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磊:半导体补贴是最糟糕的投资,最好的投资是前瞻研究!

芯智讯 2024-06-26 12:21:28

6月25日,中国台湾省国科会“科学、民主与社会研究中心(DSET)”举办了“科技地缘政治下的台湾”年度论坛,邀请了研院产科国际所研究总监杨瑞临、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全球行销长暨台湾区总监曹世纶、台湾大学重点科技研究学院客座教授(前台积电研发处处长)杨光磊、中华经济研究院中国台湾-东南亚协会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共同探讨科技地缘政治下的中国台湾半导体产业与经济安全。

杨光磊回顾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称美国是半导体的创始者,摩尔定律帮助了美国半导体产业前期发展,让英特尔(Intel)成为了全球半导体霸主,并维持很长时间,因为全世界都在集结资源遵循摩尔定律发展。

△杨光磊

不过,“成也摩尔定律、败也摩尔定律”。杨光磊说,摩尔定律促进产业分工,瓦解整合元件制造(IDM)模式,半导体制造朝向东方发展,因为制造与美国创新文化冲突,这是时代必然的现象。

美国半导体于上世纪80年代被日本赶上,杨光磊表示,日本在鼎盛时期囊括了50%全球半导体市场。美国无法忍受被取代,随后通过一系列政策让日本进入“失落的30年”,不只半导体产业衰落,也造成人才断层。

杨光磊表示,台积电当初选择不被看好的晶圆代工领域,是因为没有竞争,得以从小企业逐步成长,至今成为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公司。1990年代中国台湾股票分红制度,吸引了海归潮,加上工研院培育台湾本地人才,促进半导体产业高速发展。几年前的新冠疫情造成全球供应链断链,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台湾半导体的重要性。

他指出,中国台湾半导体产业以逻辑晶圆制造为主,存储芯片制造主要在日本及韩国,上游的半导体设备部分仍以欧洲及美国为主,因上游企业多经过近40年的长时间发展,中国大陆遭美国限制,要突破的困难度极高,估计可能要面临几十年的困境。

“地缘政治对于中国台湾半导体产业有负面阻拦,也有正面帮助”,杨光磊说,风险主要来自于美国,因为美国要降低半导体制造集中亚洲的风险,必然会要求台积电去美国制造,最近又传出美国敦促台积电前往美国研发,这对中国台湾不是好事。

杨光磊进一步指出,全球化已死,中国台湾要去面对,保持既有竞争力,并持续发展,突破不必要的限制。美国制造会造成成本提高的风险,应寻求弥补成本伤害的办法;前瞻研究是美国的强项,在这方面可与美国合作,应避免与美国冲突、形成两败俱伤,要智慧对谈。

杨瑞临也表示,地缘政治因素持续不断延烧,中国台湾半导体产业竞争力可以维持多久,备受各界关注。台积电将于明年量产2nm制程,估计在9埃米制程技术之前,台积电与中国台湾半导体都将维持领先地位,约至2032年。

从全球机会来看,杨光磊认为,欧洲及日本等非美国地区则充满机会;至于中国大陆,虽然半导体发展受限,但大陆市场庞大不能忽视。中国台湾应在不影响竞争力的前提下,结盟世界各国。

杨光磊表示,中国台湾不是一片蓝天、没有乌云,在面临少子化的危机,应加强生产力;此外,在能源与环境方面应寻求平衡。

曹世纶也表示,全世界都想要发展半导体,不过,有些国家与中国台湾是竞争关系,因此中国台湾半导体厂国际布局与合作需要有大战略,应思考采取主动或被动策略。

徐遵慈强调,中国台湾有完整的半导体生态系统,应留在本地,在面对地缘政治的挑战下,需要更高层级的战略,跨产业共谋应对之道。

杨瑞临则认为,“中国大陆也会力求突破,达到自主化。”中国台湾未来应与国际合作,并在过程中,强化研发安全,将相关安全机制纳入生态系。

针对补贴政策,杨光磊说,补贴是最糟糕的投资,因为一次性补贴不够,投资报酬率很差,最好的投资是投资前瞻研究,他认为中国台湾不应锦上添花补贴半导体。

编辑:芯智讯-林子

0 阅读:16

芯智讯

简介:专注于手机、芯片、智能硬件等相关领域的行业资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