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剧充值1700万,但我一毛钱没拿到,等法院判吧!”|短剧行业调查

让娱乐颖动而出 2024-06-04 22:44:25

作者|付小如

当“8天充值过1亿”“投资10万暴赚200万,喜提劳斯莱斯”“月入过亿”类的暴富新闻,频频出圈又成为历史时。6月初落实的短剧“分类分层审核”制度,也给行业浇了一盆冷水。做短剧不赚钱,反而屡屡踩坑的声音,也在行业内此起彼伏。

“投资人的钱我都赔光了,我还咋拍短剧啊?收拾收拾东西,准备找个公司上班了。”

“剧上了一个月,我一毛钱都没有看到。分成的官司6.17号开庭,我必须跟他们刚到底,明明充值过了1700万,只愿意给我分20万,凭什么?”

“很多人说短剧繁荣,都是假的。最近有一个天天上榜的短剧,其实是分销在亏本投。就是为了数据好看点。之前短剧大盘一天有两三个亿,现在一天5000万都不到,很多受众都不付费了。”

短剧制作成本不断攀升,平台数据不透明,制作方被坑,行业整体大盘下降……短剧行业存在着诸多黑洞。而这些真实的亏钱经历,很多人并不愿意对外讲述……

做短剧亏了200多万还活着,你说我坚不坚强?

我叫吴白,大二的时候开始在剧组工作,赶上了网络大电影发展的好时候,从助理干起,导演、摄影、剪辑我都做,开了家公司做网络电影和广告片的业务,后来业务少了。

去年9月起,我开始做短剧。我最大的优势是能控制成本,保障质量,但短剧不是个正常的行业,里面的坑太多了。

我入行以来亏了150多万,也没去跳楼啥的,承压能力很强了。

我刚开始做短剧的时候,去横店看他们拍,一个LED灯站着就演完了。剧情没有起承转合,就是反复来回地拉扯。我那时候就理解不了怎么这样拍呢。

AI作图 by娱乐资本论

别人和我说,短剧的主要用户是35岁以上的人,你要下沉,不要给用户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上头付费。

那时还是短剧1.0时代,主打的是网文的可视化。用户可以以上帝视角轻松代入,这也不难做。

去年9月,我刚入行时做过一部短剧,赚了承制费。

后来我拍了第一部短剧《双生花》,总成本41万,当时卖给点X5万,卖给遥X8万,卖易X文化5万。本来说是有分成的,但是我也看不到后台的数据,他们给了我一个Excel结算单,说没赚钱,都没给我分钱。

有人说可以通过抖音点赞量之类的看真实数据,但是点赞也能造假。

现在平台买了网文版权改编成剧本后,有很多制作方抢着和平台合作。制作方花钱拍完,版权还是平台的。

第二部是我投资,朋友主控做的短剧。我投了8万,买了番茄的漫画IP《公主》改编,总成本60万。上了一个月,我一毛钱分成都没看到。平台喜欢换商务,商务离职后,你就很难找到之前的对接人。平台A就喜欢用这样的套路。

我这个朋友之前主要承制优酷爱奇艺的横屏短剧,公司主要业务是写PPT出策划,和平台过方案。专门拉投资,从平台拿本子拍。拍了10部短剧,一个没赚。朋友和投资人都被他伤遍了。

后来,我又和平台A合作了一部短剧《某王》,抖音上的话题量过了4亿,但是还没有分到钱。之前我和平台A合作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平台A有个高管和我们说得天花乱坠的,保证能数据透明。但播出后口风就变了,说数据要保密,不能给我们看。

我当时的态度很强硬,要去他们公司的后台看数据,他就给我看了其中一个主体的后台数据,确实只回收了三百万,但是平台投放的时候,肯定是很多个主体一起投的。

我们现在已经在打官司了,6.17号开庭。中间他们找过来,说愿意花钱和解,我们不认,我的诉求是140万。有认识的直客和我们透了底,充值已经破了1700万,他们一直压着不让上榜单。

