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周总理挂念20年的大案:1930年上海“马字三号”悬案,真相如何?

人间档案历史侃 2024-06-08 07:28:14

1930年5月18日,德康医院内闯进来三个彪悍的男人,看样子就不是什么善茬,医院工作人员上前询问这三人是什么路子,却被其中一个带头的用“替老板找病床”为由打发了回来,突然那个带头的男人盯着眼前发现的猎物恶狠狠的喊了一句“铐起来,再找一辆大牌照救护车带走。”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三人中的一个掏出枪对着自己人就是决绝开火,随后还在自己的肩上找补了一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是三人有旧怨在医院发生了内讧?

可他又为什么搭上自己的一条手臂去保护那素昧平生之人?

1930年5月15日至18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大会,与会代表共有三十多人。

可当时正处于白色恐怖的阴影之下,一招不慎便是满盘皆输,主持中央政治局工作的周恩来率先从安全角度策划,最终将此次会议的地点定在了公共租界的德康医院内,德康医院是由中央有关部门开设,安全性大大提高。

随后党组织派出交通员暗中联络参会代表,并且以到医院看病的名目入住医院,进入到医院后,就处于一种高度的封闭保护状态中。

可就在大会结束后,各代表们陆续在警卫力量的掩护下离场时,却突然生出乱子。

三名陌生男子无礼闯入,以找病床为由搜索我方代表,看情形他们对于医院内部结构了如指掌,径直走向病区,换言之,应该是本次会议行程已经被泄露。

院中我方人员不断的加以阻拦,可还剩下最后一位“患者”——赣东北苏维埃及红军代表邵式平未来得及脱身,陪在他身边的还有奉命在上海协助周恩来负责中央组织工作的陈潭秋。

三名特务拔枪相对,其中一人下令要找来大牌照救护车将两名重要人物带走,事后调查才知道,下令那人是淞沪警备司令部侦缉大队少校督察官钱祖谊,怪不得对我方代表一眼便知,这二位可是地方通缉榜上的榜首大人物。

钱祖谊自知在租界没有手续逮捕有违规矩,但用大牌照救护车给“患者”转院就在情理之中。

就在钱祖谊打着如意算盘想要逼我方代表就范时,不成想却被自己人开了黑枪,为了瞒天过海,他还忍痛对自己下手,这人到底是谁,各种隐情又是如何,著名的悬案“马字三号”案又是如何发生,列位看官,且听我细细道来。

01 挺身而出的人是谁?

就在千钧一发之时,在场的工作人员已经报了必死之心保护代表,却不成想一个瘦高个子的特务拿出枪对着钱祖谊和另一名特务就是两枪,然后对着邵式平和陈潭秋说“特务已死,请二位长官马上离开。”

他的话音刚落,就对准自己的左侧肩膀扣动了扳机,解除危机的两人心下明白,这是自己人。

因有枪声响起,巡捕房火速赶到查明情况,只见地上三人两死一伤,伤员拒绝透露身份,巡捕房只好先将失血过多的伤员送到广仁医院。

回到安全地带的我方代表这才知道,那出手援助的人名叫赵宝昊,是党中央直属机密部门在淞沪警备司令部侦缉大队安插的内线。

陈潭秋担心此次行动会不会给赵宝昊带来危险,于是便派人到广仁医院与赵宝昊接头。

前去的人称为老曾,老曾趁巡捕房看管赵宝昊的警员接电话的间隙,来到了赵宝昊的病房,他率先告诉赵宝昊我方人员均安全撤离,但死亡之人有一个是少校军官,必然会引起当局注意,搞不好还会惊动蒋介石这个难缠的麻烦。

老曾提醒赵宝昊,对于枪击火拼,只说是有人从窗外偷袭,现场弹道轨迹就是佐证,这样能轻易从此案中脱身,更能够摆脱失职的后患,如果成功脱身,便要尽力盘查,到底是谁走漏了组织开会的机密,赵宝昊一一记下。

经过警备司与巡捕房的交涉,住院的第四天,赵宝昊就被司令部侦缉大队接走,并且软禁在徐家汇的一家私营医院中,不间断陪护赵宝昊的是三名便衣警察。

虽然赵宝昊遭到了变相审查,但整体还算是可以接受,而这全要仰仗于司令熊式辉亲自下达的命令,那这小小的侦缉队队员,怎么能和警备司司令攀上了关系?

