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没认同感!美国有38万苗族人,是背叛与鲜血酿出的“恶果”

观图文读历史 2024-06-25 06:50:35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提起苗族你会想到什么,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似乎默认了他们都生活在中国。但是在实际上,他们在东南亚多个国家也都有分布。而且除了这些以外,你知道么?在遥远的美国同样生活着一批苗族人,不过恐怕和大家想的不太一样,他们对于中国可没有什么认同,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啤酒]

1

生活在美国的苗族人(Hmong)

如果我们根据美国官方统计的数据来看的话,2019 年美国有 327000名苗族人,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这个数字大约为15万人左右。如果我们再看世界上面的数据的话,全部人口的数据,大约是一千四百万左右,而在中国生活的大约1100万人。

可以说在非中国境内生存的群体当中,这毫无疑问是非常壮大的一支了,不过他们当中的群体可以说是非常的“割裂”。其中年龄比较的大的群体比较封闭保守,他们居住在比较封闭的社区,过着清贫的生活,打扮和生活方式上坚持着传统的风格。

而根据美国的新闻网站报道的情况,根据当地的一个“非营利性”组织“东南亚资源行动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近60%的苗族美国人被认为是低收入者,在这个群体当中,超过25%的人生活在赤贫当中。

在这份报告中显示,与当地的所有种族群体相比,这个数字看起来非常的不容乐观。从总体人口来看,在2018年统计的数据,他们的的贫困率约为11.8%。苗族美国人的公共健康保险参保率与非裔美国人相似,分别为39%和38%。至于教育程度,更是远低于平均水平。

而与之相对的是在他们的年轻人群体当中,则可以看到充分的“美国化”了,他们生活处处都已经几乎看不到传统的风格,无论从穿着还是谈吐,都像是一个普通的亚裔美国人,数以千计的年轻“苗族美国人”获得了大学学位,从事着一些体面的岗位。

他们可以说已经用一种独特的方式,适应了在美国的生活。在他们的群体当中,网球已经取代了苗族新年求爱游戏中的传统布球。在美国的苗族婚礼上,这些夫妇通常穿着传统服装参加仪式,在招待会上穿着西式服装。

而一些不符合当地法律的习俗也被逐渐修改掉了,比如说他们曾经的一夫多妻制度,就修改为了更符合美国价值观的一夫一妻的制度。而上了年纪的男人,喜欢聚集在美国城市的公园里,在那里享受用竹烟枪抽烟的乐趣,这是他们在故乡的时候用来抽烟的设备。

但是这些群体依然保留的一定的族群特色,就像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依然认为自己的先祖是“蚩尤”,虽然缺乏相关教育,不理解背后的神话内涵,但是崇尚武力的习俗还是保留了下来。他们的男孩是非常热情的童子军,在明尼阿波利斯甚至还有一支全苗族人部队,经常因其团队精神而受到称赞。

2

这一支苗族人的由来

但是你可能会好奇,如果说是在东南亚出现这样一支分支,那还是挺正常的,为什么会在美国出现这么大一群呢?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首先我们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这个群体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东南亚,或许更加准确的说应该是来自于老挝。

而他们会来到这里的这里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做了中情局的“打手”。这背后只能说离不开美国中央情报局干的“好事”。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把自己的力量介入到东南亚,防止社会主义思想在东南亚的不断“蔓延”,美国秘密组织了很多的特种作战行动。

特别是因为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非常恶劣的基础设施环境,他们选择了一种和当地群体合作的方式。他们选择的合作对象就是老挝苗族,现在一般认为,这一支是在17世纪的前后,逐渐从我国境内迁移过去的族群,有着良好的丛林生活作战的能力。

看到了他们的“价值”以后,中情局负责的人员很快就和他们的高层达成了合作,由美国出钱出装备和教官,从他们中选取了一支“精锐”训练成专门丛林作战的“特种部队”。而代价则是他们要配合美国作战,后面我们都知道了,随着美军败走越战战场。

没有了“后台”支撑的,再加上因为在战争中做了美国人“打手”,这群人很快遭到了清算。遭到了当时的老挝政府的剿灭,这在后来险些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最后在联合国的协调之下,把这些苗人定义为了“难民”,作为造成了这一切的美国接受了大部分的“难民”。

3

美国文化对他们的改变

实际上他们的“移民”生活并不容易,在当时甚至有一种说法:没有哪个难民群体比苗族人对现代美国生活准备得更少。但没有人比苗族人更快地成功地在这里安家,当他们到达这里时,苗族是所有东南亚难民群体中最不西化,最没有为在美国生活做好准备的。

那些来到当地的人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新的文化和地理区域,很快就开始改变传统的苗族宗教,语言和技能。传统变得更加难以保存,因为家庭必须学习如何适应当地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新旧观念基本上会使老一代与年轻一代保持距离。

一开始的流离失,迫使了去往美国当地的苗族人,逐渐的远离传统的生活,这引发了老人们的担忧。担心年轻一代会从美国文化中借鉴更多。这场搬迁的影响是:这些苗族人,在美国接触到了当地思想和教育。

很多东西让他们的生活出现了深刻的变革,如他们之前没有接触过的电子设备,而新的语言和技术,这些共同作用下,让这些苗族人产生了不同于苗族传统价值观的理念。慢慢地,移民不得不围绕新的社会规范重建他们的生活,而这些规范的代价是学习不熟悉的结构。

苗裔奥运冠军

为了保护自己的传统和文化,一些长辈们抵制年轻一代对文化习俗和性别角色的转变和改变,因为他们害怕被美国化。苗族长者认为,为了维持他们的文化,保护依赖于坚持传统观念的能力。然而年轻一代已经开始失去传统价值观,用一种破碎的语言说话(传统苗族语混合部分英语)。

所以说理解了他们过去的历史以后,大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家对自己的定义是“苗人”,而不是中国人或者老挝人,对于这些已经非常的“西化”的苗族人来说,人家就是一个“地道”的美国人,最多算一个“亚裔美国人”,自然不会有什么中国认同了。你认为对于我们来说,他们算什么呢?

参考资料:

【1】光明日报 - 2001.04.06《在美国的苗族人》

【2】观察者网 - 2021.07.30《18岁苗裔女孩夺金,美媒:亚裔美国人的胜利,苗族社区的胜利》

0 阅读:73

观图文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