全国几万家制作方,前赴后继地给平台送钱,等着被割韭菜。我属于人间清醒的,现在不干了。

对了,我今年还拍了个民俗类题材的,叫《鬼妻》。今年3月制作好了,但是抖音又改规则不让上了,还压在手上呢。现在擦边剧要是上了被罚,整个账户主体中的钱都没有了。风险太高了,不值当的。

现在现代剧的短剧,制作成本基本是50万,古装是80万。制作方里真正赚钱的多是拿工资的创作者,比如导演和演员。从去年10月开始,好多投资方都亏了。今年横店的开机短剧比去年少了60%。

就算对投,平台也不会亏钱的。平台有版权,可以直接把版权卖给分销商,一家卖几万本就回来了。

很多人说短剧繁荣,都是假的。最近有一个天天上榜的短剧,其实是分销在亏本投。就是为了好看点。之前短剧大盘一天有两三个亿,现在一天5000万都不到,很多受众都不付费了。

制作方没有筹码和平台对等对话。在平台眼里,制作方一抓一大把,何况这比拼的不是制作。当然平台也不傻,会让一部分人赚到钱,你可以把平台理解为地主,制作方都是长工,长工联合了,地主就被推翻了。地主一直在让长工之间有亏有赚,长工们就会反思这是不是自己的问题,这样地主才能渔翁得利。

市场发展需要过程,以后短剧的数据是否能透明,这个市场还能坚持多久,一切都是未知数。

现在品牌方都直接和MCN机构和UP主合作拍短剧,成本低,播放高,还可以共创吸粉。达人期待品牌给自己的广告做溢价,愿意入局。我目前和MCN机构的达人合作,做品牌定制剧。

“不署名,不给分成,平台太过分了!”

我是编剧西索,2012年开始,我就在从事网文方面的工作。去年5月,短剧很火热,我做了第一个剧本叫《逍遥神医》,当时是1万块钱卖给触X,谈的是千分之二的分成。

后来触X分给我3万块左右。那时,我就觉得短剧不赚钱,停了一段时间。

直到8月前后,触X的总编继续找我要本子,我又写了一些,其中爆款的包括《重燃》《长生九万年》等。但是这个过程中,触X也有不给我署名等情况。那时我就开始找别的合作方,和山X合作了。包括《大周皇太子》《永生》等七八部剧,有的已经拍完了,在等上线。

AI作图 by娱乐资本论

最近,触X做了一件特别过分的事情。

我之前卖过一个剧本《长生九万年》给触X,上线后爆了。结果,同一时间,触X找人翻拍《长生九万年》,并且改名叫《永生》。最近上线后,又改成了《仙人抚我顶》。但是编剧名字变成了别人。剧组在群里宣传,找演员时被我发现了,我去问触X,他们承认了这件事。

我就问我有没有分成,署名权什么情况。他们明确告诉我,分成想都别想。

合同里面明确写了,翻拍我是有知情权的。而且中国的法律规定了,著作权的署名权是不可剥夺的,触X违法了。

但是我只是一个小编剧,没精力去告他。被他们这么搞,很生气。

所以,我连夜重新写了一个类似的短剧剧本,也叫《永生》,但是跟《长生九万年》是两个不同的故事。

这个新的剧本,是我免费给山X平台的,唯一要求就是必须比触X抄袭我的那个要先上线。最近山X的《永生》爆了。我也混社会十多年了。遇到的人很多,大家都还是很有诚信的。唯一一次被坑,也就这次。

我一般都是写无敌流,爽文,杀伐果断,一路碾压这种。和影视剧相比,短剧不追求徐徐道来,但追求节奏更快,爽点反转更强,仇恨、冲突更强烈。我每次写的时候也很顺利,基本是一口气写完,怎么爽怎么写。

