美元、美国的信用,不单为美国经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建立金融霸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791年,美国国债总额为7546万美元。

当时美国的经济尚未发展起来,还债能力较弱,只能应付利息却还不起本金。一直到1806年,债务总额始终在8000万美元上下小幅波动。

1811年,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债降到4500万美元。不过1812年战争的爆发,又让美债飙升到了1.25亿。

补充一句,1812年战争,美国称为第二次独立战争。实际是美国主动参与了英、法之间的争霸,试图借机将英国彻底从北美大陆驱逐出去。结果被英军暴锤,著名的火烧白宫事件,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火烧白宫,可比围攻国会山过瘾多了

此后美国继续执行谨慎的财政政策,前后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1835年美债清零。

这也是美国历史上,国债唯一的一次清零。

至于1835年之后,美国为何重新走上大肆发债的道路,又为何染上严重的美债依赖症,直至把美债由济世的良方变成自杀的毒药,且听下回分解。

请看下篇:

从耶伦访华说起:从经济角度看美国的衰落(中):借出来的超级大国(乙篇)美国治病记,汉密尔顿与他的旋转门计划

今日推荐:

1.《》

2.《》

3.《》

另,校尉花费数年时间写作的长篇写实型历史小说《红颜无老死》正在公众号连载,欢迎朋友们过去捧场。

作者简介:非著名战略分析人员,自干五宏大叙事者,用逻辑打磨毒舌的中年大叔,喜欢纸上谈兵的退役大校。

0 阅读:0

校尉讲武叙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