这一切还要从赵宝昊的身世说起。

赵宝昊是宁波人贫苦人家的娃娃,14岁到上海大隆机器厂做学徒,学成后在邓泰记机器厂当机修工,1926年秋天,地下党为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搞到一批旧枪支,秘密请人维修,而赵宝昊就在工匠之中。

维修成功后的赵宝昊向组织申请留下干革命,组织看中了赵宝昊的革命热情与一技之长,故而应允了他的申请。

1927年3月赵宝昊如愿以偿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年9月,白崇禧组建了淞沪卫戍司令部自任司令,次年春,便由熊式辉代理司令。早在白崇禧任司令之时,便向四方寻求各种能人巧匠,同时也招募侦缉大队侦探。

组织认为这是打入敌人内部的绝佳机会,没有执行任务痕迹的赵宝昊奉命前往。

而与熊式辉攀上关系还要从一把手枪说起。蒋介石曾经送给熊式辉一把象牙柄的勃朗宁,熊式辉对此爱不释手,可这心头好偏偏在他如厕时掉进了茅坑,水洗后需要精密检查维修,警备司令部的枪械修理所都抢着做此事,但是那熊式辉为人十分迷信,既要考虑到维修工将的生辰八字,还要面相合自己的心意,整个维修所就没有一个人入得了他的眼,就在此时,副官告诉熊式辉,侦缉大队有一个手艺人,应该能够符合司令的标准。

果不其然,赵宝昊成功的帮熊式辉修好了手枪,并得到了他的大加赞赏。

此次军法处将案件呈报上来时,熊式辉一下子就认出了“老熟人”,于是便交代了几句,军法处一听这其中有门道,自然不敢苛待赵宝昊。

十来天后,赵宝昊的伤好了,军法处的调查结果也出来了,随即就解除了赵宝昊的嫌疑。

赵宝昊住在龙华镇外直属侦缉分队的集体宿舍,每天闲来无事就是接触同僚闲谈,再就是前往医务室换药,可这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调查出卖组织的秘密埋下伏笔。

1930年6月18日上午八点多,中央直属机密部门接到了联络暗号“小涓请求执行四号方案“。

小涓是赵宝昊的代号,而四号方案指向的是接头地点在龙华寺。接头人老曾心想这是调查奸细有了眉目,正欲前往,可随后就接到了赵宝昊同志壮烈牺牲的消息。

据线人密报,上午十点左右,侦缉分队宿舍门口以抓捕共党潜伏分子为由发生了一场内乱,而赵宝昊就是他们的缉捕目标,寡不敌众的赵宝昊在打死一名敌人后开枪自尽。

当天,周恩来同志派专人对赵宝昊遇害一事进行调查,并将该案件命名为“马字三号”。

1930年正是马年,可党组织的一匹奔腾宝马却惨死在乱世的弓箭之下。

02 尘封二十载的旧案

白色恐怖之下,要想深入敌人大后方打探情报简直是难于登天,秘密调查无果后,中央不得已之下忍痛搁置了马字三号案件。

时间来到了1949年11月,建国之后中央社会部联合公安部下令彻查建国前各大悬案要案,而马字三号案被下发给上海市公安局。

上海市公安局承接的悬案不仅此一件,还特地设置了“历史悬案调查办公室”,而马字三号案由第4小组开展调查。

悬案办第4小组由组长洪思愚,组员梁任重、宋有谷、蔡微鑫、张福仁组成,和其他案件不同,当洪思愚接到马字三号案件时并没有获得对案件有所说明的纸质卷宗,仅仅是相关案情的口头介绍,小组5人这才明白调查此案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5人率先对案件进行了梳理,针对赵宝昊牺牲的原因他们进行了大胆的推测。

