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过谁人评?一览国民政府时期十七位外交部长

恒鼎谈历史 2024-06-17 10:03:32

伍朝枢,广东新会人,伍廷芳之子,胡汉民、孙科的支持者。他虽不及父亲功标青史,但在制定对外政策、健全外交部内制、废除不平等条约、保护华侨等方面,贡献良多。

任期:1927年5月-1928年2月

黄郛,浙江上虞人,蒋介石盟兄弟,并与新政学系关系密切。“五三惨案”后因屈辱外交被蒋介石免职顶罪。

任期:1928年2月-6月

王正廷,浙江奉化人,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中国近代体育早期领袖之一。“九一八”事变前后因执行蒋介石的对日妥协路线而被迫辞职。

任期:1928年6月 -1931年10月

施肇基,浙江钱塘人,生于江苏,外交家。“九一八”事变后因单纯寻求国联主持公道,而引起国人的不满与愤怒,最终被迫辞职。

任期:1931年10月-11月

顾维钧,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外交家。“九一八”事变后因主张与日本直接谈判的“锦州中立化”方案遭到各方反对,而被迫辞职回沪。

任期:1931年11月-12月

陈友仁,祖籍广东兴梅,生于中美洲英属西印度群岛特立尼达,外交家、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因他主张的政策在政府同僚中得不到支持而被迫辞职。

任期:1931年12月-1932年1月

罗文干,广州番禺人,外交家,法律界权威。他虽主张通过国联解决问题,但同时也要求坚决抵抗日军的侵略,并主张上海问题、华北问题,要连同东北问题一并解决。这便与蒋介石的方针发生矛盾。1933年5月,中日双方秘密签订《塘沽停战协定》,该协定变相承认日本占领东三省和热河的“现状”。罗文干在《塘沽停战协定》签字后,便向国民政府呈请辞职。后经蒋介石挽留,直到12月2日才最终辞去外交部长职位。

任期:1932年1月-1933年12月

汪兆铭,即汪精卫,祖籍浙江山阴,生于广东三水,国民政府二号人物,国民党汪派领袖。1935年5、6月间,他批准“何梅协定”、《秦土协定》,将华北主权让与日本,社会舆论哗然。同年11月,汪在南京中央党部被孙凤鸣刺杀,重伤。

任期:1933年8月-1935年12月(兼署)

张群,四川华阳人,新政学系首脑。他出任外交部长后便宣布“以不侵犯主权为限度,谋友邦之政治协调;以互惠平等为原则,谋友邦之经济合作;以合法途径,解决不平等条约”等强硬的外交方针。但因未能有效地实际改善中日问题,在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威胁以及全国人民抗日舆论的强大压力后,被迫于1937 年3月辞职。

任期:1935年12月-1937年3月

王宠惠,祖籍广东东莞,生于香港,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近现代中国法学的奠基者之一。抗战期间他积极争取英美援华,力争中国的四强地位,为战时中国外交做出了重要贡献。

任期:1937年3月-1941年4月

郭泰祺,湖北广济人,政治家、外交家。1941年4月调任任外交部长,7月又兼任国际最高会议常务委员,后因修建郭长官邸一事,为当时舆论界所指责,旋于12月被免除职务。

任期:1941年4月-12月

宋子文,海南文昌人,政治家、外交家、金融家,宋氏家族代表人物。他任内频繁活动欧美各大国,寻求支持与帮助。1945年4月更是赴美国参加旧金山会议,参与制定联合国宪章。

任期:1941年12月-1945年7月(未到任前由蒋介石兼理)

王世杰,湖北崇阳人,法学家,《现代评论》、《自由中国》等杂志创办人,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他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 并对各民主党派进行分裂活动。此外,他还执行亲美英、反苏反共政策,积极支持蒋介石的卖国内战方针。

任期:1945年7月-1948年12月

吴铁城,原籍广东香山,生于江西九江,新政学系成员。1949年1月蒋介石宣告引退, 李宗仁任代总统, 发表声明愿以中共提出的条件为基础进行和谈, 他与孙科表示反对, 并将行政院撤到广州。不久,他又辞去职务,以在野派身份到东南亚访问,进行反共活动。

任期:1948年12月-1949年3月

傅秉常,广东南海人,太子派(孙科派)重要成员。未到职。

任期:1949年3月-5月

叶公超,祖籍浙江余姚,生于江西九江,外交家、文学家。他在国民党风雨飘摇,处境维艰时,断然决定将外交部的全部档案运到台湾,这就使从清朝起到国民党大陆撤退时所有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协定等重要文献完整无缺地得到保存。

任期:1949年5月-6月(代理),10月任

胡适,籍贯安徽绩溪,于江苏川沙(今属上海),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他对美国政府持友好、尊重态度,认为中美利益一致,故在外交政策上经常会被美国政府牵着走。

任期:1949年6月(未到任前叶公超代理)

2 阅读:256

恒鼎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