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今年立秋是早是晚?农谚咋说

王老三说房 2024-06-21 12:16:05

每年的立秋时节,标志着秋天的开始,但这并不意味着酷热天气的结束。特别是当我们面对夏季的三伏天时,炎热的天气总让人期待立秋带来的凉爽。然而,立秋后天气是否会迅速转凉,还有许多讲究。老话说:“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这句话反映了立秋时节对后续天气的影响。那么,今年的立秋是早是晚?我们来一探究竟。

首先,了解立秋的时间。每年立秋的阳历日期固定在8月7日至9日之间,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135度。但是,由于农历闰月的影响,每年立秋对应的农历日期会有所不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七月节,至此而揫敛也”,意思是说立秋通常在农历七月,是万物开始收敛、农作物趋于成熟的时节。

那么,如何区分“早立秋”和“晚立秋”呢?老祖宗的经验是,如果立秋在农历六月,则为“早立秋”;如果在农历七月中旬(十一至十五日),则为“晚立秋”。例如,2023年立秋在阳历8月8日,对应农历六月二十二,是“早立秋”;而2022年立秋在阳历8月7日,对应农历七月十一,则是“晚立秋”。

今年立秋的阳历日期为8月7日,对应农历七月初四。根据这一日期,可以判断今年的立秋不早不晚,既不是“早立秋”,也不是“晚立秋”。这意味着,今年秋季的气候不会过于凉爽,也不会过于炎热,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作物的生长都是一个好消息。

在民间,立秋的天气情况也被用来预测后续的气候变化。农谚有云:“立秋有雨是顺秋”,意思是说,如果立秋当天有降雨,那么秋天的气候会较为顺利,不会持续过长时间的炎热天气。正如另一句农谚所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立秋后的降雨能带走暑气,使得天气逐渐转凉。

值得注意的是,立秋后的气候变化还与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密切相关。如果副热带高压长期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那么立秋后的天气仍会保持晴朗炎热。反之,如果副热带高压减弱或移位,那么降雨就会增多,气温也会逐渐下降。

回顾过去几年立秋的情况,2021年的立秋在阳历8月7日,对应农历六月二十九,是“早立秋”;2022年的立秋则是“晚立秋”。对比发现,不同年份的立秋时间对气候的影响确实存在一定规律,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农谚来判断。现代气象科学的发展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天气,但农谚作为祖辈们智慧的结晶,仍具有参考价值。

那么,今年立秋后的天气会如何呢?虽然立秋的日期不早不晚,但结合近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和气象预测,我们可以做出一些预估。今年夏季,我国多地已经经历了异常高温天气,立秋后气温仍可能维持在较高水平,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可能会出现“秋老虎”的现象,即立秋后的一段时间内仍然非常炎热。

对于农民来说,持续的高温天气有利也有弊。一方面,高温有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产物积累,促进高产;另一方面,过度高温可能导致土壤水分大量蒸发,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因此,科学的灌溉和田间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总结来看,今年立秋不早不晚,预示着秋季气候不会极端变化,但具体天气情况还需结合气象部门的预测。我们期待在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同时也希望高温天气不会对农作物造成太大影响,能够迎来一个丰收的秋季。

0 阅读:0

王老三说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