有人认为可能在赵宝昊负伤之时,敌方就对他产生了怀疑,也有人认为是在后续调查内奸中他不慎暴露。

这份猜测仅仅是后续调查的一个理论支撑,要想破案,还得真扎实干。

于是5人兵分两路,一队成员去查遗留下来的敌方档案,一队人员去寻找当时现场的目击者还原1930年6月18日那个悲惨的上午。

调查敌方档案的三人一行并不顺利,敌方档案中堆积了大量还未分类的资料,其中涉及到的军事机密也不能轻易对外开放,如果想要进行调查,需要华东军区政治部的盖章。

可时间紧任务重,三人明显来不及向上申请。

但洪思愚,蔡微鑫两人一行却是收获颇丰。当年赵宝昊的宿舍在龙华镇南侧镇口的一座废弃道观内,两人到龙华镇派出所稍微一打听,便找到了当年给宿舍看门的吴老头。

今年已经有73岁的吴老头身体还算硬朗,记忆力也十分好,一提起当天的情形吴老头还有些后怕。

他说那天自己正在整理信函报刊,就见军法处的军法官“活阎罗”阎望仕带着手下的特务急匆匆赶到。阎望仕心狠手辣素来出名,吴老头连头都不敢抬,但特务中有一个名字叫做小郭的,和吴老头关系还算熟络。

小郭先问赵宝昊是否在宿舍,可吴老头根本没有留意。吴老头说如果赵宝昊再晚回来一刻钟,他是有机会逃过此劫的,可天不遂人愿,就在活阎罗一行将要离开时,赵宝昊拿着芝麻酥糖边走边吃的回来了,活阎罗不由分说的指认赵宝昊通共想要将他缉拿归案。

但赵宝昊并没有束手就擒,一边质问活阎罗可有证据,一边竟然嘲笑似的打趣起来了狗腿子小郭。

吴老头清晰的听见他说:“小郭我看侬真是名不虚传的13点——无锡13点”。

那小郭本就是无锡人,虽然是干特务的,但是他的做派却有点娘娘腔,所以就有人给他起了个13点的外号。

活阎罗有些耐不住性子,想要立即抓住赵宝昊,可只见七八米外瞬间铺开了一阵烟雾,原来是赵宝昊用石灰迷住了几个特务的眼睛,随即拔出枪与敌人展开火拼,寡不敌众的赵宝昊被枪射中,他自是不会落入敌手受尽凌辱,便毅然决然的开枪自杀。

当时的目击者除了吴老头,还有扫马路的薛瘸子,事隔经年,薛瘸子已经患病去世,但薛瘸子儿子所说与吴老头一般无二。

听完两人的回忆,调查组进行了一个详细的分析。当时的侦缉大队只管抓捕,如果赵宝昊是在负伤之后就被怀疑,那么他应该被当做鱼饵,来引诱出与之联系的我方人员。

可是就吴老头的回忆来看,活阎罗的抓捕对象仅仅是赵宝昊一人,也就是说在6月18日前,敌人一定是获得了什么肯定性的证据,那么这个破绽是赵宝昊本人暴露出来的,还是我方队伍中又出现了奸细?

其实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找到活阎罗的下落就能够得知当年的隐情。可是就吴老头回忆,自从那天枪战之后,他再也没有见过活阎罗和小郭。

调查组认为活阎罗可能因为办事不力受到了处分,但一定罪不至死,于是5人决定在龙华镇进行细致的走访调查。

虽然说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20年,但一定会有什么蛛丝马迹潜伏在时间变幻之下。不消费力5人就得到了一条有力线索,当年活阎罗最喜欢吃申驼背的糕团,而现如今60多岁的申驼背仍然在继续卖糕团。

