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政研室出身,中央办公厅履历,这位大笔杆把文化思想讲透了

政个论文 2024-06-22 18:16:46

本文选自“菁华荟”系列文章汇编第4期,7月初,我会将这期汇编共享到群中。

学习“笔杆子”对优秀文稿的解构、分析文章,是新手文友提高写作水平的“快车道”,也是文友一直期盼的学习形式。

因此,我组建了好文“品鉴官”团队,由各领域的“笔杆子”对近2个月公开发表的理论文章、署名文章、讲话汇报、经验典型、调研报告等优秀文稿进行筛选、甄别、推荐,并以文字的形式对优秀文稿进行点评、赏析,我按月汇总。

这里共享该系列汇编中的一些文章,与文友共同研讨学习。

今天,向各位文友推荐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甄占民的《文化思想贯穿大历史观、大文化观、大时代观》的评析。

按照规定,本号作为自媒体,无权转发政务类文章,因此,只能分享这篇文章的评析文字,不能附原文。请按照作者和题目,自行网络查询原文。

一、推荐理由

本文发表在2024年05月27日《光明日报》15版,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甄占民。

甄占民曾长期在中宣部工作,先后在办公厅、政研室任职,后调入中央办公厅任任调研室四组组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综合研究中心,甄占民还是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毕业,因此,全文带有着鲜明的哲学思维,相关哲学概念也不时点缀在行文中。

而副部级的作者,历任中央党校相关职务,拥有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经验,撰写文章的视角和写作逻辑均体现着明确的学术标准,因此,这也赋予了本文较强的逻辑性和学术性。

综合全文,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聚焦思考:

一是文章线索分明。文章的主题或主线,是文章的躯干,任何段落都是由此延展枝杈、丰富细化的。唯有把握并构思清楚了主线,各部分才能有的放矢,素材才能有落脚点。这是行文最初的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非花心思、下苦功而不得成。

本文标题开宗明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和主线,大历史观、大文化观、大时代观,三个内容,三个层级,直截了当说明了文章的核心是要从这三个层面来把握文化思想,同时也明确了这三部分是行文的框架。

这种一目了然的架构和呼应,可以方便读者很快获取到信息,同时也是作者个人学术逻辑的精当体现。

二是素材组织严密。明确文章主题主线后,便是需要通过对素材的精当选择、严密组织,从而达成内容丰富、环环相扣的论证,这个过程,考验着作者的写作功力和文字积累。

本文各部分的首句,作者选择了从哲学理论或概念这个抽象层级出发,经过由大到中,由中到小的降维过程,将哲学概念与文化思想联系起来,对文化思想内涵的哲理进行深入剖析,从而精准聚焦到各部分的核心(大历史观、大文化观、大时代观),同时穿插着直接引用的重要讲话,使得各段落论述显得有理有据、有抽象有具体、有高度也有深度,值得细细品味。

三是语言风格鲜明。语言不仅仅是表达作用,更重要的是语言风格同样可以用来服务阅读体验、呼应文章主题。政论文乃至学术论文,往往最常见的写作风格是理性客观到底,措辞表述恰如其分不能越矩。

本文也带有相关的特质,但更突出的是写作时的大开大合,这赋予了阅读时雄浑壮阔、大气磅礴之感。

比如“展现出吞吐今古、纵横捭阖的大气魄”的论述,比如“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开时代先河、领文化风尚”的排比等等,这种与大历史观、大文化观、大实践观这个主题相呼应的大气磅礴的写作风格,更凸显了文化思想的博大精深,是文以载道的鲜明体现。

二、正文评析

第一段:好的文章前言应该具备哪些要素?缘起于权威论述赋予文章主题关键性和核心价值,简洁精妙衔接由此及彼引出全文核心论点,这是常规的写作方式,却也是最考验功力的写作技巧,要求要对权威论述有深刻了解把握,在衔接上有着恰当逻辑,在论点中有着精妙构思。

