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我母亲在地震棚里读小学,每天早上都要喊“毛主席万岁”

博览说历史 2024-05-01 08:49:34

70年代中期,我母亲上小学的时候,每天早上都要面朝东方喊“毛主席万岁”,还要跟着老师念《毛主席语录》。

我母亲是1969年生人,自小生活在江苏省扬州市下面的一个小乡镇上,是土生土长的老扬州人。

由于成长时代的特殊性,她也经历了一段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的历史风云往事。

如今,母亲也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有时候便会讲一些过去的往事给我听。我在侧耳聆听之余,觉得还是有必要留下文字来以作留念。

我母亲出生那年,正处于中苏对抗的顶峰时期,北疆发生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后,两边一度剑拔弩张,“核战”的阴影笼罩在每个人的心中。

在和苏联交恶的同时,中国又处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当中。燃料、化肥、农药等资源都很短缺,这也导致了粮食产量普遍不高。

再加上当时还没施行计划生育政策,每家都是有好几个小孩子的。因此,实事求是地说,母亲小时候吃得并不好,甚至有时候还吃不饱。

根据母亲的回忆,那时候食用油金贵得很,平时做菜时都舍不得多放。说到这儿,还有一件关于食用油的趣事。

为了防止小孩子偷吃,村里有一户人家就把油瓶放进米缸里。结果有一次,瓶口没封严实,油洒了出来,整瓶油基本都渗进了米缸中,把稻米染成了金黄色。

大家想想,这时候的油可金贵着呢,肯定不能浪费呀。于是,这户人家就做出了一个决定,就是每次煮米饭时都不淘米,直接加水下锅煮。

年轻人可能不太了解,当时的大米可没有现在超市里卖的那么干净,由于脱谷设备的落后,机出来的大米里面通常会混有很多的小石子、草屑以及灰尘。

所以通常来说,煮饭之前肯定要用水淘两遍的。但由于食用油的紧俏,这户人家的做法也实属无奈之举。

此外,那时候还是大集体生产队模式,每家都得出劳动力参加集体劳动。年底的时候,生产队会把养了一年的肥猪宰了,给每家每户分肉作为年货。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排骨价格比瘦肉贵,瘦肉价格又比肥肉贵。可是在当年,肥肉才是最受欢迎的。

主要原因就是大家肚子里都没油水,吃肥肉能解馋,肚子里有了油水后,浑身都感觉充满了力气。而且肥肉还可以榨成猪肉,每次做菜的时候加上一点,菜也是喷香的!

母亲回忆道,生产队派发猪肉的时候,常常有人因为分到了排骨而怒气冲冲地和大队干部吵架的。

所以后来为了避免发生冲突,通常的做法就是每家分一点肥猪肉、再来一点瘦肉,再搭配一些排骨。这样一来,大家基本也就不闹了。

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由于震级很高,危害很大,大家心里都很害怕。全国各地都开展了浩浩荡荡地抗震运动,各个乡镇都被要求组织群众们建筑地震棚。

村支书用喇叭把大家叫醒后,又宣读了几句毛主席的话,跟着又让各家准备准备,要建地震棚了。

棚区被集中安排在村里的一处空地上,就靠着河边,旁边还有一块西瓜地。

由于是各家自行搭建地震棚,因而每家的棚子也各不一样。条件好一些的就用篷布,条件差一些的就用塑料布 。

外公先用铁锹在地上挖上四个小坑,然后把四根木桩栽进去,用土夯实。接着把篷布盖到木桩上面,用铁丝拧紧,一个简易的地震棚就搭建好了。

由于是临时建筑,也不必要讲排场,大家都是简单搭建一下就行。

搭好地震棚后,再把一层塑料布垫在里面的地上,上面先铺上一层厚稻草,再垫上棉被,这样子就可以住人了。

当时,正值七月,虽然热气腾腾,但小孩子们都感觉很新奇,大家聚在一起玩耍,都很开心。

吃饭的时候,大家还会互相交换着食物吃,大家说说笑笑,也确实很快乐。

刚才也提到过,棚区旁边就是一块西瓜地,属于集体所有。大人们都很有分寸,不去做非分之想。

小孩子们可都是调皮捣蛋的性格,趁着天黑的时候,就有几个小孩偷偷去摘了西瓜吃。第二天被发现后,免不了又是一顿竹笋炒肉,哭声惊天动地。

也是这一年,我母亲也正式上小学了。根据母亲的回忆,她上一年级的时候,很轻松,基本每天都是玩耍,没什么功课,老师能教得文化内容也不多,很多老师都是初中毕业生。

令母亲印象深刻的是,每天早上上课之前,老师都要带着大家面向东方,喊上几句“毛主席万岁”。此外,老师还会每天领着大家读几句毛主席语录。

等母亲上了二年级以后,上得文化课才多了一些。不过母亲那时候小孩子心性,心里面只想着玩,再加上当时家里没什么钱上学,所以就只上到小学毕业就回家干活了。

再之后,母亲就和几个村里的好姐妹去了扬州市中心工作,在一家饭店后厨干活,每天都要拔鸭毛。说到这儿,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咱们以后再继续聊。

0 阅读:0

博览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