因为糕团而在龙华镇出名的申驼背不久就被调查员找到,幸运的是申驼背果然知道活阎罗阎望仕的下落。

据他回忆,当年熊司令一怒之下将活阎罗与小郭除去了军籍,因为活阎罗还算有头有脸,所以被调往江苏第二监狱当了狱卒。

留住一条命的阎望仕反倒是想得开,总是穿着警察制服到龙华镇来买申驼背的糕团,眼见老顾客光临申驼背决定免费招待,也就是在此盛情难却之下,阎望仕没忌讳的说出了自己一番遭遇。

调查员们欣喜异常,因为江苏第二监狱位于漕河泾镇东,故而也被称之为漕河泾监狱。

只要到上海军管会法院找到相关的人事资料,便可以锁定活阎罗的具体去向。

据档案显示,活阎罗阎望仕于1930年7月2日来漕河泾监狱报到,而后又从狱卒变成了采办员,可1936年3月,他就提出了辞职。

资料上的这几行字,可是让调查员们面面相觑,本来已经清晰的线索,现在又断了。

张福仁建议还是按照老方法行事,到漕河泾镇上进行细致的走访调查,看是否能够找到与活阎罗相识的人。

5月30日调查组率先来到了漕河泾镇派出所,副所长老田听说了要调查的相关人员,立即取出一份材料协助调查,材料上的人大多数都是江苏第二监狱的狱卒,调查组们按图索骥对以上人员分头走访。

阎望仕当年的同僚们回忆,初来漕泾河监狱的阎望仕因没有宿舍居住只好租房,这在当时还引起了他极大的不满。

可是采办员的油水比较大,也就抵消了阎望仕心中的不悦。

中饱私囊的阎望仕出手十分阔绰,半年不到,他在镇上就已经有了三个情妇,而其中经营煤炭的蒋寡妇与阎望仕最为亲近,甚至阎望仕干脆退掉租住的房子,直接入住了她的家中。

调查员来到仍然居住在漕河泾镇的蒋寡妇家中,对她进行了一番细致的盘查。

通过蒋寡妇的叙述调查员们知道,原来是阎望仕人心不足蛇吞象,不满足于采买获得油水的他打起了歪主意,阎望仕利用职务之便,收了林矮子五两金条的好处,答应帮他将监狱中的囚犯来一个偷天换日,这种情形在监狱中屡见不鲜,阎望仕没有什么顾忌,可事成之后,阎望仕才知道,自己放出来的犯人正是著名的江洋大盗梁六龙。

知道自己闯下滔天大祸的阎望仕害怕夜长梦多,索性辞去监狱一职转身投靠梁六龙。

蒋寡妇知道日后必定聚少离多,还特意陪阎望仕走了一遭。

梁六龙眼见恩人来到,豪爽的请二人吃了一顿饭,一同出席的还有林矮子与另一个江湖人物,此人名唤徐师傅。蒋寡妇曾在龙华寺见过这徐师傅,那时候他还是一个翻修龙华寺的泥水匠。饭后蒋寡妇回到漕河泾镇,此后便再也没有见过阎望仕。

蒋寡妇对于往事的回忆反倒是给调查组提供了一条线索,只要找到林矮子和姓徐的泥水匠就万事大吉,但最终结果却让调查人员大失所望。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矮子死于日本人枪下,调查人员只能将姓徐的泥水匠当做最后的希望,几人来到龙华寺,翻找曾经的记事册,记事册上确实记载着翻修一事,但却没有一个姓徐的泥水匠,寺里的人建议调查组前往荐头店,在荐头店店主的配合下,调查组确定那人不姓徐而是姓齐,名叫齐火生家住在奉贤南桥镇上。

5月31日,调查员来到齐火生家,可齐火生却告诉调查员,阎望仕早就死在了梁六龙的枪下。

本以为案件调查即将有所突破,却不想现下竟是没有任何抓手。

03 细微线索一解燃眉之急

6月1日,没有任何新进展的调查员们将已经掌握的线索进行再回顾,希望查找到先前所忽略的细节之处。

几人一番盘查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先前只将眼光盯在了阎望仕的身上,可除了他之外,当天执行任务的特务还有四人,除了死去的一个,还有包括小郭在内的三人可查。