本文的首段,便是具备诸多上述特质的写作典范。作者从恩格斯的权威论述生发出来,连接到文化思想这个本文的核心与焦点,从而再借此点明了从大历史观、大文化观、大时代观三个层次把握好文化思想,既是后续行文的逻辑框架,也是学习掌握文化思想的视角方法,更可以延展成为指导我们实践工作上的方法论。

一级标题:大历史观:注重以宽广深厚的历史视野洞察文化发展大势

第二段:这一段,作者开门见山,从“什么是历史观?哲学依据是什么?实践情况如何?”这三个层面,对大历史观进行了层层递进的阐释,对历史观的内涵定义介绍是直接呼应标题,对历史观的哲学基础进行阐发是基于理论归因所需也是社科院的定位所需,对实践特别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的历史演变进行介绍,旨在证明大历史观对于党的发展的重大意义,同时也反映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

第三段:前述两句,阐明了文化思想内含大历史观,本质是用大历史观贯彻和解决问题的,并引用了相关论述原话,再一次证明了大历史观视角的普适性。作者紧接围绕文化思想,具体阐明大历史观体现在历史长河之“大”、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比较之“大”、发展眼光之“大”三个方面,有着横亘古今的历史厚重,也有兼容并包、俱收并蓄的世界格局,更有继往开来、赓续绵延的光明前景,为进一步把握文化思想提供了三重具体指向。

第四段:介绍了以大历史观观察和审视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也从另一方面强调了我们在文化内涵、规律、坚定自信等方面可以通过大历史观的视野来把握,作为“怎么做”的部分,按惯例置于文末是结构完整的需要。

一级标题:大文化观:注重从物质与精神关系的大逻辑把握文化发展功能

第五段: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起笔,基于辩证法的哲学原点延展到对文化的界定阐释,明确文化的广义和狭义区别,从而引出从大文化观视角来理解文化这个本部分核心论点。本段论述环环相扣,也有反面素材举例,每句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值得细细揣摩。

第六段:这部分,核心论点是文化思想贯穿着大文化观,作者通过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物质精神关系、精神力量等大视野来论证了核心论点,并引用了关于家国视角、大局大势的重要论述,进一步证明了文化思想的内涵意蕴不是局限在一点一处,而是综合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

第七段:这部分是承接上段,对文化思想贯穿大文化观作进一步细化阐述,侧重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和战略举措层面,细分到各个文化领域、各种文化机制、各类文化战线工作,都有涉及并提到,依次展现出文化思想的兼容并包、博大精深。

第八段:结尾段再次总结并直接点明文化思想涵盖思想理论、精神世界、文化传承、文明创新等方方面面,是集大成的文化理论,并引用了本体论、认识论等哲学术语,赋予了不可置疑的论述权威性。这些措辞表述,如果合理化用到文章写作中,必能增色不少。

一级标题:大时代观:注重在全面观照时代变革中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第九段:什么是大时代观?本段同样以哲学论述作为起点,阐明时代对于理论的重要意义,并介绍文化思想是基于时代的实践形成和发展的,因而需要从大时代观来把握,同时原话引用重要论述,强化了论断准确性和权威性。

第十段:文化思想的时代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作者围绕这个问题,介绍了立足大局全局、人民中心、守正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开放包容等等层面,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所聚集和关注的重大问题,文化思想也是体现了相关内容。

第十一段:进一步总结了文化思想的大时代观,对各个层面进行了梳理,明确了来源于伟大实践,同时突出了对时代发展的重大意义,体现着辩证法的思想。

第十二段:文章结语起着总结全文、呼应主题作用。作者在本段内提出了大历史观、大文化观、大时代观的辩证统一,并指出这是理解文化思想的基本方法和指导实践的工作方法,为新时代下学习文化思想、把握文化思想、践行文化思想提供了抓手和指南,也为我们“怎么做”提供了思路和举措。

0 阅读:0

政个论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