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皮定均去世后,邓小平重用杨成武:到了用一下你威名的时候了

百年人物志 2024-06-15 10:10:25

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皮定均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没有上过学,不认识字,更没有读过书。然而,自跟随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以来,皮定均便开始爱上了学习。

长征途中,只要有时间,他便要学习识字,渐渐地,他已经摆脱了“文盲”的帽子,成为了我党的著名将领。除了读书识字外,爱学习这个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

莱芜战役中,皮定均率队攻打位于吐丝口东北大庙敌人的核心阵地时,虽然部队伤亡过大,但凭借全军将士们顽强的意志,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受到了陈毅老总的称赞。

战后,皮定均得知部队伤亡情况后,来到了战场,同广大干部一起分析这次战役的经验和教训,为日后作战积累经验教训。

解放战争时期,皮定均饥渴地学习着各种战略战术,并通过实战进行检验和创新。这一时期,吸取了很多知识的皮定均在指挥打仗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1952年2月,朝鲜战争期间,根据中央军委命令,赴朝参观实习团深入战区考察学习,皮定均随团来到朝鲜战场。整个过程中,他的手上总是拿着一个笔记本,忙着记录有关战场、部队的一切相关信息,遇到有不懂的地方,他总是不耻下问,从不因为对方官职比自己低就摆架子不好意思问,也不因对方地位比自己高而出现卑微姿态。

考察学习期间,从敌我兵力对比、战略战术、装备差距到全军战士的政治素养、当地的地理条件、天气状况等,都在他的笔记本上有着详细地记录。结束后,一整理,他用完的笔记本足足有一大摞。笔记中还绘制有活动要图,上面还对村庄、山脉等重要地理位置作了标注,这些资料是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朝鲜战场的宝贵资料。

实际上,这并不是皮定均第一次总结作战经验了。早在1945年,他便写出了两万多字的关于攻击城寨战斗的经验总结,为我军在日后的战场上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同年12月底,皮定均率领24军进入上甘岭地区,修筑工事,与武器装备先进的“联合国军”展开作战。

美军的飞机大炮对我军阵地的防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完成坚守任务,皮定均同战士们一起挖坑道,这次坑道的质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要达到防敌人飞机大炮轰炸的要求,又要能攻能守。

为此,皮定均经常来到前沿阵地检查各部队的备战情况。在他的带领下,面对武器装备占据强大优势的敌军,我军将士们不惧牺牲,团结一致,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钢铁长城。

除了修筑更加牢固的工事外,皮定均还认真研究起了战略战术。利用美军轻敌的心理,皮定均采用“零敲牛皮糖”的战术,在军中广泛开展训练神枪手、狙击队、突击队,主动出击打击敌人,积小胜为大胜。

在战斗过程中,皮定均将我军擅长近战、夜战、孤军深入作战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重创敌人的嚣张气焰,极大鼓舞了我军的士气,这一战略战术随即在志愿军中推广。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皮定均回国出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协助司令员叶飞镇守祖国的东南海疆。

这一时期,皮定均在福建前线的工作完成得相当出色,就连司令员叶飞都说:

“自从皮定均调来福建后,我身上的担子减轻了不少。他工作有水平、有魄力,我既放心,也放手,军区的工作几乎全都交给了他和其他领导同志。我也有更多精力用来搞地方工作。”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以台湾省为依托,蠢蠢欲动,一再叫嚣“反攻大陆”,并派出飞机、舰艇袭扰大陆东南一带。

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这些袭扰活动,皮定均组织成立了一支海上侦察队,一旦锁定目标,他便果断下令海军抓住战机,亲自部署,率军作战。在他的领导下,国民党反动派袭扰福建沿海前线的行动大大减少。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战略防御重点逐渐转向西北、华北等地区,皮定均又临危受命出任兰州军区司令员。

西北的边防线长,且大多都是广袤无垠的沙漠、戈壁滩,如何加强西北的防御阵地成为皮定均上任后首要思考的问题。

为此,他在西北沙漠中开展了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并完成了装甲兵穿越沙漠的试验,这极大增强了广大指战员作战的信心。紧接着,他便组织了规模多达10万兵马的军事演习,在广袤的西北地区筑起了“钢铁长城”。

1974年,皮定均又奉命出任福州军区司令员。这一时期,他克服外界重重压力,极大提高了部队的素质,并一举扭转了部队颓靡的现状,为稳定福建前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6年5月,根据中央军委此前批准的军事演习方案,演习部队陆续开进了福建前线的东山岛。

然而,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原本在医院治疗青光眼的皮定均再也待不下去了。7月7日早晨,他毅然乘车出发,决定前往演习现场。

为了节省时间,尽快赶到,皮定均选择了换乘飞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飞行,皮定均于上午十时十分抵达了漳州机场。但这个时候,由于夏天天气多变,气象员汇报“不能飞行”。

为了此次军事演习能够顺利展开,皮定均坚持乘飞机前往。最终,空军重新规划了一条临时航线。

就这样,皮定均一行便转乘米-8直升机继续赶往东山岛。然而,20分钟后,飞机与地面的联系彻底中断了。

有关部门得知后,立即派人寻找,最终,人们在漳浦县灶山发现了失事飞机,机上包括皮定均在内的所有人全部遇难。皮定均这员猛将就这样离开了世界,叫人悲痛不已。

皮定均逝世前后,国内也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周总理、朱总司令、毛主席先后逝世,国内形势十分紧张,在台湾省的国民党时刻紧盯大陆,美国政府又趁机不断向台湾出售武器,导致台海形势也十分紧张。

在这一背景下,身处前线的福州军区必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皮定均司令员逝世后空出来的位置,必须尽快有人顶上去。这个人不仅要有足够的资格领导福州军区,而且还得是确实有能力的,究竟谁能够胜任这一工作呢。

经过仔细考虑后,邓小平选中了杨成武将军前往福建主持福州军区的工作。

杨成武在党内的资历就不用过多赘述了,从这一方面来看的话,无疑是能够服众的。第二点,杨成武是福建人,能够快速适应在这里的生活和工作,为尽快承担起司令员这一职务减少了很多障碍。第三点,杨成武曾经指挥过金门炮战,同国民党反动派在海上打过交道,经验老道的他坐镇福州军区,必然叫人安心。

赴任前,邓小平特意叮嘱他说:“你呢,会打仗。以后,你就主抓军事。现在嘛,我就要用一下你的威名了,你担任福州军区的司令员,能够威慑台湾和美国。”

果不其然,杨成武来到福建后,台湾和美国方面的动静都小了不少。毕竟,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威慑美军的杨成武,至今仍在美国军界有着响当当的名号。至于台湾省的那些人,一听杨成武,自然也是偃旗息鼓了。

参考资料:《中国空军纪事》、凤凰资讯报2014年11期、江淮文史2016年6期、铁军2014年7期、学习时报

0 阅读:69

百年人物志

简介:这是一个有态度的历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