调查员们再次将这三人当作突破口,火速展开了新一轮的摸底。

据吴老头相告,那小郭是侦缉一大队的特务,可以到一大队曾经的驻地枫林桥试试。来到派出所探查的调查员得知,1930年,一大队强行争占了一处花园洋房当作宿舍,而昔年担任宿舍门房的老何还在。

老何对于小郭还算是记得真切,因为那小郭有点狗仗人势,凭借着谄媚的功夫深得阎望仕的器重,平时对待普通人自然就有些颐指气使,那小郭本名郭风云,是地道的无锡人。

对于6月18日那天的事情,老何记得更是真切,因为那天他们家添丁进口正沉浸在喜悦之中,咧着嘴笑的老何刚巧在九点左右接到了阎望仕的电话,他点名要找郭风云,听语气就不是小事,随后郭风云就同两个特务急三火四的离开了宿舍。

这一去,几人就再也没有回来,老何后来听说,这几个人都受到了处分。

从老何这里,调查组确定了其他三名特务的身份,丧命的老金、身负重伤的荣富贵,以及一个李连升,解职的荣富贵因着了石灰双眼失明做起了算命先生,而李连升走投无路后当上了流浪艺人,在多方协助下,调查组率先缉拿了这二人。

据此二人交代,他们与郭风云早在5月18日就奉命对住在广仁医院的赵宝昊进行秘密监视,因为处在公共租界,所以行事要格外小心。

司令部与巡捕房交涉后,也是由三人接走了赵宝昊带到自己的地盘进行软禁盘问,直到阎望仕下令说赵宝昊无罪释放后,三人才得已回到一大队。

可6月18日上午,三人突然接到指令赶往军法处与阎望仕回合。

路上阎望仕告诉同行的几人,此次要抓捕的正是负伤的赵宝昊。

荣、李二人的证词更加验证了调查组先前的推测,即赵宝昊是突然被特务发现,并非放长线钓大鱼。

除此之外,荣、李二人还交代了一个重要情况,在赵宝昊入住广仁医院后,曾有一个陌生女子前来探望,这女子还颇有手段的买通了巡捕房看守。李连升本想一探究竟,可当他赶到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那荣富贵紧随其后追踪,却难以追上电车,眼睁睁的看着那女子消失了影踪。

这女子究竟是何方神圣?

经过一番排查,确定该女子并不是我方联络员,而赵宝昊在深入敌营后早就与亲友切断了往来,这女子俨然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

调查员们查询该女子无果后,决定另辟蹊径,去寻当年巡捕房的便衣看护人,万幸的是上海市警察局还保留着当年公共租界的相关档案,简单的陈述中,调查员锁定了施清泉和单正超两个名字,而档案中的一个英文纸条吸引了调查员的注意力,也正是这张神秘的纸条,揭开了那名女子的神秘面纱。

该女子正是死者钱祖谊的遗孀邢氏美兰,钱祖谊有青帮身份,邢氏向熊式辉要说法无果后,找到了大名鼎鼎的杜月笙,杜月笙给租界警务处打了电话,警务处这才批了这张条子方便邢氏找幸存者进行查证。

调查组瞬间将邢美兰当作了最大的嫌疑人,可在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时,又发现了一个疑点,就是邢美兰丧夫之后,并没有为其戴孝的标志。看来这个女人身上隐藏的秘密可是不少,调查组决定全力搜查邢美兰。

洪思愚知道要从身在香港的杜月笙处调查不易,便想着反查昔日的青帮人士,可就在他要拍板发布任务时,却看到张福仁若有所思。张福仁早年与黄金荣,杜月笙等帮会大佬打过交道,对于青帮也有一定的了解,他认为大海捞针费时费力,莫不如去寻黄国栋。