短剧市场还是大有可为的。我最近给山X两个剧本,一个月时间,已经分成过百万了。我相信,随着我写的短剧剧本数量的增多,收入也会比之前写漫画和小说更多。

短剧门道多,赚钱的是少数

我叫周则然,2015年毕业后,我就在国内头部网大公司A工作到了2020年。赶上了网大发展的好时候,积累了一些作品。刚开始做网大的时候,很多搞电影的人也看不上,觉得Low。后来看网大哐哐赚钱,又开始往里冲。

2022年6月,疫情的时候活少,有朋友找我拍短剧就接了。那时候6万拍了60集。拍了三四部。我那会合作的平台还不是做小程序平台,是在微信公众号还有群里卖短剧的。

AI作图 by娱乐资本论

里外里算下来,我也就赚了几千块的承制费。但你还是要折腾起来,不然团队里的人没活,行业里的人也不关注你了。

2022年的时候,朋友去头部短剧平台A做短剧,我给平台A拍了两部短剧,打包的270万拍两部。两部戏加起来赚了20多万。当时短剧赚钱,赌的是采购和分成。拍了三四部之后,我就开始找资方拿投资,自制短剧了。当时给朋友扛了很多刀,比如编剧坐地起价,交付的片子平台说不满意不给尾款,我都自己贴钱。

短剧行业就是杀熟。但我看长远发展,钱只是一时的,人家认可你的人品才是最重要的。

再后来,我也没法自己做了,投资人该赔的也赔得差不多了。而且投资方除了投钱也会有自己的要求,比如塞演员。短剧对演员是有要求的,你要像角色,比如一些恶毒女配,一般人就是演不出这种感觉。

短剧的商业模式还是电商的逻辑,看ROI。有些人觉得电商好做,9.9包邮,找到厂家负责商品,投流卖就行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你做电商要和平台搞好关系,和厂家搞好关系,人家才会持续给你好的流量和商品。

过年期间,有一部穿越的爆款短剧,后期花了8万块。现在一些短剧的配音、调色、混音,都是横店村里的人做的,你去淘宝搜就有。短剧行业的编剧月薪也就一两万,两三万是极限了。里面的门道很多,赚钱的是少数。

离开北京前,我开的外地车被扣了20多分,这是压死我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北京住得不好吃的也贵。我在杭州生活挺舒服的,环境好,住得也好。

我现在在一家国内的头部平台做短剧制片,有制作的活儿可以找我,专业靠谱性价比高。

“短剧还是很赚钱的”

我2022年开始做短剧,当时是承接大的短剧平台的项目。那时我也在摸索,没有很懂付费内容,亏了不少钱。后来就花了半年的时间学习。当时去杭州见了一些行业里的人,学习怎么选剧本,怎么找付费点,怎么控制节奏这些。短剧要在短时间里表达出很深的情感浓度,还是有门道的。

2023年5月的时候,我又和朋友一起做了平台,出了一些爆款短剧。

我做的第一个盈利的片子,是《偏婚老公超给力》,成本30万,后来是剧点投出来了。我们和平台是深度合作,数据还是挺透明的。

我们现在自投和引入投资的,数量上大概是对半。制作成本一直在上升,比如演员之前是1000一天,现在涨到了5000,场地租金也一直在上涨。

我经常去南方出差,像横店杭州做短剧的人都很兴奋,很多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拼命干活。相较之下,北京的短剧打工人还是挺幸福的。

内容行业没有常胜将军,但现在短剧还是赚钱的。当然,盲目入局的人,也需要交学费,亏很正常。现在行业算是进入成熟发展期,再入局肯定会越来越难,学费越来越高。

短剧内容是大势所趋,它是竖屏时代新的内容载体。以后会发展出很多很好的内容类型,包括品牌短剧等。我们接下来的主要目标,是做精品化的付费内容。我们上个月开始做自己的厂牌。6月份预计做两三部,下个季度预计每月出6部以上。

0 阅读:34

让娱乐颖动而出

简介:娱乐界大佬投资秘辛,文化传媒炒作密码,让娱乐颖动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