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如全面开战,中国将再获20年发展机遇期,是这样吗?

资讯观察 2023-04-09 09:10:24

俄乌战争爆发的一年来,客观来讲中国和美国从这场战争中收获了巨大的利益,一场在欧洲腹地爆发的战争破坏了这个地区的投资营商环境,美国金融市场从中获利无数。

即使不考虑欧盟,从2021年下半年俄乌局势紧张期之后乌克兰一个国家都有数百亿美元流向美国。

而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已经脱实向虚有好多年,欧洲地区流失的产业层面的红利就不是美国能吃下的了,这部分利益基本都是中国得到了。

举个很典型的例子,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在2022年下半年开始在中国湛江建厂,项目的投资金额超过100亿欧元。

这家化工企业说是德国的“支柱性国有企业”也不为过,巴斯夫的企业发展历史就是德国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历史所以很有代表性。

这就是一场较大规模战争带来的影响,既有人吃亏,也有人得利,而且不同于一般认为的那样,在一场战争中,获利者与受害者都可能不是直接参与战争的势力。

如果说当下美国和伊朗再打一仗,那对中国的利益会比俄乌一战更大,这是因为战火烧到海湾地区,当下来看损失最大的可能还是美国,中国这边甚至都不会面临欧盟那种能源供应受阻的局面。

中国虽然能源供应链高度依赖海外供应,但中国的海外能源供应是比较稳定的,与沙特、俄罗斯这些能源出口大国都有严格执行的石油进出口协议。

这些协议都对石油进出口的总量,以及对应单价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是非常稳定的供应渠道。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在石油天然气供应几乎完全依靠外部输入的情况下,每次国际油价剧烈变化中国受到影响还比较小的原因。

即使战火烧到海湾地区,难道美国在已经对伊朗动兵之后,还能抽出身在印度洋上对中国商船与油轮发动破交战吗?

而且近年来中俄石油天然气贸易增长也非常迅速,即使海湾地区的原油出口略有波动俄罗斯也能够补上。

伊朗这些年来被美国封锁地厉害,反过来讲他们与中国的贸易合作也是很少的,这部分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反过来讲美国受损失就比较大了,美国虽然自己有页岩油产业,以前美国的页岩油产业其实比较发达,2014年的时候可谓是国之栋梁的地位。

当年奥巴马政府能靠贬油价对俄罗斯打一波直接将其GDP腰斩的经济战的大前提就是美国自己页岩油产业强势,但在此之后民主党一系列“环保举措”打压页岩油产业,现在美国反而还需要进口石油了。

而全球能源市场上,石油天然气一直是供不应求的状态,美国当下还是很希望在绕开中国的情况下解决经济危机。

从去年10月开始就努力降低通胀预期,但当下如果要让这次危机软着陆,首先就要降低油价,这需要石油输出国的帮助。

如果美国对伊朗开战,那么平抑油价将完全不切实际,而且当下石油输出国们也并不给美国面子。

4月刚刚开始就是OPEC国家集体宣布减产,虽然中国的能源供应不受太大影响,但全球油价会大幅上涨,而这对美国的危害非常大。

因为全球预期通胀,总体上与油价挂钩,除非拜登政府做好长期经济危机的心理准备,否则对伊朗开战并不是好主意。

而且伊朗也不是伊拉克这种软骨头,不是美军随便打一下就投降的,当年海湾战争给伊朗的影响很深。

那时候伊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唯一一个关系高度敌对的国家,到后来伊拉克战争开始,伊朗东西两个方向都得防着美国,东边是阿富汗美军,西边是伊拉克美军。

这个时期伊朗为应对与美国可能的战争进行了许多准备,比如说前几年伊朗革命卫队的苏莱曼尼少将被美军斩首袭击的事件,牵扯出来很多伊朗革命卫队在国外的行动,中东地区不少武装组织都与伊朗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伊朗会为他们提供一些军事与经济上的援助,比如说在黎巴嫩南部活动的真主党武装,他们与伊朗之间建立了一种合作关系,这些武装组织拿着伊朗援助的武器打仗,而他们的所有军事经验又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伊朗。

伊朗认为这些经验非常有用,因为真主党武装相比其对手以色列国防军的处境,就比较类似于伊朗面对美国的处境,在科学技术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劣势。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伊朗军事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很多举措其实就是从真主党武装那里学去的,包括军队指挥架构,国内分割成许多个各自为战的防区等等。

2006年黎巴嫩战争中真主党武装取得了完全意义上的军事胜利,在这一成功经验下伊朗加速了军事改革以应对美国可能发动的战争。

伊朗这套引进自真主党武装的军事体系的特点就是擅长“打烂仗”,美国空军厉害能够全天候遮断地面部队活动?