这黄国栋正是杜月笙师兄黄文祥的儿子,也是杜公馆的总账房,他对杜家上下事情当是尽知了然。

而这张福仁还曾和黄家做过邻居,自然还算是有些人情在,对于查案想必会有帮助。

解放后,黄国栋进了提篮桥监狱,张福仁等人便前往监狱与他会面。黄国栋交代自己在杜公馆曾见到过邢美兰两次,第一次是她拿着管家万墨林签署的条子向自己取款一百五十元,第二次是半年后,她还了本息一百八十元。机缘巧合之下,黄国栋得知邢美兰似乎与“党调科”有千丝万缕的牵扯。

听此,调查组心中开始画魂,赵宝昊的死是不是也和党调科有关联?

调查组马不停蹄的寻查邢美兰的下落,几经波折后,终于小有收获。一个笃信基督教的程老太告诉调查员,邢美兰也是基督徒,所以不能戴孝。

由程老太所说的线索,调查组在董家渡教堂找到了邢美兰的联系方式,现如今她已经改名为钟鸣琴,在教会小学担任老师。

邢美兰告诉调查组,她找熊式辉要说法时接连碰壁,便觉得其中有诈,于是多方求助后,终于找到了幸存者赵宝昊打听内幕,可遭到了赵宝昊严词拒绝,无奈之下她只好先行离开。

至于她与党调科有牵扯的传言,也不过是捕风捉影的闲话。一番费力下来,调查组得到了一个不小的打击,邢美兰与此案毫无关联,却平白浪费了他们不少精力和时间。

04 真相缓缓浮出水面

6月10日,心灰意冷的调查组迫于无奈向悬案办打了报告,杨主任劝几人沉住气,再耐心捋一遍线索。

5人没有推脱之意,反倒是脸上的愧疚之色多,可在上级领导的肯定下,几人又一鼓作气将案件细细盘查。

这次洪思愚建议众人都换一个思路,大家集思广益说不定就会有新的突破点。

可就在重新审视案件时,调查员发现了至关重要的一点。

当时赵宝昊受审,特务科的着眼点是弹道以及发弹角度,这些赵宝昊不能胡编,只是按照情况如实陈述,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能够轻而易举脱身的缘故。

可赵宝昊身上的伤口却是存在着极大的漏洞,毕竟他伤与自伤形成的创面不同,正是因为特务方未曾提及,所以调查组进行盘查时也人为忽略。

但是当时的特务科怎么就对如此明显的问题视而不见,难道这些人都是禄蠹无用?

而荣、李两人的口供再次表明,阎望仕的审问侧重点中确实没有这项。为此调查组特地向经验丰富的老法医请教,诚如法医所说,这种创伤辨识在法医学上称为“枪弹伤鉴定”,近射痕迹十分明显,无法轻易瞒过特务科。

突然老法医转念一想,又告诉调查组,如果给赵宝昊做手术的医生欲盖弥彰,便可以轻松躲过此劫,可还有一个不小的差池,就是他当天穿的衣服也会暴露创伤的具体情形。

老法医的一句话成为了调查组的救命稻草,他们将视线集结到给赵宝昊做手术的医生身上。根据广仁医院的人事档案上来看,给赵宝昊做手术的的医生名叫方仲知,但他早年就离职前往香港,更让调查组心惊胆颤的是,方仲知就是在1930年6月18号这天不辞而别。

