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蚊子的口器长得和蝴蝶一样,吸血会有多恐怖?

瞻云 2023-09-13 19:12:26

蚊子长得像蝴蝶的话,吸血的画面效果是这样的,你先感受一下:

扑地一下贴半张脸,长长的口器吧唧刺入皮肤,鳞粉洒下一片。

这还是普通的“蚊子”,世界上最大的“蚊子”是下面这种:

世界上最大的蝴蝶:亚历山德拉女王凤蝶(Ornithoptera alexandrae)

扑在胸口吸血的画面,足以引起人的巨虫恐惧症。

而它们的吸血过程,更是堪称恐怖。

我们先来看看蚊子的口器。

属刺吸式口器,总共有七个构造[1][2]:

两根上颚(穿刺)、两根下颚(切割),一根舌(分泌唾液),以及一个上唇(吸血)和一个下唇(支撑)。

而蝴蝶的虹吸式口器是这样的:

呈吸管状,犹如钟表发条一样盘卷于头部下方。

摄食时,再伸展口器。

不同种类鳞翅目的虹吸式口器,长度不同。

有些蛾类的口器伸展后,长度甚至超过自身长度。

想象它们吸血的时候,飞到你身上,甩出卷曲的口器……

一下刺入你的皮肤,然后开始豪饮,会是怎样壮观的场景。

哪怕对于一只正常体型的蝴蝶来说,吸食毛细血管的血液,效率都太低了。

它们至少需要吸食静脉中的血液。

单纯只是虹吸式口器,它们可能无法找到血管。所以长得像蝴蝶的蚊子,应该具备类似于蚊子构造的口器,但要像蝴蝶,应该是类似于虹吸式口器这样卷曲与头部下方的。

按照上面的推测,当它们吸血的时候,会先展开口器,然后寻找静脉血管。

想象这一只蚊子,有着只蝴蝶的大小和样子

下唇是蚊子口器最为粗壮的部分,吸血时在皮肤外,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

随后蚊子将用口器的其它六根针,如同一位手术精湛的外科专家,一层层地破开你的皮肤。

它们有着坚硬而锋利的四根上下颚,可以轻松刺入人体皮肤,一对下颚上还有着尖锐的倒刺[3]。

这些倒刺不仅可以快速地切割皮肤,在吸血时,而且还能起到固定的作用。

雄蚊不能吸血,正是因为上下颚退化,无法刺入皮肤。

库蚊下颚前端的锋利锯齿

雄蚊不能吸血,正是因为上下颚退化,无法刺入皮肤。

库蚊下颚前端的锋利锯齿

蚊子的下颚如同锯子一样,来回切割进入皮肤

想象蝴蝶般巨大的蚊子,用几厘米长的巨大口器,切割进入你皮肤时的情景。

随着六根针进入人体,它们会展现出柔软的特性,上唇和舌可以在皮肤组织间不断地探索,通过特殊的嗅觉通路,快速找到血管。

正常的蚊子寻找的是毛细血管,而我们的巨型蝴蝶状“蚊子”要吸饱肚子,寻找的是静脉血管。

蚊子叮咬的整个过程中,它的舌头会不断分泌唾液。

这些唾液含有多种成分物质,可以起到润滑作用,帮助口器进入皮肤。

同时含有镇痛类物质,可以麻痹痛觉神经,避免引起人的警觉。还含有甲酸,不仅具有抗凝剂作用,能避免血小板凝血,也能起到稀释血液的作用。甲酸又名蚁酸,最早在蚂蚁唾液中被发现,其实甲酸广泛存在于多种昆虫体内。

蚊子体内的压强比人体血液的压强更低,当蚊子的上唇接触稀释后的血液,就会源源不断地吸入蚊子的体内。

蚊子吸血十分贪婪,如果不受干扰,它们足足可以吸到2~3倍身体大小,甚至严重影响飞行。

这个吸血过程,受到蚊子腹部伸展受体控制。

如果腹部伸展受体受到破坏,蚊子将会吸血吸到爆体而亡。

想象一下,这样一只大蝴蝶,长长的口器如同锯子一样切割进入皮肤,钻入静脉,吸血成上图的样子会是怎么样的。

你可能会想,刺穿的又不是动脉,对于静脉来说,及时处理也并不会有多大威胁。

的确,现实中的蚊子体型很小,它们的口器绝对不能刺穿有着厚壁的动脉。

但对于这样巨大的蝴蝶状蚊子,是否能刺穿、甚至用下颚切割动脉,恐怕都是未知数了。

亚历山德拉女王凤蝶这样巨大的“蚊子”,刺穿动脉应该没有什么悬念,足够给人造成致命攻击。

而且这种巨型蚊子分泌的唾液量也会十分巨大,可能引起人体严重的免疫反应,同时还有疟疾、丝虫、登革热病毒、乙脑病毒、西尼罗病毒等大量病原体,随着蚊子唾液注入人体,可能引起各种严重感染性疾病。

你直接拍死,还能爆出各种花花绿绿的浆。

或许你认为自己身手了得,这样的蚊子,你能打十个。

然而,每到黄昏,即将向你展开攻击的,是成千上万这样的大型蚊子:

不怕被吸干吗?

题主你老实告诉我,这样的蚊子你真的不感到恐惧吗?

参考

^Wahid I, Sunahara T, Mogi M. Maxillae and mandibles of male mosquitoes and female autogenous mosquitoes (Diptera: Culicidae)[J]. Journal of medical entomology, 2003, 40(2): 150-158.

^Kong X Q, Wu C W. Measurement and prediction of insertion force for the mosquito fascicle penetrating into human skin[J].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2009, 6(2): 143-152.

^Kong X Q, Wu C W. Mosquito proboscis: An elegant bio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J]. Physical Review E, 2010, 82(1): 011910.

^Won Jung J, Baeck S J, Perumalsamy H, et al. A novel olfactory pathway is essential for fast and efficient blood-feeding in mosquitoes[J]. Scientific Reports, 2015, 5(1): 1-10.

^Vogt M B, Lahon A, Arya R P, et al. Mosquito saliva alone has profound effects on the human immune system[J]. 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2018, 12(5): e0006439.

^Tolle M A. Mosquito-borne diseases[J]. Current problems in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health care, 2009, 39(4): 97-140.

0 阅读:87

瞻云

简介:科普作家,生物学、物理学领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