他们的应对措施是将全国切割为很多个彼此独立的防区,每个防区拥有相对独立的军事体系,包括生活必需品、武器装备弹药的生产,尽可能减少大范围的人员、物资调度。

而无法减少的那部分调度则全部转入地下,伊朗国内的大型地下工事在数量与规模上可能是全球第一。

这种体系在黎巴嫩战争时期就表现为:以色列拥有天大的空中优势,因为真主党手里连毒刺这种单兵导弹都很少,但问题是,以色列甚至找不道真主党的军事目标,想丢炸弹不知道该往哪里丢。

黎巴嫩战争虽然表面上参战的是以色列和真主党,但背后是美国和伊朗,以色列发动战争得到了时任美国国务卿的首肯,因为当时美国政府也很想看看这仗打成啥样然后他们参考一下学习研究对伊朗开战,但结果并不理想。

美国当然比以色列强得多,但伊朗也比真主党强很多,他们拥有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甚至在汽车产业等一些领域放眼全球还算是比较先进的,更何况当下中美关系已经离撕破脸不是特别遥远了,伊朗大概率还能得到中国和俄罗斯的军事援助,这些援助会从阿富汗-伊朗边境运进。

如果以海湾战争为例,那么美军需要投入50万人以上兵力,包括10个以上陆军师,500架作战飞机,考虑到虽然伊朗不见得会实施破交战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但攻击一些经过这一区域的美国商船可能性不小,因此美军还需要投入至少1个航母战斗群(如果算上海湾地区常驻的1个战斗群,就是2艘航母)维持区域事态控制,这给美军带来的兵力空窗期,可能已经足够解放军收复台湾了。

要知道美军和平时期任意时间节点能够投入战备的航空母舰数量不超过4艘,如果战时紧急准备可以拉出最多6-7艘,也就是接近三分之二。

这伊朗那边分两艘航母,战争进行半年以上这批航母不得不回港整备维修的时候,下一个阶段美军还满足战备值班要求的可能就2-3航母了。

在这种背景下,现在美国政府对伊朗的外交其实已经非常软化了,只要伊朗不拥核,至少在中国威胁存在的时期美国政府不太可能对伊朗采取行动。

要看美国是否存在对伊朗开战的倾向与可能性,其实完全不用考虑拜登政府的表态发言,我们只需要看以色列的表现,美国如果想打不需要他们说话,以色列一定会第一个表态并付诸于行动,如果美国不想打,那么不管伊朗做什么,我们会看到以色列放狠话一直警告但什么实际行动都没有。

最近几年以色列政府再很多问题上都是狠话放一堆,行动上躺平,这种作风与他们以前那种风格可完全不一样,其背后是美国中东政策的变化:

在奥巴马提出“重返亚太”之后,美国已经不再将中东地区利益视为其核心利益,而是降级为了主要利益,核心利益与主要利益的区别主要就体现在美国动用军事力量的阈值大幅度提高,只要伊朗不作出什么惊天大事,美国不可能出兵攻打。

现在美国的一切大政方针都完全是围绕着中国展开的,甚至于拜登政府在决策上,很多时候已经不那么在乎本国的利益得失,而是更在乎如何给中国造成更大的损失。

就以这次经济危机为例,以往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是高度默契的,都愿意促成一个共同利好的局面,但这种情况在拜登上台之后完全改变了,这次2020年开始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能够持续三年时间的根本原因就是两国经济政策敌对,具体来说是美国一直采取敌对中国的货币政策。

为什么说2020年代是百年未有之变局呢?因为在历史上社会发展变化非常迅速的时期,一些平时算天塌下来的事情都不算事了。

比如说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其演变一年之后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在当年是天塌下来一样的事情。

但十几年后在2020年代的早期,一次规模更大,对全球经济破坏性影响也更加深远,由新冠大流行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持续数年的时候。

这样一个大事件甚至都不怎么吸引眼球了,有谁注意到几天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要躺平靠经济危机平抑通胀呢?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全球范围内的民族主义浪潮丝毫不减,好消息是美国没有能力把控全局拉起一根针对中国的绞索,坏消息是中国也没能力把控全局。

而中国在海外还有巨量的利益需要目前这个秩序提供保护,以往在美国主导秩序的时代,中国看似还游刃有余的力量,在百年变局的时代看来是不够用的。

国际秩序这个领域,美国甚至愿意为了遏制中国,而主动的破坏秩序,比如说俄乌战争长期化就严重破坏国际秩序,但美国反而乐于看到这场战争长期化。

在美国的极端保守派眼中,他们也懂得底线思维,在难以对中国采取直接行动的情况下他们认为可以通过主动破坏秩序的方式来遏制中国。

至于说秩序的受害者,俄罗斯,他们既得不到什么外国市场,也得不到什么外资,全球秩序受到破坏,全球化进程被阻碍,中国和美国一样都是受害者。

现在的美国政府态度很明确,即使自己吃亏,也要看着中国跟他们一起吃亏。

就是说,当中国进一步进行产业升级,开始威胁到美国在秩序内的地位的时候,美国的态度很明确,他们不接受这种威胁,并且敢于让这个秩序崩溃然后大家一起受害。

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发展空间,随着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恶化,未来两国经济按照2010年时候全球化顶峰那种眼光来看甚至还可能缩水。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0 阅读:1765

资讯观察

简介:每天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