而这天,正是赵宝昊事发牺牲的日子。

三天后,广仁医院才收到了一封来自香港的辞职信。

调查组确定,这方仲知一定与赵宝昊的牺牲有斩不断的关联。

在病案记录中,调查组还有新的发现,除了给赵宝昊做手术的方仲知之外,还有三名护士也在手术间,分别是钟文雅、姜曾珠和司徒萱。

而那钟文雅后来也辗转去了香港,并且还和方仲知结了婚。

一时间寻找方仲知夫妇是鞭长莫及,但洪思愚决定从另外两名护士身上先着手,与此同时再派人调查方仲知夫妇在上海的社会关系。

两个护士回忆,赵宝昊因为失血过多情况有些紧急,两人赶到手术间时,在钟文雅的协助下,方仲知已经开始为他处理伤口。

钟文雅的业务能力远远高过两人,所以二人到场后不过是帮忙处理一些琐事。至于方仲知为什么前往香港,两人无从得知,但令调查员信心大增的是,二人与方仲知夫妇还有来往。

如果真是方仲知在赵宝昊的伤口上做了些文章,这也是帮助我方的好事,他当时逃应该是怕露馅后遭到特务办的反扑,也有可能是他无意间将此事透露给了其他人,如此一来便是里外不是人,索性走为上计。

无论是以上哪一种猜测,都需要与方仲知本人进行对接,但如何与远在香港的方仲知见面,还需要组织上从长计议。

可调查组次日便收到了喜讯,暗访方钟社会关系的同志传来捷报,方钟二人均有大量亲属留在上海,于是调查组着手策划方案,打算给方仲知来上一出请君入瓮。

但还没等方案开始实施,方仲知夫妇已经返沪,现下正在派出所等待闻讯。

这对于调查组来说可是少了一个大麻烦,于是几人快马加鞭的赶到派出所见方仲知。

这是方仲知夫妇解放后第一次回国,按照规定需要到派出所申请临时户口,而派出所的所长知道个中利害关系,借着请海外来宾喝茶的由头,留住了二人。

原来方仲知夫妇今次回沪是为了给老母亲过大寿,不成想正好赶上了调查组查案的档口。洪思愚在调查间对这两位要宾尊重有加,但也是开门见山的问向了当年赵宝昊一事。

调查员询问方仲知处理伤员赵宝昊的具体情形,而后又问他为何紧急出走到香港。方仲知一字不落如实相告,他说自己是1925年在广仁医院做的医生,多年以来也积攒了一些名气,因为给杜月笙的帮会人氏看过病,自然也就和管家万墨林熟识,甚至还由万墨林牵线加入了青帮。

其实万墨林招纳他入帮会,并不是要他参加什么活动,仅仅是在受伤者的伤口上做点手脚,以此搪瓷些是非官司。

1930年5月18日那天,他突然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那是具有帮会背景的章姓好友请他作假,让他将一个枪伤男子的创口做的干净些,一定要经得起法医的检测。

这点小事对于方仲知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尤其是在得力助手钟文雅的帮助下,更是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可是当时医院有规定,手术时必须有三名护士从旁协助,不能违反规定的方仲知只好叫来吃饭的司徒萱和姜曾珠二人。

处理完伤口后,军法处的一位阎姓警官还曾来询问最初枪伤的情况,他自是知道怎么打发这个“武将”。

本以为风平浪静的方仲知继续做他的医生,但是就在6月18日上午,他又接到了一通电话,那是捕房的一个青帮好友打给他的救命电话。

好友告诉他,警备司令部的紧急引渡公函明确表示,立即前往广仁医院抓捕通共分子方仲知。

方仲知心下思忖但也知道此事绝不是儿戏,于是手忙脚乱的收拾着相关证件,就在他将要急急抽身时,那个章姓朋友及时派人来接他离开。

方仲知乘车前往黄浦码头,抵达后,陌生男子给了他一个徽章和不菲的盘缠。

方仲知凭借着那枚徽章登上了英国货轮,辗转来到香港的方仲知冒名给初恋钟文雅写信,钟文雅在信中告诉他危机已经解除,那些人不过是在这做做样子,可方仲知心里明白,若是落在他们手中,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连连为自己喊冤的方仲知也是在逃到香港的青帮好友口中得知,自己当年救的人确实是共产党,为此方仲知心中还有些庆幸。

调查组分析了方仲知的话,认为他所言不假,如果当年真是方仲知举报了赵宝昊,那他根本不用苦心孤诣的躲了这么多年。

那究竟是谁从中作梗,向特务科透露了赵宝昊的消息?

