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上帝”遗忘的国家:首都堪比我国农村,喝不上水却顿顿有肉吃

肥脸哥侃事 2024-06-13 19:28:39

“朱门酒肉臭,寒门冻死骨。”

看一个人的生活状况,其日常生活质量便可见一斑,这同样适用于国家。

然而尼日尔似乎是个例外。这里的居民虽然每餐都能吃到肉,却仍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

这是怎么回事呢?

尼日尔

提到“尼日尔”这个名字,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是拼写错误,因为有一个叫“尼泊尔”的国家,两者仅一字之差。

尼日尔位于非洲内陆,南临撒哈拉沙漠,其自然环境可以说是相当恶劣。

众所周知,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之一,除了南极洲外。其气候条件极端恶劣,不适宜任何生物生长。

尼日尔紧邻撒哈拉沙漠,无论是气候还是其他方面,情况都不会好到哪里。

有人称尼日尔是一个被上帝遗弃的国家。

世界上有些国家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农业,有些则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生存,比如山靠山,水靠水。

尼日尔的邻国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地下蕴藏着丰富的黄金和石油,但尼日尔却几乎没有这些“天赐”的资源,他们拥有的只是沙漠覆盖的土地。

这片土地上难以种植任何农作物,对于“民以食为天”的人们来说,这是极为残酷的。

除了缺乏天赐的恩惠,这里还要承受天赐的“惩罚”。

被遗忘的孩子

尼日尔几乎全年都是酷热的,因为它位于沙漠炎热地带,普通人难以忍受的高温。平均气温大约在30摄氏度左右。

但在夏季,最高气温甚至能达到60多度。

想象一下,我国夏天最高温度一般在40度左右,出门就热得难以忍受,而60度的高温更是难以想象。

我们炎热时,还能躲进有空调的房间,但尼日尔并无此便利。

在这样的高温下,普通的农作物无法生存,就连一些普通蔬菜也难以在尼日尔生长。

这导致蔬菜非常昂贵,普通人吃不起。

在尼日尔,蔬菜比肉还贵是常见现象,因为他们找不到适宜的农田,却可以养殖大量牲畜,如牛、羊和骆驼等。

即便有适合的土地,缺水也是难以克服的问题,这也是非洲大部分国家的普遍难题。

在这些国家,水的价值可以与“黄金”等同,甚至比黄金还珍贵。

有句俗语说:“非洲人宁愿渴死也不挖井,宁愿饿死也不种地。”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非洲人的生活现状。

更重要的是,这个国家的人们生活极为贫困,若有人访问尼日尔首都,定会感到惊讶。

因为他们的首都一点也不像通常概念中繁华的首都,更像是我国的农村。

截至2008年,尼日尔的人均GDP约为412美元,这一数字在全球来看,几乎是垫底的。

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尼日尔实际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只是这些资源并未被有效利用,反而被外人掠夺。

尼日尔的资源

据资料显示,尼日尔拥有丰富的铀资源,已探明的铀储量高达42万吨。

这一数字在全球各国的铀储量中占比11%,位居第五。

尼日尔的铀矿与法国有着密切关系。

尼日尔独立前,并无统一王朝,要么是他国领土,要么是他国殖民地。

1904年,尼日尔成为法国西非领地,之后成为其“附庸”。

直到1960年,尼日尔一直处于法国殖民统治之下。

1957年,法国地质与采矿局在尼日尔寻找铜矿,偶然发现了铀矿。

在西欧国家中,法国的能源结构最为特殊,核能是其主要能源来源。

法国人依赖核电站提供的电力来驱动日常生活中的炉灶和加热器,核电站最需要的就是铀。

但法国国土面积有限,缺乏足够的铀矿资源,只能从其殖民地获取。

显然,尼日尔的铀矿成了法国可利用的资源之一。

尼日尔的铀矿,为法国无数家庭提供了光明。

法国对尼日尔的铀矿开采毫不手软,几乎是随心所欲。

按理说,拥有矿产资源的尼日尔应该过上幸福的生活,经济水平不应贫穷至此。

尼日尔独立时,曾与法国签订一系列协议,其中关于铀矿的开发权被法国控制。

这意味着尽管独立,国内资源仍无法自用,而需眼睁睁看着法国开采。

尼日尔成了法国背后的“国家”,未尝铀矿带来的好处,反承受了所有后果。

法国的铀矿开采给当地环境带来重大污染和看不见的辐射,但开采步伐未曾停止。

由于种种原因,尼日尔经济始终难以发展。

#热点引擎计划#自1974年我国与尼日尔建交以来,我们对尼日尔提供了大量援助,包括粮食。

0 阅读:61

肥脸哥侃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