就在调查员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自称是广仁医院护士的女子前来汇报情况,洪思愚一刻不敢耽误去接待。

那女子就是护士姜曾珠,她告诉调查员近来司徒萱有些不对头,做事情总是魂不守舍,甚至连说话都是前言不搭后语。

有一天两人下班时闲聊,司徒萱说道她老公那边的公安系统正在整顿,只要是参与过迫害地下党和进步人士的都会被惩处,说到这司徒萱还特意警醒姜曾珠一句“我们也要多注意。”

姜曾珠本以为是司徒萱谨小慎微,也就没当一回事,可是回家后和老公无意提起此事时,作为数学老师的老公便十分敏感的问她,那司徒萱又没做亏心事,她谨慎什么,注意什么?

一语惊醒梦中人,姜曾珠这才觉得司徒萱的前后行迹颇为可疑。

听了姜曾珠的话,调查组立刻抽调人手逮捕了司徒萱,另一边也将当年参与手术的其他三人请到了调查室进行佐证。

调查人员一边审问司徒萱,一边提示三人对于当年的流程再做一遍细致的回想,突然钟文雅想到了一件小事。

当天方仲知受人之托替赵宝昊处理伤口,就连赵宝昊的衣服他都谨慎的托最为信任的钟文雅帮忙烧掉,钟文雅也乐意帮方医生处理一些琐碎之事,可就在她急急赶往太平间焚烧衣服时,就被值班医生叫住商讨病人的情况,一时间难以抽身的钟文雅将衣服托旁边的司徒萱代为保管,并告诉她这上面血迹污秽,自己要拿去烧掉。

可等钟文雅返回时,却得知司徒萱已经帮自己代劳,本就不知道隐情的钟文雅只当这是小事,自然也就没有怀疑过司徒萱,甚至还对她表示感谢。

至此,调查组认定司徒萱出卖赵宝昊的嫌疑最大,经过调查,司徒萱也对自己犯下的滔天大罪不加掩饰的和盘托出。

司徒萱爱慕方仲知而不得,却发现被钟文雅捷足先登,早就积攒了报复之心,于是便处处留意找寻契机。

那天钟文雅拿着衣服要去焚烧时她就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头,这种事情向来都是太平间收回后统一焚烧,她这么劳心劳力必定有鬼,机缘巧合之下拿到衣服的司徒萱便细细检查,果不其然,上面有些烧焦的痕迹,作为护士的司徒萱自然对于这些猫腻有所耳闻,心下便认定这二人窜通一起行为不端,于是用纸包好了衣服留备大用。

一直到6月7号,听说方仲知与钟文雅开始约会的司徒萱妒火中烧,一封挂号举报信带着血衣就投进了警备司令部,这才引发了后边的惊天动乱,心下懊悔自己鲁莽的司徒萱早就没有回头路可走。

司徒萱的落网让马字三号案尘埃落定,但其实还有一件大事没有答案,那就是赵宝昊申请的“四号方案”中,究竟有没有叛党内奸的消息。

就在调查组提出深入调查时,却被上级告知,北京方已经将其破解。

可当时这算做要紧机密,不能对外公布,直到多年以后,洪思愚才偶然得知那句“无锡十三点”的深意。

原来这句话就是“四号方案”的谜底,赵宝昊怒斥郭风云,就是希望能够借着吴老头和薛瘸子的口将此话传播出去。

可当时的调查受到限制,还未曾了解到这一步,而调查组也仅仅当那是一句讽刺的话,原封不动的写在了案件实录中,但公安部的专家却格外注意这特殊情况下的特殊话语,经过一番斟酌后才明白,当年赵宝昊是在用宁波口音传递暗语。

“无锡”在宁波话中,是“沪西”音,而“沪西十三点”正是一名交通员的代号,这名交通员还是迎接两会代表的联络员之一。

而无需深入调查的原因也在于,这名叛徒早在1930年时出卖同志而暴露,后被锄杀正法。

4 阅读:283

人间档案历史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